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4月28日,江西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仪式在江西日报社举行;2024年6月30日,江西日报社领衔打造的省级重大传播技术平台江西融媒大脑正式发布上线。这两件大事可视为中国省级媒体融合十年征程的生动缩影。由宜春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研究生韩鹏飞与江西日
融合之道:解码省级党报的突围样本
——评韩鹏飞、吴志刚新著《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实践——基于对的个案研究》
2024年4月28日,江西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仪式在江西日报社举行;2024年6月30日,江西日报社领衔打造的省级重大传播技术平台江西融媒大脑正式发布上线。这两件大事可视为中国省级媒体融合十年征程的生动缩影。由宜春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研究生韩鹏飞与江西日报社南昌分社社长、高级记者吴志刚合著的《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实践——基于对的个案研究》,以省级党报十年媒体融合为切口,为我们打开了观察这场传媒变革的独特视角。
该著作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对《江西日报》的个案研究,梳理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实践,探索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之道。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式媒体融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第二章介绍了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的根本遵循、内在逻辑、发展历程;第三章至第七章从《江西日报》的压力和破局着手,梳理了《江西日报》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媒体融合实践;第八章总结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第九章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论述新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章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体现了这部著作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价值。
一、理论创新:构建中国式媒体融合话语体系
在媒体融合研究领域,该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媒体融合”的理论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既不能照搬西方“去意识形态化”的媒体转型路径,也不能延续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中国式媒体融合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媒体融合,是主要由国家驱动而不单是由市场和技术驱动的媒体融合,是媒体与政务、商务、服务“四位一体”的媒体融合,是以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中心的媒体融合。
中国式媒体融合的根本使命是通过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的理念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全书中,也体现在一些具体的阐述中。
中国式媒体融合的本质要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这在书中第四章第一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媒姓党,党管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二、实践样本:解码省级党报的融合密码
书中第三章对《江西日报》面临的压力分析鞭辟入里,有基于网媒兴起、报业寒冬的外部困境,也有基于资金缺口、技术平台瓶颈、资源整合低效等内部难题,具体表现在:在技术层面,算法推荐对传统采编模式形成冲击;在市场层面,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在受众层面,年轻读者群体加速流失。面对困境,《江西日报》的破局之道颇具启示意义。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解释了省级党报如何从政治引领、内容建设、移动优先、管理创新四个方向破圈突围,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三、未来启示:中国式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
该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总结《江西日报》过去十年媒体融合的实践经验,更在于为主流媒体未来发展提供镜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省级党报的破圈突围样本和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实践路径告诉我们: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实现“化学反应”。只有坚守“党报姓党”的政治品格,把握“移动互联”的时代脉搏,深耕“内容创新”的核心优势,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书写主流媒体的新篇章。
十年磨一剑。当我们合上这本沉甸甸的著作,眼前浮现的不仅是《江西日报》的转型历程,更是整个中国传媒业的奋斗图景。该著作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它为中国媒体融合提供了一份“江西答卷”,更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了主流媒体的发展航向。
该著作得到了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三五”基金项目“矩阵视域下党报新媒体提高时政新闻传播力的路径研究”资助,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四五”基金项目“大外宣格局下地方国际传播的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研究成果,入选“宜春学院学者文库(第十二辑)”。(江远帆)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