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宣,由30多国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完成世界最大、最强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建造。这一“里程碑式成就”,意味着人类在可控核聚变能源研发上迈出关键一步。
“人造太阳”在A股正在发光发热!
4月3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宣,由30多国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完成世界最大、最强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建造。这一“里程碑式成就”,意味着人类在可控核聚变能源研发上迈出关键一步。
另外,我国核聚变商业化也迎来关键性进展。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项目,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
"十年内完成发电演示,二十到三十年实现商用。"若该计划顺利推进,2045年建成的首座聚变电站将替代三峡电站70%的发电量,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相关研究人员透露。
《核聚变发展国家方案》明确2035年商用目标,2025年中央财政核聚变专项预算增至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42%。
据统计,A股约有55家上市公司涉足可控核聚变,形成以合肥、上海、成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25年预计相关设备市场规模达208亿元。
概念股,中州特材和久盛电器5月6日早盘迎来20cm的涨停,常辅股份、哈焊华通、鑫宏业、爱科赛博涨幅也超过10%,海陆重工、雪人股份、合锻智能、永鼎股份、兰石重装纷纷达成10cm涨停。
以下是结合2025年Q1财报分析和行业动态,从业务布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等盘点的10家值得关注的可控核聚变概念公司。
1. 西部超导
核心业务:低温超导线材、高温超导带材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35.31%;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53.85%。
分析:作为国内超导材料龙头,西部超导的营收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显示其成本控制与高端产品盈利能力突出。公司批量供应核聚变磁体,技术壁垒显著,受益于全球核聚变研发加速。
2. 永鼎股份
核心业务:高温超导带材、电缆系统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7.54%;归母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960.55%。
分析:净利润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资产处置收益,但扣非净利润仍同比增长190%,主业盈利改善明显。公司高温超导带材已应用于核聚变领域,叠加华为概念,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3. 精达股份
核心业务:特种电磁线、核聚变磁体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22.00%;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4.80%。
分析:营收规模行业领先,子公司上海超导批量供应核聚变磁体,技术转化能力获验证。尽管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但毛利率稳定,现金流改善,长期受益于核聚变产业化。
4. 安泰科技
核心业务:全钨偏滤器、钨铜复合部件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3.38亿元,同比增长30.83%;归母净利润5650万元,同比增长13.62%。
分析: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产品应用于EAST和ITER项目,技术壁垒极高。营收高增长反映核聚变订单放量,净利润增速受研发投入拖累,但长期技术领先性支撑估值。
5. 上海电气
核心业务:核聚变装置主机、蒸汽发射器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11.22亿元,同比增长9.36%;归母净利润3722万元,同比增长8724.47%。
分析:净利润暴增因低基数效应,但营收稳步增长显示核电装备订单饱满。公司承制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HH-70主机,技术路径覆盖全面,商业化前景广阔。
6. 国光电气
核心业务:偏滤器、微波器件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29.77亿元,同比下降9.7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4.84%。
分析:营收下滑因军工业务周期性波动,但核聚变相关业务(如ITER偏滤器)贡献稳定利润。毛利率提升抵消营收压力,技术稀缺性支撑估值。
7. 东方电气
核心业务:核岛设备、蒸汽发射器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123.57亿元,同比下降14.63%;归母净利润6711万元,同比增长162.34%。
分析:营收下滑因传统能源业务收缩,但核聚变相关订单(如HH-70项目)推动净利润大增。公司四代核电技术储备深厚,长期受益于清洁能源转型。
8. 章源钨业
核心业务:钨材料、核聚变内壁材料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11.86亿元,同比增长35.74%;归母净利润4257万元,同比增长56.46%。
分析:营收与净利润双高增,钨材料需求受益于核聚变装置内壁耐高温要求。公司作为ITER项目供应商,技术积累深厚,成本传导能力较强。
9. 中钨高新
核心业务:核聚变用不锈钢、特种钢材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33.92亿元,同比增长3.52%;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3.24%。
分析:营收增速放缓但净利润稳健,反映高端钢材产品结构优化。公司为ITER项目提供TF/PF导管,技术壁垒高,受益于核聚变装置材料国产化趋势。
10. 中国核建
核心业务:核电工程总承包、聚变堆建设
财报亮点:2025年Q1营收4.95亿元,同比下降2.14%;归母净利润3198万元,同比下降8.05%。
分析:短期业绩承压因项目结算周期,但作为核电建设国家队,公司已参与ITER项目部件制造,长期受益于核聚变商业化带来的工程需求爆发。
中正财经,上市之家联合出品
来源:中正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