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帝,这个词儿一说出来,大家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金光闪闪的龙椅、成群的宫女太监,还有那呼风唤雨的权力。可实际上,皇帝的日子远没咱们想的那么潇洒,尤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的一天从凌晨3点开始忙活,到晚上9点才算完事儿,中间塞满了政务、文化活动和各种琐碎的事儿。
皇帝,这个词儿一说出来,大家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金光闪闪的龙椅、成群的宫女太监,还有那呼风唤雨的权力。可实际上,皇帝的日子远没咱们想的那么潇洒,尤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的一天从凌晨3点开始忙活,到晚上9点才算完事儿,中间塞满了政务、文化活动和各种琐碎的事儿。
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作息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代皇帝,在位60年,活了89岁,算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他的作息那叫一个规律,每天凌晨3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中间基本没啥喘气儿的机会。网上那句“3点起床,7点宠幸妃子,结束枯燥的一天”听着挺抓眼球,但其实有点夸张。下面咱就按时间线捋一捋他一天都干啥。
乾隆每天凌晨3点准时起床,这时候天还黑着呢,古人管这叫“寅时”。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喝口茶醒神,而是去坤宁宫搞萨满教的朝祭。满洲人信萨满教,这仪式是皇室传统,每天都得来一趟,祈求老天爷和祖先保佑国家风调雨顺。仪式挺严肃,得穿专门的朝服,烧香、祈祷,一个小时左右搞定。这可不是啥轻松活儿,精神得高度集中。
朝祭完,乾隆不歇着,直接去校场练武。作为满洲皇帝,他特别看重武艺,射箭、剑术、骑马样样得来。每天这时候他会练个半小时到一小时,保持身体硬朗。这习惯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哪怕后来年纪大了,他也没完全放下,毕竟满洲人靠武立国,这是个硬指标。
练完武,乾隆回养心殿的西暖阁读书。这地方是他的小书房,里面全是书。他每天花一小时看《圣训》和《实录》,前者是老祖宗的治国语录,后者是历代皇帝的史料。这不光是消遣,更是为白天处理政务做功课。乾隆脑子清楚,知道不学点东西,底下的大臣容易忽悠他。
读完书,6点左右吃早饭。皇帝早饭不花哨,粥、馒头、咸菜为主,挺朴素。吃完他得去皇太后那儿请安,这是清朝的规矩,孝道得摆在明面上。跟太后聊聊身体、说说最近的事儿,太后有时候也会提点建议,这趟下来得半小时。
7点,乾隆到乾清宫开始御门听政,也就是正式上班。大臣们把全国各地的奏折递上来,他得听汇报、做决定。奏折内容五花八门,税收、军事、灾情啥都有,一天下来能有几十上百份。他得逐一过目,用朱笔写批示,忙到中午12点才算告一段落。这期间没啥休息时间,脑子得一直转着。
说到“7点宠幸妃子”,历史上没这说法。7点他忙着听政呢,哪有空干别的。后宫的事儿一般是晚上安排,网上这说法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瞎编的。
中午12点,政务告一段落,乾隆吃午饭。午饭比早饭丰富点,有肉有菜有汤,但也不铺张。吃完他会歇一会儿,眯个小觉或者散散步,顶多半小时,下午还得接着干。
下午1点,乾隆会搞点文化活动。他特喜欢诗词、书法、绘画,养心殿里常备纸笔。他写字画画水平不低,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还常跟大臣们开诗会、聊艺术。这不是单纯玩儿,也是展示皇帝的文化修养,拉近跟文人的关系。
文化活动后,下午3点又得忙政务。上午没看完的奏折、下午新送来的文件,他都得处理。乾隆对细节抓得紧,大到军事部署,小到地方官的考核,他都亲自过问。这一块儿能忙到傍晚,工作量一点不比上午少。
6点吃晚饭,之后乾隆会跟家人待会儿。他有好几个儿子孙子,这时候会问问他们的功课,聊聊家常。他对子女要求严,学习、礼仪一点不能马虎,算是当爹的责任心。
7点左右,内务府会拿来“侍寝单”,上面写着当晚哪个妃子侍寝。这是后宫的固定程序,乾隆签个字确认就行,整个过程有严格记录,时间、人员都得登记。这事儿不归他自己挑,全是按规矩来。
忙了一天,9点左右乾隆就睡觉了。临睡前他可能会看看书、听听曲儿放松下,然后洗漱上床。这一天从早到晚,基本没闲着,枯燥不枯燥不好说,但肯定不轻松。
乾隆皇帝的政治活动
乾隆不光忙一天的作息,他干的事儿也影响着整个国家。清朝在他手里达到顶峰,政治上他下了不少功夫。
乾隆特别重视当官的清廉,觉得吏治不正国家就乱。他设了个“密折制度”,让官员直接给他写信汇报,不用经过层层官僚,这样能摸到真实情况。对贪官他下手狠,亲自审大案,杀鸡儆猴,整得官场风气比以前好了不少。
经济上,乾隆减了农民的税,鼓励开荒种地,还推广农业技术,粮食产量上去了。手工业也发达,丝绸、瓷器卖得火,商业上他放开市场,贸易搞得挺热闹。那会儿清朝经济真挺牛,国库满满当当。
军事上,乾隆打了“十全武功”,平准噶尔、回部、缅甸、越南啥的,把清朝疆域扩到最大。这听着挺威风,但花钱也多,国力被掏了不少,后期有点吃不消。
乾隆皇帝的文化活动
乾隆不光会打仗管国,他还是个文化迷,干了不少跟文化有关的大事儿。
他牵头编了《四库全书》,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书库,收了36000卷古书,15万人参与,干了十几年。这书保住了好多老祖宗的文化,功劳不小。
不过他也有争议的地方。为了稳住满洲统治,他烧了2600多本“反满”的书。这虽然保住了政权,但文化上损失不小,后人挺惋惜。
乾隆爱收藏,书画、古董、玉器啥都收,现在故宫里还有不少他的宝贝。他对艺术有眼光,收藏的东西值老鼻子钱了。
他跟皇太后关系好,每天请安雷打不动。对老婆孩子也上心,教育抓得严,要求他们学好功课、守规矩,挺有责任感。
乾隆爱写诗,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虽然质量一般,但数量够吓人。他还喜欢书法、画画、玩乐器,算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
他活到89岁,跟养生有关系。作息规律、饮食简单,还常练武、骑马、散步,闲了喝茶赏花,身子骨硬朗得很。
乾隆皇帝的晚年生活
乾隆60年皇帝干够了,1796年传位给儿子嘉庆,自己当太上皇,搬到宁寿宫养老。
晚年他信错了和珅。这家伙贪得不行,仗着乾隆宠他捞了不少钱,腐败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乾隆死了以后,嘉庆收拾和珅,才发现这货家产顶半个国库。
1799年2月7日,乾隆在宁寿宫去世,89岁。他葬在清东陵裕陵,陵墓修得气派,挺符合他一生的排场。
乾隆这人,历史上褒贬不一,功过都得掰扯清楚。他在位时搞出“康乾盛世”,经济好、文化强、疆域大,治国能力没得说。编《四库全书》、打“十全武功”,这些都是大功劳。
晚年他有点飘,生活奢侈,信和珅让贪腐烂了根。烧书也毁了不少文化,军事上花钱太多,后期国力撑不住了。
乾隆算是个牛人,勤政、文化上有建树,但晚年失误拖了后腿。历史看他,既佩服又惋惜,挺复杂的一个皇帝。
乾隆皇帝的一天,从凌晨3点到晚上9点,忙得脚不沾地。这一天全是工作、文化和责任,枯燥不枯燥见仁见智,但肯定不轻松。看完他的生活,咱能明白皇帝这活儿不好干,也能更懂历史人物的真面目。
来源:法只必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