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交卷2024:被超越、被减持,业绩为何突然坍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0:49 2

摘要:2024年,洋河股份收入288.76亿元,同比下滑12.83%;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暴跌33.37%。2025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收入110.7亿元,同比下降31.9%;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减少39.9%。

作者:贾乐乐 ,编辑:赵元

洋河股份给了19万股东一记重击。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两份财报都是收入与利润双降。

2024年,洋河股份收入288.76亿元,同比下滑12.83%;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暴跌33.37%。2025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收入110.7亿元,同比下降31.9%;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减少39.9%。

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洋河股份收入只有13.6亿元,从2010年以来,就没有这么低的单季度收入,这个季度,洋河还罕见地亏损了19亿元。

尽管股民们对于“白酒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早有预期,但还是没想到洋河会这么差。毕竟,在2024年年初,洋河的规划是“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而实际交出的成绩,比行业整体表现更差。

2024年,洋河股份收入被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两家反超,从老三掉到老五,市值还一度被老六古井贡酒反超。

说起股价,从2021年初,白酒行业市值冲高,到现在,洋河股份的股价已经跌去7成多。在这个过程中,洋河被知名投资人唐朝(雪球大V唐书房)清仓,今年一季度又被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减持。

洋河股份正在全方位溃败。

一、全方位掉队,分红保住最后体面

2024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折65度,商品量)414.5 万千升,同比下降1.80%。

“白酒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是所有白酒企业都要面对的需求侧变化,不是洋河股份一家企业的。而洋河2024年的销售量同比减少16.3%,生产量同比减少8.4%,明显拖了行业后腿。

是洋河体量太大跑不动?还是存量时代下,市场份额过于向头部集中?

都不是。

2025年第一季度,茅台收入同比增长10.5%,五粮液收入增速为6.05%,山西汾酒7.7%,泸州老窖1.78%,排在洋河后面的古井贡酒、今世缘、水井坊、口子窖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迎驾贡酒收入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远比不上洋河的31.9%。

在市值前十的白酒企业中,洋河收入表现最差。

除了收入方面的指标,洋河的其他指标表现也一般。毛利率波动不算大,保持在高位,但2024年洋河的净利率减少了7个百分点;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36亿元,同比减少47.7%。

白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合同负债。

由于白酒行业往往采用先打款后交货的模式,这会形成白酒企业的预收货款,也就是合同负债,等到交货后就可以确认为收入,因此合同负债是白酒企业未来收入的蓄水池。

截止2024年底和2025年一季度末,洋河股份的合同负债分别为103.44亿元和70.24亿元,变动分别减少7.6亿元和增加12亿元,并没有很充足的后劲儿。

也就是说,目前还看不到洋河股份翻盘的迹象。

洋河股份的财报看点,就只剩下慷慨的分红了: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17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共计34.9亿元(含税)。

2024年8月,洋河就发布公告,宣布未来三年即2024-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0%且不低于70亿元(含税)。

按照当前69元的股价计算,每年70亿元的分红,意味着买入洋河,每年分红带来的收益率就能达到6.7%,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这是一笔极有吸引力的低风险投资。

因此,不少股民认为要坚定持有洋河。

也有股民发出疑问,对于营收、利润下滑的洋河股份来说,如何保障每年不低于70亿元的分红呢?

知名投资人唐朝在清仓洋河时曾表达管理层不诚信,重要表现是2023年立下的收入目标没有完成。洋河完不成目标也不止这两年,如果没有业绩、现金流的支撑,分红要么就是空头支票,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二、被两头堵的洋河,何时去完库存?

白酒,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经济活力十足的时候,商务宴请、婚丧嫁娶都少不了白酒,反之就消费不动了。

当然,消费不动对不同的白酒产品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

本轮白酒调整始于2021年,主要诱因是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再加上与白酒有较高关联度的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酒企出现了库存积压的现象。

正如这几年常被提及的K型分化,白酒行业也是如此,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

这也很好理解,最有钱的那一撮人消费奢侈品的钱只占他们身价非常小的比例,即使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受损,喝茅台买爱马仕的需求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顶尖的奢侈品牌如爱马仕、梵克雅宝甚至还敢涨价。又因为白酒具有成瘾性,所以即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滑,也只会降低酒的档次,需求不太会消失。

所以白酒行业受冲击最大的是次高端酒;低价的大众市场需求还在;过长的调整期也会影响高端酒,到2024年,连最为坚挺的飞天茅台都出现了出厂价与经销商终端价格倒挂的现象。

而洋河的主要产品就集中在“需求塌陷”的中端和次高端价位段。

分产品看,2024年,洋河股份的中高档酒收入243亿元,同比减少14.8%,普通酒收入39亿元,同比下降0.5%,韧性更强。

洋河也不是没想过冲刺高端,只不过高端酒太考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底蕴了。

目前占据高端心智的白酒有飞天茅台,五粮液普五、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茅台有“国宴用酒”的定位五粮液高端商务定位深入人心,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国窖1573和明代窖池IP绑定,都能讲出历史故事。

而洋河的高端产品“梦之蓝M9+”“手工班”系列一方面推出时间比较晚,想要突围就需要更有稀缺性或者故事感,所以撼动高端白酒市场格局困难重重。

品牌历史底蕴弱,是洋河开辟市场以来就面临的问题。

2000年代初,洋河通过“蓝色经典”系列(海之蓝、天之蓝)以中端价格带迅速崛起。

当时的洋河,差异化定位是“绵柔”,差异化叙事是感情牌——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包装方面也找到了差异点,摒弃彰显喜庆、富贵的红色、黄色,大胆启用蓝色包装,让人耳目一新。

再加上大面积的广告宣传以及模仿口子窖成功过的深度分销模式,洋河成为白酒业的后起之秀。

但靠庞大的经销网络、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是增量市场的打法,一旦进入存量市场,就会出现严重的渠道库存积压,经销商提货意愿下降,经销商降价出售产品,价格体系混乱。

所有的白酒企业都在做渠道的变革,酒企的渠道建设也是长期课题。业内大部分观点认为,目前已经到白酒库存见底的阶段,能率先改革渠道端的酒企在接下来会有一定的优势。

而洋河2024年的存货周转天数接近900天,2024年底的存货为197.33亿元,仍处于高位,占总资产接近30%,不知何时能完成去库存周期。

三、 新周期会有什么变化?

历史、成瘾性构成了白酒的稳定性需求,再加上有品牌壁垒、毛利率高,白酒被认为是优质赛道。

所以白酒每次在摔倒之后都能够爬起来,再创一轮牛市,比如限制三公消费之后,再比如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

历史会重演,所以有了周期视角,历史又不会简单重演,所以,每一轮周期都有不同之处。

就像房地产行业,2021年之前的房地产行业,每一轮房价调整都是房企通过拿地实现超车的好时机,为此房企不惜背上高额的债务。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婚恋观、人口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实质性转变,2021年后的周期表现必然与原来的周期不同,恒大倒下的时候,大家认为财务一向稳健的龙头万科是例外,但现在看来,房地产行业就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使是龙头也不能例外。

婚恋观、生育观、人口结构,同样也影响着白酒行业。

目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仍然是白酒的核心消费群体,但也有报告指出,90后、95后年轻人是酒水市场的增长动力。

茅台推出了冰淇淋、与瑞幸做联名,但只有尝鲜顾客,复购情况并不乐观,相较于茅台自身的体量来说,这点收入杯水车薪。

这几年,洋河在吸引年轻人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元宇宙发布会、文创礼盒、联名产品、盲盒雪糕等,但声量极为有限。

反倒是这几年洋河的销售费用和销售费用率节节攀升,销售费用里的广告促销费,2024年增加了5%,而收入下滑了12.8%,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的13.88%增加到2024年的19.1%。

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白酒的接受度和消费频率都不如上一代,代际更替和消费变化的挑战,或许是影响白酒行业长期投资逻辑的核心因素。

在难以扭转的国内白酒消费环境之下,白酒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通过举办“品鉴推介活动”,参加食品饮料贸易展览会,赞助国际赛事等形式先在国际市场刷一刷存在感。

只不过,消除文化隔阂可能比消除代际消费差异的难度更大。

来源:市值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