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伤口又渗血了。”臧子风低头扯下纱布,战术裤上的血渍与十年前第一次加练时的沙粒印记重叠。此刻的他不会想到,这个曾因“一天五练” 被调侃为 “体能疯子” 的特警,有天会捧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坐在团员中间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从负重 23 公里的 “铁血教头”
“伤口又渗血了。”臧子风低头扯下纱布,战术裤上的血渍与十年前第一次加练时的沙粒印记重叠。此刻的他不会想到,这个曾因“一天五练” 被调侃为 “体能疯子” 的特警,有天会捧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坐在团员中间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从负重 23 公里的 “铁血教头”到青年民警的 “心灵兄长”,他用两种 “硬度”,丈量着共青团引领青年成长的深度。
体能突围:用 “笨鸟勤飞” 叩开精锐之门
2009 年的昆明特警训练场上,总出现一个 “偷练” 的身影。当新警们结束一天高强度训练休息时,臧子风总会 “假装” 给家人打电话,悄悄套上沙衣沙袋去了训练场。月光下,这个24岁的青年在 400 米跑道上一圈圈冲刺,最终他以选拔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云豹。
“没有天赋,也没有运气,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笨鸟先飞、勤鸟多飞,拼到自己的极限”。这是臧子风的 “笨鸟哲学”。2013 年云南省首届特警大比武备赛期,他带领团队每周训练6天,最多的时候,一天的训练量就达到负重体能23公里,外地参赛队一天三练,臧子风就和队友一天五练:晨练、上午练、中午练、下午练,吃完晚饭继续练;别的参赛队轻装跑,他们负重跑;别人一件防弹衣两块钢板,他们就加到两件防弹衣四块钢板;一天十多次楼房攀登,直到青筋欲暴,筋疲力尽。他说:“一个月跑坏一双作战靴,膝盖肿得像馒头。” 队友回忆起那段日子,仍热血沸腾。
正是这份偏执般的坚持,让他在2011 年首战省警种技能考核竞赛便斩获五公里武装越野与手枪射击双冠,2017 年创造的 “突击攻坚” 与 “楼房攀登” 纪录至今无人超越。当他站上领奖台时,警服下的战术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却映出青年特警最耀眼的勋章。
2012年初冬的云南边境,26岁的臧子风第一次直面生死考验。他作为最年轻的“云豹”队员,随队参加公安部贩毒专案侦破缉捕工作,那天凌晨5时左右,贩毒车辆趁着夜色悄然驶来,突击队员以迅猛之势将车截停后,臧子风持枪冲到毒贩头目的座位旁,他看不到毒贩的左手,“我当时判断不出毒贩是否会掏枪”,“手抱头!下车!”臧子风嘶吼着,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他和队友在几秒钟内迅速制服毒贩,后来才发现幸毒贩的枪支在后备厢里。那次任务,他们抓获了全部涉案主犯,现场缴获90余公斤毒品。
智识破局:在刀锋与书卷间搭建成长阶梯
当训练场的汗水凝结成肌肉记忆,臧子风却在深夜台灯下开启另一场战役——2012年,备战全国首届特警大比武备战期间,他开启 “白天练战术、夜晚攻书本” :白天越野跑、练力量、翻轮胎、拆装枪……晚上背单词、学语法、看法条、读案例……别人用休息时间缓解疲惫,他却在越野跑时默背英语单词,在枪械保养时推演法理逻辑。这种“把碎片化时间淬炼成知识铠甲” 的狠劲,让他在 2013 年同时斩获比武奖牌与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录取通知书,完成 “刀尖上的武者” 到 “书卷中的思者” 的认知升维。
同年,他在全省特警大比武备赛期再次挑战自我,报考云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最终以 “双项目夺冠 + 硕士录取” 的战绩,完成 “体能尖兵” 到 “复合型人才” 的初次蜕变。
2016 年司法考试冲刺期,他在综合体技能项目训练与法条背诵间开启 “双线作战”:白天在障碍场冲刺毫秒级突破,夜晚在蚊虫环绕中啃读 5000 + 页法律典籍。当队友问他 “为何非要吃这份苦”,他翻开满是汗渍的笔记本:“枪能击穿障碍,知识才能击穿认知的墙。” 最终他以 “比武优异成绩 + 司法执业证书” 的双突破,在警队树起 “体能与智识并重” 的成长标杆。
破茧重生:从自我救赎到团队 “心灵捕手”
进入云豹7年,臧子风遭遇成长瓶颈 —— 全国比赛失利、训练效能停滞,“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他以此为镜,开启向内求索的心理救赎: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在 “习得性无助” 与 “防御模式” 的剖析中重构认知,2016 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完成从 “技能型警员” 到 “心智型骨干” 的关键跨越。
为破解训练科学性难题,臧子风自费参加国家中级健身教练集训,将运动生理学理论注入实战训练,实现 “肌肉记忆” 与 “科学指导” 的有机融合,为全队普及 “运动前动态拉伸、运动后筋膜放松” 的规范流程,并针对不同岗位设计训练方案—— 如为狙击队员增加 “核心稳定性训练”,为突击队员设计 “爆发力 - 耐力平衡训练模型”,这些举措使团队非战损伤率显著下降。
“你的游泳教练证就是突破训练瓶颈的钥匙。” 这是臧子风与队员谈心的日常。当队员因压力想退出时,他总能精准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有人擅长运动康复,有人精于战术分析,他便鼓励大家将 “副业” 融入训练 —— 如今云豹突击队的训练体系里,既有心理学放松课程,也有健身教练设计的科学拉伸方案。那个曾想退出的队员,如今已是国际赛事种子选手。
为鼓励警队的同事提升学历,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臧子风攻读了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第二本科,在 “跨界学习” 中构建多元知识体系。2019 年,面对十年警营生涯的 “后青春期焦虑”,他毅然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心理学博士,以 “用心理学解构警务实战” 的学术远征,向 “警心铸魂” 的更高境界发起挑战,取得全国第三的成绩,尽管未能拿到第一成功上岸,但虽败犹荣。
团建创新:从 “七人小支部” 到 “全国青年文明号”
2019 年,当臧子风接手仅有 7 名团员的团支部时,一切从抢救档案开始。如何将这支有着优秀光荣传统的尖刀队伍,申创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他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带领青年民警从基础工作开始,规范大队仓库、整理多年档案、归类学习资料,建立支部章程、制定管理制度、按照“三会两制一课”要求,逐一理顺支部工作流程,推动团支部工作“从零起步、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为了让这团火照亮每个青年民警的成长之路,他带着笔记本走访多位特巡警前辈,在老队员布满茧子的手掌里触摸历史,在英模奖章的反光中捕捉精神密码,深入挖掘云豹突击队的辉煌历史,最终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云豹 “54321” 青年工作体系,像榫卯结构般严丝合缝地嵌入青年成长的每个环节。
在臧子风的引领下,云豹突击大队团支部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小集体,逐步成长为有制度、有温度、充满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青年集体,“真正的传承不是听故事,是把自己活成故事里的人。”
2021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云豹突击队团支部成功申创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臧子风被共青团昆明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他说:“这不是终点,是云豹青年重新出发的起点。”
这些年,云豹突击队成功处置 14 起重大突发案件,完成 30 余次跨境抓捕任务。臧子风说,我们不仅要总结战术,更要记住每个战友的背影—— 那是共青团精神在实战中的模样。
当清晨的哨声再次响彻云豹营地,38岁的臧子风站在训练场上,看着青年队员们在 “54321” 工作体系展板前集结。阳光掠过他左膝的旧伤 —— 那是 2019 年 “400 米障碍” 训练留下的印记,却在他眼中映出更明亮的光。从训练场上的 “沙衣少年” 到团支部里的 “老豹书记”,他用十六年时间证明:真正的青年成长,从来不是单一个体的狂飙,而是一群人在共青团旗帜下的同频共振。
记者手记:
这么多采访里,风哥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特警项目双冠军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双硕士、土木工程都读了个本科、考博士第三名……
可他居然说:我怕读了博士就回不来没这个工作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童年时,身为中学语文教师的父亲,常于案头执卷低吟。那些平仄韵律如春风化雨,在臧子风心底播下“君子”的清逸种子。目不识丁的母亲却以农耕哲思相和:“哪懂什么德风德草?地里莠草若不挥锄尽除,纵是八面来风也吹它不动。”诗礼雅训与田间智慧交相辉映,织就最初的德行启蒙。
来源:云南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