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美团骑手在暴雨天送药,饿了么还在用‘满30减15’卷自己!”即时零售战场,饿了么正陷入一个致命循环:补贴一停订单就跌,市场份额被京东到家反超,商家吐槽“饿了么除了便宜,啥都没有”。今天,我们不吹不黑,直接拆解这家外卖巨头的“掉队真相”。
“当美团骑手在暴雨天送药,饿了么还在用‘满30减15’卷自己!”即时零售战场,饿了么正陷入一个致命循环:补贴一停订单就跌,市场份额被京东到家反超,商家吐槽“饿了么除了便宜,啥都没有”。今天,我们不吹不黑,直接拆解这家外卖巨头的“掉队真相”。
商家实锤:
上海便利店老板王磊:“饿了么抽成22%,比美团高5个点,但单量不到美团1/3,不补贴就没流量”;杭州药店店长李娜:“京东到家能调京东库存,美团有‘24小时药房’标签,饿了么除了发券,没别的玩法”。对比案例:
美团闪购:用“神券节”+“品牌直播”做增量,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仅15%,订单量却是饿了么的2倍;京东到家:靠“小时购”+“京东物流”打差异化,客单价是饿了么的1.8倍。数据实锤:
饿了么2024年客单价42元,同比下跌12%;美团闪购客单价68元,且仍在上涨。用户吐槽:
“想在饿了么买药,发现附近3公里没一家24小时药店”;“买水果永远显示‘补货中’,美团却能精准到‘附近500米有货’”。真相来了:
供应链短板:饿了么无自营仓储,依赖商家库存,而美团有“闪电仓”超10万个,京东到家接入12万线下门店;技术掉队:饿了么推荐算法仍以“距离”为核心,美团却用AI预测“用户需求”,比如“下雨天推荐雨伞”。案例对比:
美团“神券节”:联合品牌做直播,2小时卖出1亿单零食;饿了么“免单活动”:烧钱10亿,但用户只为“薅羊毛”,商家吐槽“赔本赚吆喝”。三大雷区:
伪即时零售,真外卖翻版:饿了么把即时零售当成“外卖送万物”,却忽略“非标品”需求(如药品、3C数码);美团却用“无人机配送”解决“最后1公里”,京东到家靠“物流基建”打透下沉市场。重流量,轻服务:饿了么骑手配送超时率15%,美团仅8%;用户投诉“饿了么骑手把化妆品摔了,客服只赔5元券”。忽视合规,惨遭反噬:2024年饿了么因“未公示商家资质”被罚超5000万,美团却因“透明厨房”计划获政策点赞。1.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信号:美团闪购推出“正品险”,京东到家上线“溯源码”,证明用户愿为“确定性”付费;机会:饿了么若能补上“正品保障”短板,或能抢回部分高端用户。2. 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
苗头:美团与小米、苏宁易购达成战略合作,京东到家接入沃尔玛全渠道;预测:未来,即时零售平台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没有生态支撑,你凭什么让用户“想起你”?3. 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
案例:饿了么曾因“算法压榨骑手”被骂上热搜,美团却推出“骑手休息日”,品牌形象高下立判;本质:把用户当“数据”还是“人”,决定平台能走多远。短期看:补贴依赖+产品短板+服务拉胯,确实是饿了么掉队的“三座大山”;长期看:即时零售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当用户需要“1小时达”的不仅是外卖,还有药品、3C数码甚至奢侈品,你的“30分钟达”还能否撑起万亿市场?行动建议:
平台方:要么绑定“生态伙伴”,要么自建“供应链护城河”,别做“四不像”的伪即时零售;商家:警惕“补贴陷阱”,优先选择“能带来复购”的平台;用户:别被“满减”忽悠,看看平台能否真正“救急”。最后灵魂拷问:
如果饿了么再烧100亿补贴,你能记住它超过3天吗?
评论区见!(点赞过万,下期拆解“美团闪购的封神心法”)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