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线上看 | 观澜计划· 院校影像展(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1:23 2

摘要:在这座山水洲城交融的长沙,我们以“观澜”为名,汇聚来自28所高校的青年创作者,共同开启一场关于视野、思考与表达的影像盛宴。

- 简介 -

在这座山水洲城交融的长沙,我们以“观澜”为名,汇聚来自28所高校的青年创作者,共同开启一场关于视野、思考与表达的影像盛宴。

“观澜”二字,取自《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寓意以镜头为眼,洞察生活的波澜壮阔与细微涟漪,既是个人情感的投射,亦是时代风貌的切片。青年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城市的脉动、自然的馈赠、人文的温度,或澎湃,或静谧,在光与影的交错中探寻艺术的无限可能。

此次在地影像艺术节院校展我们期待通过多元的影像语言,看见青年一代对世界的观察、对美的执着追求。愿这些作品如湘江之水,奔涌出创新的浪潮,也如岳麓红叶,沉淀出深邃的思考。

- 参展院校名单 -

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河北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鲁迅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土耳其萨班哲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影像艺术系、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河北东方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贵州师范大学、中艺网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摄影专业、厦门工学院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展览前言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特色专业,融合了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与传媒理论的精髓,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创意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该专业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制作、网络传媒、广告设计、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行业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2021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专业以数字艺术为特色,立足前沿性、交叉融合性、创新性和开放式、实用型的建设理念。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青年教师高水平师资队伍,结合综合性大学应具备的人文底蕴,依托艺术设计学院在创意设计与传播领域的学科特长,以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播学为内核,吸收戏剧与影视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和视野,秉持科艺协同与产教融合的理念,围绕数字影像与数媒传播方向、数字媒体设计与交互两大专业方向,着眼于新兴的数字传媒、影像动画和网络文娱等领域,面向数字化智能社会前沿,服务于国家及西部区域发展对数字影像传播与传媒设计人才的需求。

——策展人衡国良

- 参展艺术家 -

衡国良

《癸卯兔年长安廿四节气》

- 参展艺术家 -

李滢伊

《海边的对白》

大连医科大学 艺术学院摄影专业

- 展览前言 -

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创建于1993年,是国家四年制大学本科艺术类专业、辽宁省特色专业。专业共有教师10人,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学位教师1人,专业拥有“兴辽人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摄影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本科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建立以传统影像的光学、化学以及现代数字处理技术为基础,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古典工艺以及现代数字处理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影像解读和书写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知识结构完整、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能够掌握影像从采集、生产、创作和管理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能够在各类媒体机构、新闻出版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摄影及影视创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下设图片摄影、商业摄影、影视传媒三个教学培养模块,注重实践教学与工作室紧密联系。专业在2002年推行分段学分制改革,在2008年提出“流媒体概念”并付诸教学实践,近年也不断探索短视频、融媒体相关的教改工作,着力打造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师生持续参加平遥摄影节、丽水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活动,同时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授课,有效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在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方法的同时,注重科研成绩的积累。近年来,专业教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国高等教学会重点课题等多项成果。2023年6月18日,摄影专业教师、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欣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摄影类),摄影专业2006届毕业生付增凯同时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商业摄影类)。师生同台获颁金像奖,体现了摄影专业较强的人才培养与教研能力。 专业积极融入学校、学院康养教育发展战略,以“艺术+健康+X”理念为指导,在艺术疗愈微专业建设以及影像疗愈研究等方面不断贡献专业力量。 经过31年的专业发展,摄影专业为文化艺术界、教育、科研、特别是新闻媒体等单位培养了众多高级摄影专业人才,在摄影教育和相关行业中收获了较好的声誉。多年来,摄影专业毕业生在国内100多家媒体就职,作品曾两次摘得荷赛奖项。

——策展人赵欣、孙颖

- 参展艺术家 -

韦怡

《镜像与共生》

- 参展艺术家 -

路茗驿

《如梦初醒》


- 参展艺术家 -

刘琰

《一潮一夕》

- 参展艺术家 -

罗俊辉

《痕迹》

- 参展艺术家 -

陈泽华

《过火》

河北东方学院

- 展览前言 -

河北东方学院数字传媒学院是学校为适应新时代文化创意、数字出版与移动多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专业学院。学院下设新媒体传播、影视艺术两系,开办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五个本科专业。学院立足河北,面向京津,辐射全国,旨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素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创新精神的新媒体、数字出版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策展人崔坚

- 参展艺术家 -

王程程

《古玩集市印象》

- 参展艺术家 -

惠建勋

《自然的隐秘角落》

- 参展艺术家 -

陈点点

《水溅起的花》

- 参展艺术家 -

牛静艺

《迷雾游牧》

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

- 展览前言 -

南京艺术学院是以“闳约深美、不息变动”为校训的百年名校,是一所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2005年成立的传媒学院是其下属二级学院。传媒学院以“媒介”“和“艺术”为两大特色关键词,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联合、实践为用的教学特色。

传媒学院目前有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学,并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人数已达2000多人。设有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录音、摄影、广告学、影视摄影与制作6个本科专业,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学、动画、摄影、录音等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点。 传媒学院建有“国家级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级示范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音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的“影视高清实验室” 等实验教学基地,构成了传媒学院的实验室集群体系,为教学提供了重要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室建设,打通了系科之间的学科壁垒,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室教学和项目教学形成合作体制,通过联合作业来实现艺术人才的“跨界”培养,使学生紧跟新媒体环境下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具备较好艺术潜质和科学严谨作风、掌握实验技能、具有艺术创造性以及综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传媒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我院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单位层次较高。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录音艺术、动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动画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录音艺术为省级品牌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2011中国大学评价》中被评为艺术类专业院校A++等级;《高等院校传媒艺术实践学程》获得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录音艺术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录音声学基础》获得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传媒学院注重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在全国举办的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广告、摄影、数字音乐等各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省级奖项200多项。

——策展人贾方

- 参展艺术家 -

曹昆萍

《园墟》

- 参展艺术家 -

范星宇

《长边》

- 参展艺术家 -

沈石京

《公民》

- 参展艺术家 -

宋健

《此处与彼岸》

- 参展艺术家 -

姚礼尧

《思维的跳跃》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 展览前言 -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自1984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以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面授、网络、函授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摄影技术、艺术、美学等为基础学科,实施多层次摄影教学。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培养了16万余名学员。

——策展人李小刚

- 参展艺术家 -

刘鸿宾

《魔城驼影》

- 参展艺术家 -

田代明

《大漠秋色》

- 参展艺术家 -

许文君

《彩韵流痕》

- 参展艺术家 -

张黎

《牧羊人》

天津美术学院 摄影艺术系

- 展览前言 -

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以摄影的发展为核心,围绕艺术不断延伸、拓展。在综合基础课和摄影专业课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对当代影像创作、商业摄影、影视摄影、媒体与传播方式、摄影与市场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学习,将视野和工作建立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本系教学特色以关注生命和社会的关系为前提,注重传承影像传统和培养人文精神,使该领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充满活力;以艺术能力教育为重点,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为艺术赋能社会的持续革新和进步提供动力。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专业指导。在专业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中获得必要的方法和能量,培养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为未来做好准备。

本次展览题为《以另一种语序与现实和解》,试图通过颠倒或重构现实叙事的方式,回应空间、身份及现代性所带来的迷惘与焦虑。从国内城市边缘的废墟景观到海外街头的日常碎片,从虚拟空间的生成到消费社会的隐喻批判,作品跨越了地域与现实的边界,以另一种语序重新审视和解读当代生活中的多重现实。这种创作方式既揭示了现实中的断裂与荒诞,也打开了理解与和解的新路径。 快速城市化进程遗留下的废墟空间,不仅是现代性神话破灭的象征,也成为艺术家思考现实困境的入口。韦锦春的《未竟之地》展现了资本链断裂后被遗弃的烂尾建筑,它们矗立为未完工的纪念碑,诉说着普通人的栖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夏若文的《旅游大道》呈现了经济泡沫消退后的小镇荒凉,仿佛是对资本与现实冲突后的无声哀悼;而《黄河岸上》则在自然与开发的对峙中,捕捉到诗意与和解的微光——人类在破败之处寻求新的生存与希望。魏云佳的《X博物馆》用AI生成虚拟空间,构建出模糊现实与幻境的边界,邀请观众思考空间与现实的新可能性;许思远的《加莱漂流》通过漫游与AI记忆拼贴,形成真实与虚构交织的异质空间,以非线性语序重新定义城市的意义和身份。 此外,跨文化漫游与社会镜像也提供了理解和重述现实的独特视角。薛辰杰的《One day tour in Vietnam》避开宏大叙事,聚焦文化碰撞的瞬间,呈现碎片化却真实的日常;王贺漫步托斯卡纳,以都市中的历史与秩序构建现实与想象的镜像;牛淼杰通过融化的LV冰块,揭示消费符号的虚妄,挑战主流语序下的现实观念;蒋咏怡关注北京皮村这一边缘社区,记录另类的日常生活秩序,展现被主流叙述遮蔽的社会现实。 展览整体而言,艺术家们以另一种叙述结构和影像逻辑,重新审视与反思空间生产、身份认同以及现代性叙事所掩盖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创作回应了德波、列斐伏尔、福柯与海德格尔等思想家的观点:当既有叙事的幻象破灭,重组现实的话语与视角或许是寻求和解与重构意义的路径。海德格尔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此不再是对漂泊的消极回应,而是通过重新排列现实语序,积极地寻求精神与现实的和解之道。 本次展览并非提供固定答案,而是在另一种语序的引导下,鼓励观众与现实进行和解的尝试:在多重现实的缝隙中,发现理解、接纳与重构的无限可能。

——策展人刘高峰、周旭帆

- 参展艺术家 -

许思远

《加莱漂流》

- 参展艺术家 -

焦积瑾

《黄河岸上》

- 参展艺术家 -

冉钦月

《新乌托邦》

- 参展艺术家 -

王贺

《托斯卡纳中间》

- 参展艺术家 -

薛辰杰

《One day tour in Vietnam》

贵州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摄影系

- 展览前言 -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肇始于1948年贵州省立艺术馆创办的艺术专修班,1949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添设艺术科,1950年艺术专修班并入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科,1985年设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1998年设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系,2003年学校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美术系更名为美术学院至今。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规模和专业特色,社会声誉良好。 学院下设美术教育系、造型艺术系、设计艺术系、书法学系、新媒体艺术系。有美术学、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书法学、动画、摄影、数字媒体艺术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环境设计为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书法学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艺术学(学术型)、美术与书法(专业型)、设计(专业型)、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型)共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包括教授8人,国家一级美术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25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52人。教师主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和综合院校。 学院拥有办学空间22000余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建设有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书法美育研究中心、漆艺创作与研究中心、蜡染艺术研究中心、民族民间美术陈列馆、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仿真画陈列室、图书资料室、教学实训场、动画拍摄基地、影视动画观摩室、摄影棚等教学科研平台;开展校、地、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实习和实训基地30余个。 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11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余人。具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骨干(美术、书法)教师培训资质,已形成涵盖艺术中学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专业、多类型、多功能的开放式办学格局。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进程中,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取得良好成效,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摄影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备摄影思维能力和影像设计能力,能在新闻媒体、文化宣传、广告策划、商业影像制作机构等单位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应用型的人才。

——策展人彭浩

- 参展艺术家 -

高之淳

《贵州市东新小学》

- 参展艺术家 -

简青霜

《显现情绪》

- 参展艺术家 -

龙城

《乡村舞蹈表演》《凝视回声》《放学路上》《在相宝山远眺》《卖气球的女孩》《回眸》《乡村婚礼》《老城墙根》

- 参展艺术家 -

邹春旭

《贵州遵义桐梓》

来源:象工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