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工伤维权路终画句号 检察调解促双方握手言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1:51 2

摘要:“这个事情解决完,我要去西藏看看,体验一次诗和远方!”近日,在收到和解费用1.5万元后,江某第一时间给坪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打来了电话。电话中,江某语气轻松,一改之前深陷工伤纠纷时的满心郁结,他表示十分感谢检察机关帮助他成功维权。

“这个事情解决完,我要去西藏看看,体验一次诗和远方!”近日,在收到和解费用1.5万元后,江某第一时间给坪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打来了电话。电话中,江某语气轻松,一改之前深陷工伤纠纷时的满心郁结,他表示十分感谢检察机关帮助他成功维权。

一、工伤认定陷入僵局,四年维权步履艰难

2021年8月,时任深圳某公司电工的江某数次前往医院就诊,称其在工作时遭电击受伤,经诊断其胸壁部挫伤,左肩胛骨部骨折。江某劳动合同到期后,深圳某公司未与江某续签劳动合同。江某离职并于2022年11月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却因超一年申请期限且无法证明逾期非自身原因,人社部门未受理其申请。2023年11月,江某向坪山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该公司赔偿其身体损害、人身侵权费4万余元,但因证据不足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离职后,江某因为右肩胛骨骨折无法再做重活,就业选择严重受限。江某主张当时自己不懂法,不知道自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公司也没有主动帮他申请工伤认定,最终才导致申请工伤认定超期。对于三四年前是否确实发生了工伤事故,江某和公司各持己见,但都提供不了证据。”承办检察官坦言。

二、检察官抽丝剥茧,转账备注成破局关键

2024年11月,江某向坪山区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承办检察官经审查相关诉讼案卷后,认为仅凭现有证据确实无法证明公司存在过错,法院驳回江某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但基于办案经验,检察官判断江某的受伤和其当时从事的工作内容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承办检察官审查庭审笔录时,敏锐捕捉到“公司曾报销医疗费”的细节,随即展开调查。通过调取公司为江某报销医疗费用的《费用报销单》及江某的工资卡银行流水,发现一笔4486.71元的报销费用转账摘要为“财务报销——备注:工伤医疗费”。至此,整个案件出现了第一份载有“工伤”字眼的证据材料。面对公司“财务疏忽”的解释,检察官依法固定证据,为案件撕开突破口。

三、“背靠背”调解化心结,司法温暖化坚冰

基于“逾期工伤认定致维权难”的困境,案涉企业亦不堪诉累,承办检察官认为本案有促成双方和解的必要性和空间。经细致研判,检察官决定以“背靠背”的方式开展和解工作。

检察官一方面就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向江某进行了面对面的释法说理,引导其自愿与公司协商和解;另一方面与该公司就报销医疗费时备注“工伤医疗费”的法律效果进行深入沟通,引导该公司从客观事实出发,消除负面影响。经多轮斡旋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次性支付和解费用1.5万元的和解方案。江某解开4年的心结,向检察机关表达息访息诉意愿并主动提出撤回监督申请,企业也得以摆脱诉累,实现共赢。

“法律不是冰冷条文,而是带着温度的解决方案。”坪山区检察院通过“背靠背”调解,既为江某争取合理赔偿,又为企业卸下诉累。此案是民事检察“事心双解”理念的生动实践——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从“冰点僵局”到“暖心结局”,坪山区检察院用检察智慧守护公平正义,用检察温度融化维权坚冰。随着和解协议的达成,江某的西藏之旅即将启程。而这份“温暖的正义”,将继续照亮更多维权者的前行之路。

来源:坪山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