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0日,安踏宣布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这是继FILA、始祖鸟之后,安踏在多品牌战略上的又一重磅布局。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安踏加速全球化进程,更让外界产生好奇,从福建晋江走出的安踏——它是如何从一家代工
2025年4月10日,安踏宣布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这是继FILA、始祖鸟之后,安踏在多品牌战略上的又一重磅布局。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安踏加速全球化进程,更让外界产生好奇,从福建晋江走出的安踏——它是如何从一家代工小厂蜕变为比肩耐克、阿迪达斯的全球运动品牌巨头的?
01
草根起家:代工厂的“品牌觉醒”
1991年,退伍军人丁和木在福建晋江创办安踏鞋厂,以代工海外运动鞋起家。彼时的晋江,数百家鞋厂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代工,而安踏只是其中一员。转折发生在1999年,丁和木之子丁世忠出任安踏集团总经理。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安踏决定进一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丁世忠用将近安踏一年的净利润的代价聘请孔令辉代言、加大央视广告投放,提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品牌口号。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夺冠,使得安踏的品牌知名度、市场认知度得到极大提升。
2004年,安踏开始连续三年赞助CBA,并且成为了CBA职业联赛唯一的指定合作伙伴。当时的安踏在品牌上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在普通大众的眼中,它和阿迪王、德尔惠、喜得龙是一样的。但这一举动,打破了国际品牌对中国顶级赛事的垄断。
02
技术破局:从“制造”到“智造”
2005年,安踏斥资千万元成立国内首个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推出“双重减震”“三防功能”等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超41项。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融资超35亿港元,创下行业纪录。截止2018年年底,安踏集团创新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成本的5.2%,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意大利米兰、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等地建立了全球设计研发中心,吸纳了近200名来自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累计申请国家专利超4600项,数量在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技术投入的成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集中爆发:短道速滑服的360°防切割技术、自由式滑雪服的防风防水透湿功能,助力中国队斩获9金,安踏的“科技力”首次比肩国际巨头。安踏集团始终坚持“创新为企业生存之本”,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
03
多品牌战略:低调的“收购狂魔”
普罗大众应该很难想到“始祖鸟”其实是“国货”,是安踏旗下的品牌产品,不止“始祖鸟”,还有斐乐FILA(意大利)、迪桑特DESCENTE(日本)、可隆KOLON(韩国)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也都被安踏招揽旗下,安踏的每一次收购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湖水只泛起微微涟漪,毫不引人注目,但湖面之下却隐藏着暗旋蕴含着巨大能量——安踏的全球化野心,藏在一次次精准的收购中:
如2009年以6.5亿港元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中国业务,将其重塑为高端时尚运动标杆。2023年FILA营收突破25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48%,成为安踏增长引擎。2019年,联合财团以46.6亿欧元收购芬兰亚玛芬(旗下含始祖鸟、萨洛蒙等),进军高端户外市场。2024年亚玛芬营收达51.83亿美元,并在美重新上市。今年不久前,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狼爪,补全大众户外市场短板。狼爪的TEXAPORE防水技术、欧洲渠道网络与安踏的供应链优势形成“技术+制造”协同。
通过“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安踏构建起覆盖大众运动、时尚潮流、专业户外、高端极限的全品类矩阵,形成对耐克、阿迪达斯的差异化包围。
03
结语:全球运动品牌的“第三种力量”
从晋江作坊到手握FILA、始祖鸟、狼爪的全球第三大运动集团,安踏的成长史印证了《经济学人》的评价:“它的赌注不在今日得失,而在能否成为全球运动品牌的‘第三种力量’。”无论是技术深耕还是资本并购,安踏始终以“永不止步”的姿态,书写着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决心与力量。
来源:品牌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