摘要:中国古代以北斗指向、太阳黄道位置共同确定节气。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为立夏,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东南方向,标志着春季结束,夏季正式开始。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顺应天时,调养身心
图文/治未病科 江佳林医师
中国古代以北斗指向、太阳黄道位置共同确定节气。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为立夏,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东南方向,标志着春季结束,夏季正式开始。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时节,天地之气由“生”转为“长”,万物进入蓬勃生长的阶段,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气候的变化也对人体产生了一定影响,了解立夏节气的特点,对于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
跟着药师过节气!中医“参莲猪心汤”助您立夏养心安神,健脾补气
立
夏
SUMMER
立夏三候与特征
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随着气温升高,蝼蝈开始在田间鸣叫,蚯蚓翻松土壤,王瓜等蔓藤植物快速攀爬生长。人体顺应自然界变化,阳气愈发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汗液排泄增多,容易出现“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特点。岭南地区立夏炎热多雨,人体最易感受湿热之邪。
立
夏
SUMMER
立夏养生三原则
1. 夜卧早起养阳气
《黄帝内经》教导我们:“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日昼长夜短,起居宜晚睡早起。古人所讲的“夜卧”、“晚睡”大致是指夜间亥时的10-11点,“早起”指卯时5-7点。此外,“午睡小憩”也是顾护阳气,恢复体能的好方法。
2. 静心调息颐养神
夏应于心,“心在志为喜”,养生应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热为热。”心浮气躁时,可以通过听轻音乐、打坐冥想、调整呼吸等方式静心养性。
3. 运动养生讲适度
立夏运动要避免在暴晒的日中或下午进行。推荐清晨或傍晚,在空气清新的户外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或散步、游泳等有氧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劳累。出汗后不要立即吹风扇和空调,以免“虚邪贼风”侵袭。
立
夏
SUMMER
立夏饮食有讲究
1. 饮食清淡,少食生冷寒凉
立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时令蔬菜、瓜果,如:黄瓜、丝瓜、冬瓜、西瓜、枇杷等。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可以适当“喝凉茶”清热降火,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茯苓、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要注意不要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
2. 立夏食疗推荐
①赤小豆薏仁粥:赤小豆30克,薏仁30克,大米50克。将赤小豆、薏仁、大米洗净,加水煮粥,煮熟后即可食用。此粥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重人群。
②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6枚煮水,晨起饮用。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指导原则,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的功效,是脾胃虚寒人群夏季养阳的好方法。
③酸梅汤:乌梅15克、冰糖适量煮水代茶,可以生津止渴,促进消化。适用于阴虚内热、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人群。
立
夏
SUMMER
居家特色养生法
1.穴位保健:每日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和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各3分钟,可宁心安神。
2. 自制中药香囊:将佩兰、藿香、薄荷、苍术、艾叶等份研末装袋,悬挂于室,可化湿醒脾、芳香辟秽。
立夏,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期。“顺应天时,方为养生至道”,通过合理调整起居、情志、饮食和运动,结合中医食疗,可以有效强体防病。希望大家能顺应自然规律,开启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季。
作者介绍
江佳林
医学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医师
从事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级、厅局级课题3项
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参编著作1部
执行编辑 | 陈苑汕、杨凌、潘晓佳
责编 | 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 | 杨铭昊
审定 | 方熙茹
健康与你同路!
医院地址导航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