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获“四有”优秀士兵表彰并记嘉奖一次。获国家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江南大学三好学生、江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全国大学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
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5月4日和5日
《人民日报》刊登
《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
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我校生物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垚、
物联网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可
分别入选名录!
刘垚
|生物工程学院
刘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获“四有”优秀士兵表彰并记嘉奖一次。获国家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江南大学三好学生、江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等20余项荣誉奖项。专注学科前沿,发表SCI论文2篇。现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负责人,负责运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醉美生工”,个人排版150余篇;积极参与无锡马拉松、江大附院义工项目、无偿献血等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8小时。
驻守边疆——
在大漠戈壁淬炼忠诚抗体
大一的一次偶然机会,刘垚参加了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朝阳与国歌同频,青春与使命共振,深埋在她心底的从军梦破土而出。
女兵退伍合影(右二)
带着这份炽热的憧憬,她应征入伍,来到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导弹劲旅。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不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但她内心的那股劲儿,从未消失。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顽强毅力和刻苦训练,她在全旅军体比武中脱颖而出,荣获单项第一名。她还走上了专业理论课目的讲台,成为连队里第一个义务兵教员。在本职岗位之外,她主动参与宣传工作,发表新闻报道军级3篇、基地14篇、旅级30篇,用文字与影像向外界展示真实立体的大国重器。
服役期间获得证书奖章
两年的军旅生涯,她圆满完成各项演训任务,荣获“四有”优秀士兵表彰并记嘉奖一次。这段经历于她而言,绝非个人英雄主义的独白,而是一场对个人价值融入时代洪流的探索,是对党、国家、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转业突围——
用战术思维攻破学术高地
当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活画上句号,回到平静的校园后,图书馆、自习室成了她的“新战场”。跨专业的挑战不小,但她迎难而上,实现绩点逆袭,并荣获国家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并连续两年被评为江南大学三好学生。
作为一名至善生,她始终牢记“博学善思、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目标,以队长或核心成员身份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国际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二等奖等5项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她还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的痛点问题,聚焦PET生物降解以及氟唑菌酰胺的毒性效应,发表2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总计25.6,并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所获部分荣誉
参与发表论文
低姿匍匐,耐心蓄势。这个曾重复过无数次的战术动作,激励着她在新的学术战线上不断知行探索,立学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阵地辐射——
以党员身份激活团队战力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将挑战与奉献的精神融入生命的底色。疫情防控、征兵宣传、社区服务、附院义工……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28小时。作为学校“励志成才宣讲团”成员,她把赤子之心带回江南这片热土,希望能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优秀青年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她慢慢学习到,一支独秀不是春,带领队伍打赢“集体战”才是真本领。
活动照片(第一排左一)
从公益服务的温情坚守到体育赛道的极限突破,她以奔跑的姿态诠释青春的张力。在校、院运动会上,她一次次冲过终点线,为班级和学院赢得荣誉。她还连续三年参加校园马拉松7公里,并成功完赛。
所获体育证书
在学生工作的舞台上,她同样发光发热。作为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负责人,推文排版150余篇,最高浏览量达1.8万,她用独特的视角定格校园里的美好瞬间。
进行活动拍摄
活动现场合影(左二)
戈壁的风沙淬炼出钢铁意志,
曲水桥的晨露滋养着家国情怀。
当岁月更迭,
她依然能听见迷彩绿与江南蓝的共鸣,
那是初心回响,是脚步铿锵。
李可
|物联网工程学院
李可,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至善荣誉生。曾任控制科学与工程21博班长、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党支部副书记、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兼职辅导员、副班主任等十余项职务,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科竞赛,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国家级奖项和荣誉3项,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无锡市三好学生等省市级荣誉7项,江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志愿者等校级荣誉40余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其中TOP期刊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4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青年博士生,李可时刻怀揣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坚持正确人生道路,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传统,主动扛起“思想引领红旗、创新驱动蓝旗、服务社会绿旗”三面旗帜,用担当和尽责展现青春风采,既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更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红旗引领担当,彰显党员底色
自本科入校以来,李可就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李可于2015年12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青年大学习等进行在线学习,对党的思想理论有了愈发系统和透彻的认识,也坚定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中,李可担任“强国有我青年说”宣讲员,她围绕“一个美丽的误会、一个挑战权威的突破、一个高尚的灵魂”三个故事走近袁隆平院士,讲述了袁老梦想的缘起和初心的坚守、求真务实和敢于创新的科研作风、心系天下和一心为民的情操。通过宣讲,李可号召大家脚踏实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将家国情怀根植于灵魂,用智慧与双手绢绣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李可主讲的《稻香里写满禾下乘凉的梦想》主题微党课,受到了无锡市“锡引力·新思想——太湖讲习所”的专题报道。
强国有我青年说——《稻香里写满禾下乘凉的梦想》
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党支部副书记,李可一直在践行“用青春书写理想、用热爱传播文化”的理念。在读研期间,先后担任江南大学“青年讲师团·后浪潮语宣讲队”学生讲师、“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主讲人、“信仰公开课”主讲人、“江大青年说”主讲人,也曾受邀参加本硕博生涯发展论坛,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李可在不同的平台上以自身亲历鼓舞更多人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彰显江南青年的青春底色。
本硕博生涯发展论坛
蓝旗驱动创新,凝聚奋进力量
当踏进大学校门时,李可就坚定了“选择充实、抛却虚度”的信念。本科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斩获国家奖学金、多次一等学业奖学金、远翔一等奖学金等,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研究生。此外,李可注重将自己的所学融入到科创实践中来提升能力。她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担任负责人,参加英飞凌“卓越工程师训练营”获评先进个人,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得二等奖,参加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李可与生物工程学院结队,历经无数日夜的钻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问鼎全国金奖。
“互联网+”全国金奖项目——智膳菌群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李可的学业成绩和综测成绩均位列年级前列。这些优异的成绩不仅让她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无锡市三好学生、江南大学十佳研究生等荣誉,也是她坚韧不拔、不懈努力的见证。在科研的道路上,她深入未知领域,勇攀学术高峰,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论文。针对当前严峻的废水处理问题,她积极探索废水处理领域的难点与痛点,结合自己专业所学,研究出可以实时快速准确地估计废水处理中各元素浓度的估计方法,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的科研之路上总是星光为伴,发表7篇高水平SCI论文,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各类奖学金十余万元、各级各类荣誉60余项,一路走来她坚定步伐、硕果累累。
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论文
绿旗服务社会,传承奉献精神
在江南的十年时光里,李可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在2022年暑假,李可组建了“农情蜜意”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前往安徽省宁国市宁墩镇南阳村,依托“三点三维”的帮扶模式,从科技、知识、消费三点入手开展精准扶贫实践,通过“视、听、说、访、走”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将团队自主研发的烘干机送到田间地头,将河道治理技术与绿水青山做结合,将学科创新思维赋能传统非遗文化,最终实现科技助农、绿色兴农、文化强农三维一体扶贫目标,获得了人民网、中青网、新华日报交汇点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体验并宣传非遗文化
李可先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兼职辅导员、行政助理、副班主任、研究生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等十几个工作角色,将自己的光亮从班级照耀向社会。她参与组织了五十余场重要会议及讲座,四十余场文体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时长长达上千小时,经手的工作文件多达四千余份,服务人次累计上万余人。在扛起社会服务绿色旗帜的道路上,李可寻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从“小我”走向“大我”,用服务和奉献不断彰显自我价值,用自身散发出的光亮去温暖他人,去照亮更多人的心田,做大家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江苏省自动化学术年会会议现场
李可铭记初心使命,肩负重任
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引领和激励青年一同融入时代的潮流
为青春绽放出壮丽的篇章
她的努力和奉献
不仅让青年的力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闪耀
也为国家的伟大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光彩
她的青春之光将在强国的道路上继续闪烁!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1958。稿件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学院
本期编辑:时丹婷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dxrmtzx@jiangnan.edu.cn
Copyright © 2014-2025江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江南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