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主题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两山”转换聚焦郴州!
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主题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6年来,郴州以“水资源”为核心,推动“水立方”模式,展现“山水焕新”;强化“生态”共识,突出“双碳”示范,实现“绿色转型”突破;完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向新”;强化创新融合,促进“科技添新”;实现“三生融合”和谐,推进“以水惠民”。
郴州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成为绿水青山、绿色转型、普惠发展的典范。这是郴州对“两山”转换的回应!
值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六周年之际,郴州日报推出特别报道,与读者共享。
东江湖
向绿向新向未来
——郴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郴州的殷殷嘱托。
郴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下称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四水联动、八水共治”的郴州特色“水立方”模式,有力推动生态蝶变、山乡巨变、发展嬗变,努力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方案”。
“两山”转换看郴州,这就是最好的改变——
2024年,郴州创新示范区建设活跃度、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列全国11个创新示范区第2、第5位,位列第一梯队。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连续三年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郴州水世界
01
绿水青山样板区的畅想
——做好“水文章”,凝炼“水立方”
郴州“水立方”,人们耳熟能详——在世界水资源大会上推介,在中非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论坛上推介,在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上推介,在联合国官网亮相……
南岭的褶皱里,藏着郴水的绿。
“以前,东江湖流域的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老百姓有树不砍、有矿不开,有水不养。”郴州市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局长曹群感慨而言。
近年来,东江湖流域共否决可能影响东江湖水环境的项目投资超600亿元,关闭采矿区17个,网箱养殖退网42万余平方米,渔船退水上岸830艘。
三十六湾,曾经十万大军淘矿,尾砂直排河流,致使甘溪河寸草难生、鱼虾难觅,被当地群众称作“苦水河”。
临武县大力实施三十六湾生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施甘溪河流域重金属治理项目,甘溪河重现水清岸绿、鱼虾乐游。
把偏远山区变成网红景区、 把广阔水面变成打卡画面、把凉快天气变成火热人气、把荒地废地变成旅游胜地、把工矿小镇变成时光小镇、把破旧街区变成怀旧潮区。
协同开展“水保护”。全市完成253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出问题整改,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6条(座),“水美湘村”426个。
系统推进“水治理”。全市建设10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市城区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新建改造57.08公里,完成东江湖流域154个受“格美”台风毁损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修复。
高质发展“水产业”。打造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温泉+康养”等新业态,开发“东江氢水”“玲珑王茶酒”等新型优质水产品20余个,东江鱼集团跻身全国“水产行业20强”。
科学促进“水节约”。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23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六年累计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89.9%。
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
02
绿色转型示范区的畅想
——增强“创动力”,提升“含新量”
永兴,没有银矿的银都,“无中生有”“吃干榨尽”成为热词。
作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永兴县每年可处理来自全国各地含稀贵金属废弃物约275万吨,相当于减少了4000万吨以上的有色金属原矿开采量。
没有创新“变量”,就没有发展“增量”。
波纹管,竹子造,这不是天方夜谭。湖南协成管业在国内成功研发以竹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已占据全国43.1%的细分市场。
郴州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文化旅游、有色金属、数字产业等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
攻克一批。通过实施创新示范区省级专项,共攻克新技术266项、开发新产品182项、取得新工艺142项、形成新标准80项、获得有效发明专利417项。
打造一批。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
引育一批。成立创新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聘任28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为委员指导示范区建设。新增柿竹园、郴粮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
转化一批。柿竹园联合中南大学发明了盐磷混酸-碱压煮联合分解技术,弥补行业空白。格瑞普中试基地已成功转化中南大学“高能量、高功率密度锂离子电池仿真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等5项科技成果。
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14%提升至2.38%,增速从全省第11跃升至第6,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由44家增至2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从93家跃升至2370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11家跃升至689家。
汝城县泉水镇旱塘村
03
普惠发展先行区的畅想
——唱响“水为媒”,高歌“水惠民”
绿水惠民,民之所盼。
2023年2月,东江引水工程一二期建成运营,郴州市中心城区、桂阳县城区的居民们喝上了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立标打样,在千家万户中翻腾“普惠浪花”。
超8亿元投资,四大水厂保供,嘉禾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县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喝上幸福水,品出幸福味、走上共富路。
郴州围绕“普惠”这个落脚点,以水为媒,以水兴业,努力使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福祉。
建设提速。实施创新示范区项目187个,完成投资4亿元,成功探索形成“一湖一策”“治水治矿”“以水惠民”等典型。
发展提质。高水平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等系列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发布首个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主体的宣言—《东江湖宣言》。
民生提效。东江引水一二期、莽山水库等工程改善200余万人饮水质量,建成嘉禾等4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市城乡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84%。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打造郴州‘水立方’模式,深化拓展‘生态+’新业态,不断激发‘创新+’新动能,加快推进‘五链融合’,努力实现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以绿色之光为示范添彩。”郴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欣然而言。
创新示范区建设,改变我们的郴州!
山水郴州 向绿而行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建设六周年特别报道
↓↓↓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