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房陷阱:你的购房款和身份信息正被“打包”窃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2:28 3

摘要:引言:当“捡漏”变成“被钓”“内部房源,单价直降9000元!”“领导特批,限时秒杀!”当购房者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低价房推送时,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正成为诈骗链条上的“猎物”。近期,陕西、湖北、江苏等多地曝出以低价售房为饵的连环骗局,受害者损失的不仅是数百万房款,

引言:当“捡漏”变成“被钓”
“内部房源,单价直降9000元!”“领导特批,限时秒杀!”当购房者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低价房推送时,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正成为诈骗链条上的“猎物”。近期,陕西、湖北、江苏等多地曝出以低价售房为饵的连环骗局,受害者损失的不仅是数百万房款,更有一整套被精准窃取的个人信息。

一、虚构房源背后的“提线木偶”
在西安万达天玺小区案中,陕投集团前员工牛某某与中介合谋,用三招编织骗局:

伪造“人设”:通过微信群冒充“领导亲属”,向中介散布“内部房”消息;制造假象:带看真实房源却谎称“特批出售”,要求房款转至个人账户;技术迷惑:伪造网签成功截图,甚至让受害者在贝壳签约中心完成“视频签约”。
受害者吴强在转账276万首付款后,才发现网签备案竟是PS合成,而房款早已被转入牛某某海外账户。

二、个人信息如何沦为“商品”?
诈骗团伙的真正目标,远不止房款。上海德佑地产员工陈某案揭露:中介内鬼通过系统漏洞导出1.2万条业主信息,以每条3元的价格贩卖给装修、贷款公司。更隐蔽的是“房利帮”网站柯某模式——用“上传业主信息换积分”激励中介,30万条数据被包装成“精准营销包”,以160万高价售出。
在低价房骗局中,受害者签订的“阴阳合同”实为信息采集表,身份证、房产证、工作单位等隐私被一键打包。

三、诈骗升级:从“骗钱”到“套牢”
新型骗局中,诈骗者将“低价房”与“AB贷”结合:

第一步:以“首付不足”为由,诱导受害者办理消费贷;第二步:伪造银行流水,谎称“贷款需刷信用记录”;第三步:受害者个人信息被用于注册空壳公司,沦为“背债人”。
榆林贾某某案中,110万诈骗款中30万被用于购买公民征信数据,精准筛选“征信良好”目标实施连环诈骗。

四、反诈“三重防火墙”

验房四步法:查产权:要求房东携带房产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现场核验;看历史:通过“裁判文书网”查询房屋是否涉诉;盯资金:房款必须转入房管局监管账户;留证据:签约全程录音录像,拒绝“视频代签”。信息防护盾:拒绝填写“购房意向调查表”等模糊文件;对提供“免费征信查询”的中介保持警惕。法律武器库:遭遇诈骗立即报警并固定转账记录;对泄露信息的中介提起民事诉讼,索赔标准可达“被侵权损失的2倍”。

结语:没有“馅饼”,只有“陷阱”
当房价低于市场价20%时,诈骗概率激增87%。记住:真正的低价房不会出现在朋友圈推送里,而会在住建局官网公示的“法拍房清单”中。在这个算法时代,你以为在“捡漏”,其实正在“裸奔”——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住你的财产安全最后一道闸门。

读者互动:你或身边人遇到过“低价房陷阱”吗?欢迎留言分享经历,一起揭露骗局新套路!

来源:黑么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