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作死挑衅!赖清德宣布17条策略,还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5:52 2

摘要: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一场“国安高层会议”后,正式向外界公布了17项应对策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条,便是首次将中国大陆明确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

2025年3月,台北的街头笼罩在连绵的细雨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一场“国安高层会议”后,正式向外界公布了17项应对策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条,便是首次将中国大陆明确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

这一决策犹如向看似平静的台湾海峡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花,将两岸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赖清德的“组合拳”:步步紧逼的“脱钩”策略

2025年春季,赖清德当局抛出的17项策略及其将中国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的举动,这是其长期政治轨迹的延续。

资料显示,出身医师世家的赖清德,在台南主政时,曾着力推动地方中小学教材的修订,其核心目标被外界解读为“去中国化”。

具体的例证包括,将当地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官方场馆更名为“荷兰统治时期史料馆”,试图淡化郑成功在中国历史框架下的角色,转而强调荷兰殖民时期的历史叙事。

另一项引发争议的措施是,针对台南古迹赤崁楼内承载重要历史信息的清代石碑,采取了用布幔进行遮挡的处理方式。

进入2024年5月,赖清德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其推动两岸“脱钩”的步伐明显加快,措施也更趋全面。

甫一上任,便迅速做出决定,宣布停止已连续运作长达37年、在两岸关系中具有高度象征意义和实际交流功能的春节包机。

紧随其后,一系列针对文化交流领域的限制性政策也相继出台,例如,颁布规定限制大陆出品的影视剧在台湾电视平台的黄金时段播出;更有甚者,对岛内演艺人员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简体字的行为也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试图在语言文字使用习惯上进一步区隔两岸。

到了2025年3月,这17项策略的出台,则将“脱钩”推向了更深层次。

军事层面,计划恢复军事法庭审判制度成为焦点,官方释出的信息意在强化内部管控,防止可能出现的所谓“通敌”情况。

同时,在军事硬件和部署上亦有显著动作:位于东部战略要地的佳山空军基地,其装备的F-16V战斗机被观察到频繁挂载新近从美国采购的AGM-158远程空对地导弹进行起降与战备训练,显示出攻击能力的提升意图;南部高雄港内,海军“海龙号”潜艇则在进行一项关键的技术升级,即加装从日本引进的锂电池推进系统。

经济领域的“脱钩”意图则更为直接,策略中明确要求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龙头、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台积电(TSMC),将其最为先进的3纳米制程芯片生产线,全数转移至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

北京“亮剑”:军事威慑与经济反制并行

就在赖清德宣布相关策略后不久的3月15日清晨,解放军海军的山东舰航空母舰战斗群,被侦测到出现在台湾东部花莲外海约40海里的敏感海域。

伴随航母编队出现的,是舰载的歼-15战斗机升空活动,以及来自解放军火箭军某部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部队协同展开的联合演练。

除实际的兵力调动与演训外,舆论与心理层面的施压也同步展开。解放军东部战区在此时发布了一部名为《降妖除魔》的宣传片。

片中不仅精确地标注了台北市的标志性建筑——台北101大楼的地理坐标,还模拟展示了对台北市重要区域如汉口街一带实施精确打击的场景。

据一些台湾军事专家的分析指出,模拟画面所呈现的细节程度非同寻常,甚至达到了能清晰辨认“地下指挥所通风口”的级别。

在军事威慑的同时,经济层面的反制措施也迅速跟进,其目标指向台湾对大陆依赖度较高的经济领域。

首当其冲的是农产品贸易。位于福建前沿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海关,开始对所有来自台湾的释迦、莲雾等重点水果品种执行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些水果中检出了介壳虫等植物病虫害。

由于释迦和莲雾曾是台湾出口大陆的重要农产品,一度占据台湾水果出口总量的相当比例,此举导致相关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通关严重受阻,对台湾南部的果农生计造成直接影响。

紧接着,另一项针对在大陆台胞的政策调整也开始实施。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个重要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宣布暂停受理台胞居住证的新申请和续办业务。

这一政策的突然调整,直接冲击了数千名选择在福州及周边地区创业、工作和生活的台湾同胞及其家庭。

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学龄子女的台商家庭而言,居住证办理的暂停,可能导致他们的孩子面临无法在当地公立学校继续就读或入学的困境,形成所谓的“失学危机”。

大陆官方对这一系列反制行动的立场,由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3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的表态清晰地表达出来。

他直接批评赖清德当局的政策,称其“正在把台湾绑上战车”,明确将台海紧张局势升温的责任指向赖清德及其施政路线。

岛内“炸锅”:从政坛大佬到基层民众的忧虑

赖清德当局以“境外敌对势力”界定大陆并推行系列强硬策略,在台湾社会内部引发了显著的震动和日益增长的反对声浪。

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是前领导人马英九的公开反应。他在其位于台北阳明山的住所召开了记者会,选择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悬挂在身后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复制品。

这幅画作历史上因故被分为两半,分别收藏于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被视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历史无法割裂的象征。

马英九借此画明确表达其核心关切,他指出,“割裂的文化就像这幅残卷,永远成不了完整画卷”,以此含蓄而有力地批评赖清德当局推动“去中国化”、割裂两岸历史文化连接的做法,可能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

在代议政治的核心场域——“立法院”,反对的声音则更为直接和激烈。

国民党籍的资深“立法委员”赖士葆,在一次对行政部门官员的质询过程中,情绪激动地拍击质询台,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民进党执政以来的经济绩效与两岸政策的关联。

他提出具体数据进行质问:“民进党执政将近9年时间,两岸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下降了41%,这难道就是你们不断宣扬的‘抗中保台’政策所追求的成果吗?”

值得注意的是,对赖清德路线的疑虑并非仅存在于蓝营,即便是被视为绿营执政基础的重要板块——南部农业县市,也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长期由民进党执政的屏东县,其县长周春米(民进党籍),据称曾在私下场合向友人表达对地方经济困境的担忧。

她抱怨的焦点在于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凤梨(菠萝)的价格持续低迷,已经跌至每斤仅3元新台币的谷底水平,使得赖以为生的果农面临严峻的生计压力,“(农民)都要上街抗议了”。

国际社会的“温差”

在赖清德当局将台海紧张局势推向新高点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台湾最重要的安全伙伴,其官方表态尤为引人关注。

在美国参议院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次长卡尔发表了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相对审慎和现实主义的言论。

他坦率地向参议员们表示:“台湾的战略价值,或许并不值得美军为此折损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暗示了美国承诺协防台湾可能存在的界限和条件。

与美国相对“口头”的表态相比,台湾的另一重要邻国日本,则采取了更为具体和务实的应对措施。

资料显示,日本外务省开始悄悄地向其管辖范围内距离台湾最近的冲绳县居民,发放最新修订版本的《台海危机应对手册》。

在台湾南端的巴士海峡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菲律宾,也展现出对地区局势变化的警惕。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被观察到加强了对其最北端、地理位置极为敏感的巴丹群岛(Batanes Islands)的巡逻频次和力度。

该群岛距离台湾本岛南端仅约190公里,是扼守巴士海峡的关键节点。

综合来看,尽管各国可能对维持台海和平稳定表达关切,但在实际行动层面,更侧重于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风险评估、成本控制和预先部署,与赖清德当局所期待的外部强力介入之间,似乎存在着明显的温差与距离。

愚人节的“警示”:经济代价与民心向背

时间来到4月1日愚人节,赖清德办公室据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大陆网友制作分享的《台湾省行政区划图》。

这份地图将台北市划为“直辖市”,高雄港标注为“世界级深水良港”,并将澎湖列岛规划为“海峡国家公园”。

这份看似玩笑的地图背后,是现实中解放军东部战区海警2304舰正在澎湖水道进行临检拿捕的演练,舰载直升机在澎湖马公港上空盘旋时,机身上“中国海警”

四个巨大的汉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作为台湾经济支柱之一的台积电,其董事长刘德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建设的新工厂因文化冲突等问题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建设进度严重受阻;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大陆的芯片订单量骤减了35%,对公司的营收造成了显著影响。

据称,刘德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无奈地叹息:“政治家的豪赌,最终都是企业家来买单。”

更具戏剧性的是发生在金门附近海域的一起意外事件。

两艘台军的快艇在试图躲避进行常态化巡逻的大陆海警船时,因操作不当而意外相撞沉没。

落水的几名台军士兵随后被附近的福建泉州渔民救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士兵在被救助后,出现在了大陆的社交媒体抖音的直播画面中,一边吃着当地特色的沙茶面,一边对着镜头说:“还是大陆同胞温暖。”

参考资料:赖清德发文声称要与美国共迎“黄金时代”,岛内网友痛批:跪舔得真彻底

来源:探影局档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