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功打破了“大魔王”奥沙利文的统治,甚至在二阶段还拿下了8-0的“零封”优势。
5月6日的凌晨,在英国举行的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
年仅28岁的赵心童拿下了中国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的冠军。
成功打破了“大魔王”奥沙利文的统治,甚至在二阶段还拿下了8-0的“零封”优势。
而仅仅只是当下这一个赛季,赵心童揽下的比赛奖金就接近8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800多万。
回首曾经2016年的丁俊晖,用尽了浑身解数,才堪堪拿下了斯诺克世锦赛的亚军。
而如今的赵心童却仅用一战,就创造了中国斯诺克的多个新历史。
赵心童是第一个以“业余身份”夺冠世锦赛的选手。
离开职业赛场两年的赵心童,终于在2024年9月结束了自己的禁赛期,而因为自己没有了世锦赛的排名,他只能顶着“业余选手”的名头参加比赛。
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戏剧性。
他需要连闯四轮资格赛,每轮都是19局10胜的马拉松式对决。
首战面对英格兰老将,赵心童在决胜局打出了单杆83分,将比分定格在9-10。
赵心童赛后坦言:“当时手都在抖,这杆球如果没进,可能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可也就是这第一场,才让刚回赛场的赵心童“睡醒了”。
第二轮到第四轮,赵心童像开了挂一样,连续三场10-4横扫。
尤其在第三轮对阵泰国名将塔猜亚,他在第七局打出一杆147满分杆,成为资格赛历史上首位在决胜阶段破百的业余选手。
英国《每日邮报》用“东方闪电”形容他的表现:“这个中国小子的进攻像台风过境,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正赛首轮,赵心童遭遇去年世锦赛亚军杰克・琼斯。
杰克・琼斯曾在赛前放话:“业余选手来克鲁斯堡就是送人头。”
但比赛开始后,赵心童用三杆“破百”和五杆“50+”,直接把对手打懵了,最后停留在10-4的比分更是让解说员惊呼:“这哪里是业余选手,分明是职业杀手!”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半决赛对阵奥沙利文。
奥沙利文此前就已经摘冠了七次世界锦标赛,是当代最有压制力的“七冠王”。
而两人此前就有过12次交手,赵心童仅赢过3次。
但这次他彻底释放了自己斯诺克的“暴力美学”,仅仅第二阶段就打出了8-0零封,一度将对手打得冷汗直流。
赵心童的平均出杆速度极快,看他打球相当有观赏性。
奥沙利文在赛后也罕见地称赞:“他让我想起了20年前的自己,但比我更疯狂。”
奥沙利文当年就是以“出杆快”而著称的。
可如今的“火箭”奥沙利文,却被来自中国的“火箭”超速碾了过去。
决赛对手马克・威廉姆斯,这位50岁的选手拥有“金左手”的传奇。
威廉姆斯在赛前被BBC预测有70%胜率。
而更戏剧性的是,威廉姆斯曾在2023年的“假球案”中公开批评过赵心童:“他让这项运动蒙羞。”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比赛第一阶段,赵心童以7-1领先。
但威廉姆斯在第二阶段突然发力,将比分追至11-6,赛场上的氛围十分焦灼。
关键的第17局,赵心童在母球贴库的情况下,用一杆3米远台弧线球精准落袋。
最后阶段,威廉姆斯连扳四局,将比分追至12-17。
他势如破竹的打法让所有观众都忍不住倒吸凉气,可早就拿下赛点的赵心童在调整好状态后,也找到了威廉姆斯的破绽。
第30局,赵心童在母球仅剩粉球和黑球的情况下,用一杆贴库防守迫使对手失误。
当黑球落袋的那一刻,克鲁斯堡沸腾了,中国的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诞生了!
在经历了多年黑暗之后,身披国旗的赵心童一把撕开了破晓的曙光。
这次夺冠,让中国斯诺克完成了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BBC统计显示,决赛在中国吸引了1.5亿观众,占全球收视的一半以上。
这场胜利背后,是中国斯诺克二十年的坚守。
2005年丁俊晖击败亨德利,点燃了中国斯诺克的火种。
但在2023年的“假球案”中让10名中国选手被禁赛,赵心童被禁赛20个月,世界排名清零。
当时被拖入赌球泥潭的赵心童,顶住了负面舆论和经济压力,在发表了一篇道歉声明后,就在斯诺克的赛场上消失了。
禁赛期间,赵心童在深圳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闭关训练。
他每天完成2000次极限走位练习,右手腕戴上实时监测仪,教练团队甚至为他定制了“心理韧性训练计划”。
复出后,他就从欧洲Q-Tour赛事重新起步,连夺四站冠军并打出两杆147满分的成绩。
赵心童的夺冠,不仅是中国斯诺克的胜利,更是技术革命的胜利。
他的平均出杆时间仅18秒,远低于职业选手平均的25-28秒。
这种“快打旋风”让对手根本来不及调整防守策略。
更可怕的是他的远台准度。数据显示,他在12米以上远台的成功率高达45%,这在职业选手中堪称“变态”。
世锦赛期间,他一共打出27杆破百,其中14杆来自远台进攻,奥沙利文直言:“他的长台准度让我怀疑人生。”
赵心童在赛场上轻松写意,仿佛球杆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从容,源于小时候家里的支持。
1997年,陕西西安的一家台球厅里,8岁的赵心童第一次摸到斯诺克球杆。
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孩踮着脚趴在球台上,用稚嫩的左手将母球精准送入袋口的瞬间,连常年混迹台球厅的老炮儿都愣住了:“这孩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
父亲赵强当机立断,卖掉老家的房子在深圳开了一家台球俱乐部,让儿子全天候泡在球房里。
13岁那年,赵心童在深圳公开赛上轰出单杆140分夺冠,央视体育频道罕见直播了这场青少年赛事。
时任解说的蔡剑忠(丁俊晖的启蒙教练)激动地说:“这孩子的杆法比丁俊晖13岁时还要犀利!”
2016年,19岁的赵心童通过世界业余锦标赛递补晋级职业赛场。
在德国大师赛资格赛上,他遭遇职业生涯首秀对手詹姆斯・卡希尔。
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将以5-3爆冷胜出时,BBC解说员惊呼:“丁俊晖之后,中国斯诺克迎来了新的希望!”
时至今日,他就是中国斯诺克新时代的王者。
赵心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救赎与重生的寓言。
他用一杆杆破百,用一场场胜利,将中国斯诺克的屈辱史改写成了荣耀史。
赵心童的28岁,是中国斯诺克的黄金坐标。他用禁赛重生的故事证明:真正的王者,既能在聚光灯下绽放光芒,也能在黑暗中默默生长。
当他站在克鲁斯堡的领奖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冠军,更是一个国家对体育精神的坚守,以及对文化自信的诠释。
来源:柏拉图的诉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