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经历那个年代,没有亲历援越抗美战争,就不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甚至怀疑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真实性。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那些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战士和为国捐躯的英雄?
编者梅梓祥导读:
没有经历那个年代,没有亲历援越抗美战争,就不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甚至怀疑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真实性。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那些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战士和为国捐躯的英雄?
李家玉出征途中患病,以慷慨赴死的心要求提前出院,追赶部队,“死也要死在前方”。遭到敌机轰炸,赵庭瑜与副连长罗朝兴双双受伤,赵庭瑜先施救副连长,再爬着到连队报告副连长伤情,中途昏迷,留下一条血路。侦察员俞正学、邹振伦搜 “敌情”(炸弹),俞正学对邹振伦说:“那么多炸弹、定时弹,我去,死也轮不到你新兵。”遭遇磁性感应弹爆炸,战友循着苍蝇叮噬的地方,才寻得俞正学些许肉粒和半截鞋底、一段裤带,侦察班长陆基松掏出手帕小心包好……
感天动地、钢筋铁骨的铁道兵啊!
带病上战场
六支队三十三大队(13师 61团) 李家玉
1965年9月7日,师政治部蔡长忠主任宣布援越抗美的命令,并作了形势动员报告,我心里特别激动,盼望很久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我下定决心,只等祖国一声令下,就奔赴援越抗美的战场。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讨论,激发了全体战士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人人写决心书请战。10月6日,全营召开誓师大会,在杨春玉教导员带领下,举起右手向祖国人民宣誓。10月 7日,早晨 4点钟起床,到水泥预制厂前集合,厂里的工人敲锣打鼓在门前欢送我们,广播里播放三杯“美酒敬亲人”的歌曲,厂里领导与我们干部战士一一握手,8点10分火车一声长鸣,把我们送上援越抗美的战场。
第二天,火车行至贵州的都匀吃过晚饭,我就感到肚子痛,越痛越厉害,在车厢里打滚,大汗直流。第二天一早,火车到达贵阳车站,一辆救护车把我接到44医院,这样我就掉队了,经检查为尿结石,作穿刺治疗。在医院里我万分焦虑,想着战友,想着前方,可是党和国家正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了医院里。我哪有心思住院啊!几天后我要求出院,就是死也要死在前方,我只要有一口气,我爬也要爬到前方,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解放越南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医院里,心急如火,打电话询问,部队到了云南蒙自,正准备出国,在我强烈要求下,医院给我办了出院手续。因我的病没痊愈就要求出院,医生给我配了药继续服用,当我乘火车到安顺,肚子又痛起来了,坚持第二天乘汽车赶到昆明,到昆明后又改乘小火车到蒙自,师领导告诉我3营已在开远,一路上追赶队伍四五天,终于晚上见到了部队的战友,又激动又开心……
李家玉,1940年 9月 2日出生,湖南安乡县人,中专,1958年 12月入伍,先在 2师 7团 3营,后调 13师61团 3营,1960年 11月入党,历任副班长、班长、营计划统计员、副指导员、指导员、副营长。1982年转业任津市交警大队教导员。
鲜血凝成的战友情
六支队三十四大队(13师 62团)赵庭瑜
1967年6月2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早饭后,我背着药箱和副连长罗朝兴去施工现场,途中突然遭到美机轰炸,霎时震耳欲聋,飞沙走石,尘土满天。副连长和我同时受重伤,他的右胸肋间靠心脏部位,穿入一块弹片,鲜血溅淌,即刻昏迷过去。我的右腿脚踝骨部被炸断,流血不止,疼痛剧烈,好在我还清醒。
我忍着疼痛爬到昏迷不醒的副连长身边,忍着剧痛为副连长上药包扎止血。接着也对自己受伤部位进行了简单处理。此时此刻,十万火急,容不得半点迟疑,我毅然做出了决定:尽快赶回连队报告抢救副连长!
我拖着被炸伤的右脚,两手撑地,用左脚蹬地艰难地爬行。路上遇到一条两米宽的水沟,这在平时一跃而过不在话下,可因右脚受伤无法站立,想尽办法好不容易爬了过去。我的受伤部位被水浸泡后、更加刺骨阵痛,但我只能咬牙挺住。一路还因伤重爬行叠加损伤,疼痛得多次昏迷,路上留下一条拖擦的血迹。
再次昏迷醒来后,我被驻扎在附近的112抢救所人员发现。顾不得伤痛,急忙告诉他们,副连长还在被炸现场,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找到了副连长,立即把我俩送到国内的云南省建水县军队医院救治。
经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副连长脱离了生命危险,两个月后伤愈归队。我则因受伤部位被水浸泡严重感染、加上叠加损伤病情复杂,被转送昆明军区总医院继续治疗,半年后才出院回到连队。
三年多的援越抗美战斗生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战火中凝结的深厚战友情谊,弥足珍贵,为抢救副连长的生命付出的“牺牲”感到骄傲!
拍摄于越南12号公路西段,从左至右:副指导员杨昌豪,连长古全友,作者。
赵庭瑜,安徽省当涂县人,1943年 7月出生,1964年 12月应征入伍,任铁道兵 13师 62团 14连卫生员,1968年荣立二等功一次,因伤致残,评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退伍安置在马鞍山马钢公司姑山矿医院任药剂师至退休。
赴汤蹈火侦察兵
一支队五大队(13师 63团) 邱祥发
抢修时间紧任务重,最终的“抢修方案”无不依赖侦察兵。他们一次次深入虎穴,一次次拥抱死神,不愧为连队的“探雷器”、“滚雷人”!
1967年 7月21日下午,克夫车站遭到空袭,副连长郑祖贞立即带领侦察一组赶往现场。一枚 3000磅的炸弹向西二股道落下,侦察员俞正学、邹振伦急速奔跑过去,刚到弹坑边,邹振伦就要往下冲,俞正学一把将他拽住,一面“命令”他蹲在小树旁,一面对他说:“那么多炸弹、定时弹落下,还是我去!就是死也轮不到你新兵。”邹振伦望着俞正学跑开的身影,大喊:“老俞,小心啦!”“知道了,如果我光荣了,我的父母就交给你了!”平实的话语,赴死的情怀,俞正学冲进了弹坑,他机敏地搜寻着每一个“敌情”,或大声报告,或插上标识。就在他移步向前时,手中标尺杆的铁套尖触碰到一枚磁性感应弹,瞬间爆炸,待硝烟散去,完全不见了俞正学。
坑沿边的三个人都负了伤 ,邹振伦顾不得伤痛,跑回连队报告。司务长张资填、三排副杜全根急忙带炊事班、12班战士赶来,只见硝烟未尽的弹坑,不见俞正学的踪影。寻找到最后,循着苍蝇叮噬的地方,才寻得些许肉粒和半截鞋底、一段裤带,侦察班长陆基松掏出手帕小心包好。
这次侦察,虽然发生了意外,同样圆满完成了任务,文书林忠仁在一块弹片嵌进椎骨的情况下,忍着剧痛,趴在弹坑口完成了书面侦察报告。这份侦察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侦察员的侦察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抢修现场仍然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当晚,已被安排在家休息的邹振伦出现在了抢修工地,他要对几处“不放心”的地方再做检查。凌晨两点多钟,他来到了被炸翻的一道岔处,叫停、疏散了正在清障的战友。就在他扑下身子查看时,身边一枚定时弹爆炸了,邹振伦倒在血泊中。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友们的平安。
邱祥发,湖北潜江人,1968年 3月入伍,历任战士、代组长、副排长、宣传干事,两次荣立三等功。中共党员,1981年 12月转业,历任科长、副主任、主任,高级政工师,获市劳模、特等劳模、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铁色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