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红色文旅+绿电配套:会宁交通转型的“三色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0:56 2

摘要:会宁县以提升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甘肃省革命老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为抓手,通过完善县域邮政快递体系、打造红色文化服务品牌、升级新能源基础设施等举措,让群众生活更便利、红色文化传播更广泛、绿色发展动能更强劲,为服务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会宁县以提升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甘肃省革命老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为抓手,通过完善县域邮政快递体系、打造红色文化服务品牌、升级新能源基础设施等举措,让群众生活更便利、红色文化传播更广泛、绿色发展动能更强劲,为服务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会宁县柴家门镇柴家门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前来取快递的村民赵再娟回忆起往日寄取快递的不便,再聊起如今的变化,满是感慨。

会宁县柴家门镇柴家门村村民 赵再娟:现在我们取快递方便多了,以前我们还要跑到县城去取一趟,这里的便民店还可以寄快递,冬天给家里人寄点肉臊子,现在苦苣菜下来了,寄苦苣菜、苜蓿菜都方便得很。

柴家门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站点,设在村民王永全开在村上的生活超市里面。对于王永全而言,这个集快递收发、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站点,不仅为自己的店铺带来效益,也让周边近2000户村民得到了便利。村级服务站点不仅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前哨站”。

会宁县柴家门镇柴家门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负责人 王永全:自从村邮站建立以来,我的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了,也方便了柴家门村这里的老百姓。

会宁县邮政分公司探索利用现有交通运输、电商、供销等资源,坚持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不断拓展邮政快递通达深度,通过强化“两中心一站点”建设,优化布局“网点+站点”模式,将“山货出山”和“网货下乡”的双向通道越拓越宽。目前,会宁县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的邮政快递服务网点均已建成使用,实现了建制村便民惠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

会宁县邮政分公司柴家门邮政所投递员 漆应晗:我负责我们整个镇11个行政村,还有1个社区的投递工作,把各个村的邮件分拣到一起,然后统一运送到村上的服务站,给村民们提供了便利。村邮站可以收寄,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寄递物品,我们也会使用不同类的专业包装,我们会宁人比较喜欢寄一些当地的洋芋、苦苣菜这些土特产,很方便。

在会宁红色驿站服务区文创展厅内,途经这里的游客正在挑选富有会宁特色的文创纪念品。作为会宁县创新型地标,驿站不仅履行着传统高速服务区的基本职能,还发挥着传承红色基因的“窗口”作用,通过将红色主题外观建筑和红色文化内部展览有机结合,并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向来往游客全面展示,成为集红色文化宣传、特色农产品消费、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综合服务体。

游客 张振华:路过这个红色驿站,感觉挺漂亮的,进来看这里的文创产品也挺好,打算买两个回家。

甘肃会宁会师驿站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轩:我们目前遴选入驻包括农特产品、特色美食、文创产品等极具会宁本土特色的各类商业业态共计15家。2024年,服务区全年接待游客约800万人次。业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员就业和农户增收,也让来这里的司乘人员,品尝到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到这里的农特产品,以及红色文创纪念品。除此之外,这里还融入了长征主题浮雕、VR等参观体验元素,让我们会宁的红色文化被过往的游客所认知了解,利用中转休息时间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带动会宁红色旅游的发展。

在驿站的新能源车充电区,车主们正在有序操作给车辆充电。2024年,驿站充电桩正式投入运行,有效解决过往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消除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全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能源网络。

游客 孟凡林:我是从平凉过来准备到兰州找朋友玩两天,路过咱们会宁的服务区,正好给车充电,我也下来休息一会,吃个中午饭。服务区整个建得挺不错的,整个充电桩布置也整齐。

甘肃会宁会师驿站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轩:红色驿站自建成投运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全区域布设装机总容量为84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充分响应国家新能源绿色发展战略,同时我们在全区域布设14根充电桩、28个充电车位,充分满足过往司乘人员多元化的出行服务需求。

从“山货出山”的物流通道,到红色文化的传播窗口,再到绿色能源的应用场景,革命老区会宁正以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笔,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来源:会宁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