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场乱局里,俄罗斯东方学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抛出了一句狠话:中国要是能调停成功,全球地位会蹭蹭往上涨,可要是失败了,就可能会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国际影响力给搞砸。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两国之间的事儿了,背后牵扯着北约、美国、欧盟,甚至全球能源和粮食的命脉。
在这场乱局里,俄罗斯东方学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抛出了一句狠话:中国要是能调停成功,全球地位会蹭蹭往上涨,可要是失败了,就可能会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国际影响力给搞砸。
先说说这个马斯洛夫。他不是那种随便蹦出来放炮的键盘侠,而是俄罗斯学术圈里响当当的东方学家,尤其对中国研究那是下了真功夫的。他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亚洲与非洲研究所,拿过历史学学位,后来又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搞了个历史科学博士。
几十年来,他的研究重心一直是中国,从古代文化到现代政治,啥都碰过。他写过不少书,比如《中国思想史》,专门研究唐代官员魏徵给李世民写的《谏诤录》,分析中国古代的治理思路。这书在学术圈挺有分量。
马斯洛夫现在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洲与非洲研究所的主任,带团队搞研究,还教学生。他会英语、汉语、法语,能直接啃中文资料,跟国际学者聊得也很顺溜。
除了埋头做学问,他还在俄罗斯媒体上挺活跃,在Vesti FM电台有个节目叫《东方宝盒》,每周聊聊亚洲的事儿。他还上过电视,2019年聊中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开通的时候,就被当成权威声音引用。
这人也不是没争议。在俄罗斯研究东方学,多少得跟国家政策保持点默契,他有时候说话太直,惹过点小麻烦。不过他一直坚持用事实说话,不掺太多意识形态的杂质。
他研究中国不光是给俄罗斯人开眼界,也帮中俄学术交流搭了不少桥。比如2022年,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就夸中俄关系稳得一批。
国际上,他也是有地位的,瓦尔代讨论俱乐部的成员,经常聊中国外交的事儿,像2020年分析中美贸易谈判啥的。总之,马斯洛夫不是随便哪个“专家”,他的话有分量,底气来自几十年的研究和观察。
俄乌冲突的导火索是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直接对乌克兰动手,全面开打。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蹦出来的,早几年乌克兰想靠拢北约,俄罗斯就一直不爽,觉得这是对自己安全的大威胁。
尤其是克里米亚这块地,黑海边上的战略要塞,谁占着谁就有话语权。结果就是,乌克兰东部打得稀烂,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粮食出口也卡壳,联合国都急了。
中国这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一开始就得表个态。2022年3月1日,王毅外长跟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打电话,说对平民安全特别关心,呼吁大家坐下来谈。
同月,中国领导人跟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视频聊,说欧洲再打下去大家都难受,推俄乌谈判是正道。中国立场一直很清楚:尊重各国主权,反对单边制裁,觉得吵架不如对话解决问题。
马斯洛夫就是在这么个背景下放的话。他在一次学术会上说,中国要是能把俄乌这摊子事儿摆平,全球政治权威肯定大涨,但要是搞砸了,国际地位可能会保不住。
他分析得挺透,俄乌冲突不光是两国掐架,背后是北约和美国的战略布局。中国没啥军事或者经济硬杠杆能直接插手,调停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他还点了点冲突的根子:黑海这块地太关键了,乌克兰要是进了北约,俄罗斯就得天天提心吊胆。中国想当个中立调停者,可俄罗斯和乌克兰立场死磕,谁也不松口,中间人夹在里头太难受了。
马斯洛夫觉得,中国要是真干成了,那是真牛,证明自己能搞定全球最棘手的麻烦。可要是干不成,别人可能会觉得中国外交就是花架子,连带着和平形象都得打折扣。
马斯洛夫这话听着有点危言耸听,但也不是没根据。中国外交一直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喜欢用对话解决问题,这套路子用在别的地方挺顺手。
可俄乌这事儿不一样,大国博弈太狠了。中国要是站俄罗斯,西方就不干;要是偏乌克兰,俄罗斯得翻脸;保持中立吧,西方又说你是“沉默的帮凶”。左右不是人,调停难度高到天上去。
他还提到,中国跟俄罗斯、乌克兰关系都不错,这是个优势。中国是乌克兰的大贸易伙伴,也是俄罗斯的能源买家,2022年那会儿经济联系还挺紧。
但光有意愿不行,俄乌双方得愿意让步,可2022年的架势,谁都不想先低头。马斯洛夫的意思是,中国调停这事儿,成败不光看自己,还得看别人配合不配合。
到了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满一周年,中国外交部整了个《中国的立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建议》,12点计划,核心就是尊重主权、停火、谈和、搞人道援助啥的。
结果呢,西方和乌克兰不买账。美国总统拜登直接说,这玩意儿除了帮俄罗斯没啥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态度稍微软点,说可以考虑一部分,但得按他自己的和平方案来。
中国没泄气,2023年5月派了个乌克兰问题特使李辉。这哥们儿当过驻俄大使,跟俄罗斯高层熟得很,俄罗斯那边挺欢迎。马斯洛夫也说李辉是合适人选,懂俄罗斯政治。可惜李辉跑了一圈欧洲,还是没谈出啥名堂,俄乌在战场上僵着,谁也不退。
2023年,冲突的影响越来越大,欧洲能源价格跟坐火箭似的,粮食安全也亮红灯。中国这边加码买俄罗斯原油,比2022年多24%,双边贸易也热火朝天,帮俄罗斯扛了点西方制裁的压力。西方不乐意了,美国和欧盟说中国“间接支持”俄罗斯,吵得挺凶。
不过,中国也不是一无所获。2023年3月,中国搞定了伊朗和沙特复交这件大事,全球都震惊了。这事儿证明中国在别的地方的调停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伊朗沙特握手那画面,背后是中国国旗,挺提气。
马斯洛夫当初说中国调停失败会“抹掉”国际地位,这话有点夸张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啥突破,但地位没塌,反而在全球南方国家里口碑不错。
巴西、印度、南非这些国家挺支持中国的和平倡议,觉得这体现了不干涉原则。西方虽然老揪着中国不放,说啥支持俄罗斯,但中国靠伊朗沙特这手牌,还是稳住了自己的位置。
到2025年4月,马斯洛夫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干着教授,媒体上也挺活跃。他质疑有点道理,国际外交这活儿确实不好干,成功了是大牛,失败了容易挨骂。可中国没因为这事儿掉队,反而在别的地方证明了自己。
来源:裂谷长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