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为啥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命根子。简单点,推重比(发动机推力除以重量)高,战机就飞得快、爬得高、转得灵活,还能带更多武器。
过去20年,中美在军事航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尤其是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直接决定了谁能在空中占上风。
美国F-22“猛禽”战斗机曾是技术霸主的象征,它的F119发动机号称推重比高达10,可近年爆料说实际不到8,差距不小。
而中国的歼-20“威龙”呢?从依赖俄罗斯发动机,到自主研发的WS-15崭露头角,推重比据说突破10以上。
先说说为啥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命根子。简单点,推重比(发动机推力除以重量)高,战机就飞得快、爬得高、转得灵活,还能带更多武器。
20年前,美国靠F-22横扫全球,号称“第四代机天花板”,中国那时候还在用歼-10配俄制发动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但这20年,中国航空工业憋着一口气,从模仿到创新,歼-20的亮相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次咱们聚焦F-22和歼-20的发动机。F-22的F119推重比被爆实际不到8,歼-20的WS-15据说冲破10,这数字背后是技术实力的硬碰硬。
接下来,咱们一步步拆开看看,美国的“猛禽”发动机咋回事,中国的“威龙”又是咋崛起的。
F-22用的是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发动机,双转子加力涡扇设计,最大推力官方说是35,000磅(约156千牛)。
这家伙有几个牛掰的特点:超巡航(不用加力就能超音速飞行)和推力矢量(喷口能上下左右摆,机动性超强)。美国人宣传时说推重比在9到10之间,妥妥的世界顶尖。
但近年的爆料让人有点懵。2025年,有消息称F119的实际重量比预期高了66.8%,导致推重比掉到7.95。
这数据哪来的?据说是马斯克推动公开的审计文件里挖出来的,还有人说实际可能更低,只有7左右。
咋回事呢?一是F119设计时追求高推力,重量控制没到位,二是超巡航和推力矢量牺牲了部分效率。
相比之下,F-35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才6.7,F119这7.95不算丢人,但跟宣传的10差远了。
这对F-22啥影响?高空机动性受限,尤其在稀薄空气里,推力响应不够快。实战中,F-22虽然隐身强,但遇到高机动对手,发动机短板可能就暴露了。
美国空军自己也承认,F-22服役20多年,技术老化,面对新对手有点吃力。
再看看歼-20的发动机故事。歼-20刚亮相时,用的还是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推力13.5吨(约132千牛),推重比7.5左右。
这款发动机是苏-27的标配,性能稳定,但跟F119比,差距明显,尤其超巡航做不到,中国只能干瞪眼。
但中国没闲着,早早就开始搞自己的发动机。WS-10“太行”是第一步,2000年代初试车,推力也到13吨级,但早期可靠性差,寿命短,歼-11上用时老出问题。
后来改进版WS-10B上了歼-20,推重比接近8,性能凑合,但离顶尖还远。
真正的重头戏是WS-15“峨眉”,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挑大梁,目标直指世界一流。WS-15推力据说达到18吨(约180千牛),推重比突破10,甚至有人说测试中到10.87。
这款发动机用了单晶叶片(耐高温、抗疲劳)、陶瓷基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涡轮前温度能扛1796℃,比AL-31F高25%。
2022年,WS-15正式装上歼-20,超巡航成了现实,机动性也大幅提升。
研发过程可不轻松。早期材料不行,叶片老变形,测试时经常炸膛。团队加班加点改工艺,调整钇元素配比,终于搞定。
WS-15的成功,不光是技术突破,也是中国工业体系的胜利,从原材料到生产线,全靠自己。
现在摆数据对比一下。F119官方推力156千牛,实际推重比7.95(爆料数据);WS-15推力180千牛,推重比10.87(测试数据)。光看数字,WS-15完胜。但实际咋样?
推力与重量:F119推力不低,但重量拖后腿,超巡航靠的是设计优化,不是推重比硬扛。WS-15推力更大,重量控制更好,超巡航更从容。
技术水平:F119有推力矢量,这是WS-15目前没公开的短板。但WS-15的材料和热效率更先进,寿命可能更长。F119毕竟是90年代技术,WS-15是新世纪产物,代差在这。
可靠性:F119用了20多年,成熟度没得说,但老化问题出来了。WS-15刚上阵,实战检验还少,稳定性得打个问号。
差距与优势:20年前,中国连F119的影子都摸不到,现在WS-15在推重比上反超,差距缩到10年以内。中国靠举国之力攻关,材料、设计、制造全线突破。美国呢?F119后没啥新货,下一代NGAD发动机还在纸上,中国反倒先跑起来了。
未来咋走?美国在憋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发动机推重比目标12以上,但进度慢,预算还老被砍。
中国这边,WS-15还有改进空间,比如加推力矢量,推重比冲11也不是梦。加上变循环发动机(兼顾速度和油耗),中国已经在国际论坛上牵头标准制定,话语权蹭蹭涨。
中国优势在哪?一是后发优势,能吸取F119的教训;二是工业链完整,不怕卡脖子;三是决心大,军民融合搞得风生水起。
挑战呢?一是经验少,发动机这东西得实战磨;二是基础研究还得补课,美国的理论积累不是一天追上的。
未来20年,中美空中力量的平衡估计会重塑。F-22慢慢退役,歼-20批量服役,WS-15要是真稳定下来,美国的发动机霸主地位真不好说了。
回看这20年,美国从F119的巅峰滑到7.95的尴尬,中国从AL-31F的依赖走到WS-15的突破,差距从“遥不可及”变成“迎头赶上”。
F-22的发动机神话破了,歼-20的潜力刚露头。中国航空工业这口气憋得值,进步实打实,但离全面超越还有路要走。未来咋样?技术说话,实力见真章。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