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自从晶报开始征集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市民的反响非常热烈。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一位学者,深圳城市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大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李辉。
“来了就是深圳人”
大家耳熟能详
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是
“来了,成为什么样的深圳人?”
本期《晶报10分钟》邀请
深圳城市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深大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李辉
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米鹏民
资深媒体人苗凡卒
和晶报记者谢晨星
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杂而有序”
是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
主持人:自从晶报开始征集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市民的反响非常热烈。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一位学者,深圳城市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大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李辉。
米鹏民:因为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15年前曾经讨论过一次,形成了一个“深圳十大观念”,所以我们这次讨论看看又形成了一些什么样的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李老师,您第一次到深圳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李辉:2016年我就“嫁”到深圳来了。
米鹏民:跟着太太来的。
李辉:我那时候博士还没毕业,已经住到深圳来了。那时候住得就比较小、比较旧一点。没有工作的话就不会有社会的网络,没有圈子。对深圳的感觉是大家都很繁忙,但是她是“杂而有序”的,我特别喜欢这种生态。
景田那个地方的巷子里面,到晚上通宵两三点钟,大排档、吃汤粉都有。因为我是习惯夜猫子晚睡,一两点钟逛出去吃个夜宵,再慢慢走回来。有时候读书到四五点钟,尤其是春天的时候,窗外的木棉花开了,还有噪鹃的叫声,你会觉得非常清甜。等到三四点钟街上开始慢慢人少了,又到了四五点钟的时候,又“嘣”的一下繁荣起来了。我觉得是一种由内而生的这种生命力。
米鹏民:刚才讲了一个“杂而有序”,“杂”我们能理解,“序”你是从哪个角度感觉到的?
李辉:“序”是各自都有生活的目标,“杂”它有它的方向,就一点,好好挣钱,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希望,在这个城市里面有自己的满足感。
米鹏民:有时候跟我太太散步,经常碰到外卖员跑步,提着那么重的东西,真的让你感觉到蛮感动的。
李辉:社会应该要给每一种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生活的期待、有机会,这个社会它就是有序的。这就是我讲的“杂而有序”。这是一个社会的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规划的结果,它是一个市场、人的需要、合作分工自然演化出来的。
深圳是机遇之城
是能够实现梦想的城市
谢晨星:我记得几年前,李老师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讨论过,说“我们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句大家都知道的。现在要深入研究的是,来了成为什么样的深圳人。
米鹏民:我居然和李老师想的一样,也提出这个问题。
苗凡卒:因为多元混搭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一种现状,就像你刚才说的“杂而有序”。其实这个“有序”里面,就包含着除了职业本身的秩序以外,各种身份的人看起来很不同,但是身上又有看起来很一致的地方,就是深圳人的某些特征。
米鹏民:这就是人家说一个城市的气质。
李辉: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奋斗。我们讲深圳是一个机遇之城,不管什么样的人来,在这个奋斗的城市里面,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角色,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
米鹏民:前一段有个词很火,就是说深圳是个“搞钱之城”,但是我不太赞成“搞钱”这个词。这个词归因上过于简单化了。
苗凡卒:她其实是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城市,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不是瞎做梦。
米鹏民:深圳给人可能性,只要愿意付出就有回报。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市场机制。我经常说我有大的观察,在我家楼底下散步,看见那个小饭馆,开了、关了、再开、再关。其实我有时候想,对每一个企业主来讲,每一次开关他都有成本,但是对整个城市社会生态来讲,它就是机会。 其实从深圳刚成立的时候,就有讨论说深圳是靠什么发展,讲深圳是靠优惠政策。但是其实咱们回头想一想,哪一个人是冲着深圳有什么优惠政策来的?
李辉:米总,你当时怎么来的?
米鹏民:我当时在上海念书,后来回到山西工作。突然朋友说这里有工作机会。其实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仅仅在我生活的地方,好像不大看得清楚中国的这样一个趋势。如果能到深圳……
李辉:哪一年来的?
米鹏民:1995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人生经历。其实那时候已经29岁多了。
李辉:我记得那个时候就是挣钱、挣钱。
苗凡卒:钱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米鹏民:因为当时在省报工作,横向来比较其实过得也不错,过日子够用了。不是说因为很缺钱所以要来的概念。
苗凡卒:来深圳你说挣钱吧,那真的是都有考虑。我当年来一部分是好奇心驱使。
李辉:深圳是一个特区,还是有一些开放性,比如说会让你见识到不一样的东西,价值追求上的一些东西。
规则成为最大公约数
反映城市文明的程度
米鹏民:来深圳以后我在媒体单位负责跑领导的政务,很长时间就是跟着书记、市长这样跑。其实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体会,深圳这个城市的市场化基因是非常强大的。大家碰到任何困难,第一反应、应急反应这个层面的东西,就是考虑有没有市场化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第一反应考虑政府能怎么样。实际上就意味着在这个城市,大家只要按照规则做事情,你不大需要去讨好身边各种各样的人。
谢晨星:这就是文明程度更高的一种表现。社会自动化的程度越高,反映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米鹏民:她制度化的东西对个体的保障、保护也好,让人感觉到是相对有安全感的。
苗凡卒:这也是一个陌生人城市,她自动磨合生成的解决问题的机制。
米鹏民:规则对每个人是最大公约数。
良好的生态
是滋养人的肥沃土壤
李辉:我觉得要反复地重提这种精神——创新、市场、法治。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以人民为中心”。
苗凡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
李辉:因为城市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秩序规范,它是一种社会秩序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功能。为什么我还是要讲生态?它很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共同体。什么叫共同体呢?平等、共享。我原来住景田的小区那个地方——景蜜公园。深圳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基本上小区旁边都有一个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它好在哪里呢?它真的是能够让不同的人可以交流。它是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可以自由交流的地方。这种亲和力是很强的,我就特别喜欢这个环境。
苗凡卒:李老师说的就是,让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也经常去,在公园里面,大家就是这样混搭在一起,你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
李辉:她很自然,所以我很想念这个生态。我觉得这是滋养人的肥沃的土壤。
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
一定来自于人民真实的感受
米鹏民:关于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你有没有一点点个人的感悟,或者提炼?
李辉:主要是感悟。它应该要是植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既是一个价值共识,又是一个目标追求。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人家不假思索地就会想到:深圳那个地方很务实、创新,要向深圳学习。人们愿意把这种观念贴在深圳的身上,表明她是精神价值观追求的具象化。
米鹏民: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维度。你要提观念,先对这个城市要有一种认知,要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李辉:城市的气质和城市的精神,一定要扎根于大地。它也是来自于人民真实的感受、期待,一定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在我们内部有凝聚力、共识力和动员力的,对外是有明显的标识度,并且大家又认可、提供精神牵引,这才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口号、城市文明的指引。
深圳文明,由您书写!
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
火热征集中
活动持续至5月31日
即刻参与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