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变医药产业,为什么又是杭州领了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0:22 2

摘要:当天,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一场聚焦“生物科技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会——“AI赋能医药创新·杭州实践与全球展望”IT+BT杭州生态活动第4季暨2025产业招商活动。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这一活动,意在寻求AI技术深度重构药物研发、精准医

AI技术正在对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进行着深刻的改变。现在产业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十年种下的种子。只要行业持续发力,十年后就能收获更丰厚的果实。

从《黑神话·悟空》到DeepSeek,从宇树机器人到强脑科技,今年以来,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力量,对诸多产业都在造成连续冲击。

于是,国内多个省份和城市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是杭州?

这个问题,在4月27日的一场活动上又得到了解答。

当天,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一场聚焦“生物科技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会——“AI赋能医药创新·杭州实践与全球展望”IT+BT杭州生态活动第4季暨2025产业招商活动。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这一活动,意在寻求AI技术深度重构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的产业范式。

活动上,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与产业的协同创新,重塑生命科学产业的未来图景。

赋能者,杭州

“六小龙”诞生于杭州,绝非偶然。归根结底,在于杭州对创新生态的重视及政策支持力度上。

年初召开的浙江两会期间,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对有关“杭州六小龙”的回应就是:“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要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

对企业而言,真金白银的支持胜过千般表态。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了本次活动上所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发言中。

比如杭州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晓蓉在发言中,从政、产、学、研、医、资、人7个方面介绍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每个方面看下来,都是“支持”二字。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晓蓉

政策上,杭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针对合成生物的专项支持政策。

产业上,杭州正在打造“中国数谷”,加速释放数据要素在医疗场景中的价值,构建了覆盖数据收集、存储、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全球十强药企已有7家落户杭州。

学术和研究方面,有全球计算机科学排名全球第三的浙江大学,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还有28所本科以上高校都设置了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的相关专业学科。

医疗资源上,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杭州有三家医院位列全国前十。

资本方面,杭州组建了规模超3000亿的覆盖初创成长到上市并购全阶段的3+N基金集群。规模200亿、由杭州市本级联合社会资本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已经落地。

人才方面,杭州形成了ABCDE多层次的人才支撑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中国家级、省级人才的数量居全国第六,且全市平均年龄仅39岁,朝气蓬勃。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应旭旻在发言中更是强调,企业最关心的创新药“最后一公里”问题,相关部门不但会协助打通杭州市级医院的市场,财政也会根据创新药的使用金额对企业进行一定奖励。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应旭旻

杭州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方建军介绍,杭州数据资源管理局于2017年成立,成立目的之一就是以杭州发达的IT产业为基座,进行当地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杭州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方建军

杭州市数据集团党委委员,杭州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戟表示,通过之前的调研,各个企业都对政府数据有着强烈需求,数据集团对此设计了整套业务流程,确保供得出、留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杭州市数据集团党委委员、杭州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戟

产业界诸多人士都感慨,杭州的政府服务主打一个简洁明快,支持还都是真金白银。并且,政府部门人员每次办完事就会“消失”,绝不给企业添乱。

打好基础,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别的就让企业自由竞争,努力创造出一片天,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的效率。

AI的力量

政府的支持只是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企业自身要不断努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E药经理人系列媒体出品人谭勇在发言中列举了一组数据: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762.7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利润4050.9亿元,同比下降0.9%。与全国工业相比,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的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2.4、2.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工业2.4个百分点。以上三项指标与2023年相比,一正一平一负,好过2023年均为负增长。

这组数据意味着产业环境虽有好转,但寒冬仍在持续。对此,AI赋能正是破局的路径之一。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条足够长,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驱动效应。产业现在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十年前我们播下的种子,如果我们现在投入减少,未来就会比较堪忧。所以我们特别期待今天的会议能促进IT+BT提高整个生物医药行产业的效率,共同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谭勇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E药经理人系列媒体出品人谭勇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俞超也强调,2022年到2027年,生成式AI的市场规模以百分之每年66%的增速增长,到2027年会占到整体AI市场份额的30%,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按行业细分,AI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占比不是最高,增速却最快。

俞超介绍,AI在医药产业中应用场景颇多,涵盖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优化、临床开发方案设计、自动生成医学文档等多个方面,甚至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况,对大模型进行预训练。以在临床试验阶段复杂文档的撰写为例,AI可以使从Last Patient Last Visit(LPLV,临床试验中最后一个受试者完成最后一次访视的时刻)到申报注册的时间缩短50%到70%,即两个月左右,在争分夺秒的创新药物上市进程中意义巨大。

俞超总结,过去十年,随着中国医疗创新生态的不断成熟,已经呈现出一个世界级创新中心的趋势,不过目前还集中在“工程式创新”上,即在已有靶点,已有机制的水平上做迭代式的创新。而AI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真正意义上从BIC到FIC转型的契机。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俞超

英矽智能亚太区BD负责人王珏在分享中展示了英矽智能自主开发的端到端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平台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对应着药物研发的不同的场景。

一是靶点发现平台,顾名思义,协助针对某一些适应症去找到创新型的靶点,或反过来应用,针对某个靶点做适应症的拓展,目前包括赛诺菲、联合利华、诺和诺德等企业都使用过该平台的服务;二是小分子的生成与优化平台,可以基于靶点的蛋白质结构生成全新的小分子等;三是临床试验成功率预测平台;最后是科学写作助手,基于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数据的处理。此外,英矽智能还布局了一个全自动化机器人实验室。

英矽智能亚太区BD负责人王珏

深睿医疗中央市场副总裁谭莉表示,当下全球医学影像市场复合增速达到了27.1%,到2034年或将达到140亿美元以上。深睿医疗深耕医学影像领域,提供涵盖了辅助诊断、模型开发、科教平台等全链条服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降低影像识别的漏诊、误诊概率,提高早期癌症的筛查率和诊治率,成为了医生的“第二双眼睛”。目前,深睿医疗已经有14款产品拿到了三类医疗注册证。

深睿医疗中央市场副总裁谭莉

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数字营销负责人李思睿指出,“早在2017年我们就开始成立团队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析创新中药。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出现给了我们新的启发,由于中药常是多靶点协同起效,很难找到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与因果关系,而生成式AI的出现有助于深入解析中药作用机制,现在推理式AI来袭,将加速这一应用过程。”

天津天士力数智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将包括专利、临床文献、方剂、古籍等海量数据通过大模型调优提质后,可以协助创新方剂的开发,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方案,同时也可以在临床上辅助医生进行问诊开方以及研究学习。

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数字营销负责人李思睿

对话:聚焦产业痛点与未来趋势

在“AI破局:生物医药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圆桌环节,各位资深从业者从技术趋势、商业化落地、临床验证、投资视角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畅想了AI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主持人远毅资本合伙人唐轶男,对话嘉宾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医学官李长青,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合作创新中心负责人黄丹洁,焕一生物创始人、CEO文雯,紫光云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医疗行业首席架构师陈晨。

讨论嘉宾达成的共识是,AI与生物医药融合不仅仅只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对整个研发路径、产业结构甚至监管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唯有整个产业一起努力,变革才能加速到来。

从左至右分别为:远毅资本合伙人唐轶男,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医学官李长青,焕一生物创始人、CEO文雯,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合作创新中心负责人黄丹洁,紫光云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医疗行业首席架构师陈晨

活动最后是即席讨论环节,由E药经理人微解药《AI半月谈》栏目主理人张蕊主持,产业参与者与应用者直面行业痛点与破局路径,对AI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优势与风险都进行了全面讨论。大家的共识是,要合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容审慎地推动IT+BT赛道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从左至右分别为:E药经理人微解药《AI半月谈》主理人张蕊,亚马逊云科技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方案高级总监黄庆春,康辰药业产业与战略中心总经理黄憗,丹纳赫贝克曼库尔特临床诊断科学顾问成玉明,速石科技高级技术总监陈琳涛

与会嘉宾对“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对AI与生物医药产业的结合发展前景抱持信心。正如谭勇在致辞中所说:“现在产业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十年种下的种子。”只要行业持续努力,十年后就能收获更丰厚的果实。

来源:E药经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