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东来作为一个大商超,凭借着“良心”经营,收获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只是没有想到,继上次的“红内裤”事件之后,胖东来再次出现在网络上,这次是因为被指“于是获百倍暴利”,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胖东来作为一个大商超,凭借着“良心”经营,收获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只是没有想到,继上次的“红内裤”事件之后,胖东来再次出现在网络上,这次是因为被指“于是获百倍暴利”,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随着调查结果的出现,也给更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解惑,不过,胖东来集团的官网却已关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的导火索,是柴怼怼在短视频中抛出的暴利论。他声称胖东来商超业务根本不赚钱,真正的“摇钱树”是玉石销售,并举例成本几百元的和田玉,标价动辄上万。为增强说服力,他还抛出“商超不赚钱,全靠玉石吸血”的结论,甚至将购买者贴上“智商税受害者”的标签。
为了佐证观点,他还对比自家销售的玉石,称胖东来三万元的和田玉,品质不如别家三千元的货。这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迅速点燃网友情绪,相关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充斥着黑心商家和退钱等声讨。
和田玉作为非标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与价值。柴怼怼的指控恰好戳中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评论区很快被“退钱”“维权”的声浪淹没。
面对指控,胖东来并未沉默。4月25日,胖东来以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为由正式起诉柴怼怼,索赔金额不低于500万元。
紧接着,胖东来罕见公开了珠宝业务的定价标准,10万元以上商品毛利率15%,10万元以下则为20%,并承诺第三方鉴定不符可退货。这一招既堵住了“暴利”质疑,又强化了品牌诚信形象。只是一连串操作,被外界解读为用数据堵住质疑者的嘴。
就在舆论僵持不下时,许昌市市场监管局的介入让事件迎来关键转折。5月初,监管部门对胖东来旗下珠宝公司展开突击检查,重点核查了2025年1月至4月的和田玉销售记录。
结果显示4177件和田玉总销售额约2960万元,平均毛利率未超过20%,抽查的13件商品均明码标价,且进货手续、鉴定证书齐全。
这一结果直接否定了“百倍暴利”的指控,按20%的毛利率计算,售价万元的玉石成本约为8000元,与柴怼怼口中的“几百元成本”相差甚远。这份报告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部分网友的怒火。
更有意思的是,胖东来趁热打铁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珠宝业务综合毛利率仅为15%-16%,其中和田玉毛利率20%,远低于行业30%-50%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柴怼怼本人的带货数据却耐人寻味,近三个月直播销售额50万-75万元,主推的新疆和田玉手镯单价高达1.98万元。有网友调侃到底谁在赚暴利?
假设其毛利率达到行业平均的40%,单件利润可达7920元,而胖东来同价位产品的利润仅约4000元。这场“打假”闹剧,意外揭开了直播带货暴利的冰山一角。
正当吃瓜群众以为事件即将落幕时,胖东来官网突然关闭。5月6日,访问其官网的网友发现页面一片空白,仅显示后台维护升级。
尽管官方解释为技术调整,但结合创始人于东来此前若维权失败就关闭企业的激烈表态,外界难免猜测此举与舆情压力有关。
与此同时,抖音平台对柴怼怼账号祭出“组合拳”,下架29条涉事视频,禁言一个月,并声明将根据法院判决进一步处理。
这一举措引发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平台在遏制谣言,反对者则批评资本操控舆论。值得注意的是,禁言期间柴怼怼粉丝数不降反升,暴涨近5万,评论区涌现大量支持维权和揭露黑幕的留言。这场较量中,流量似乎成了最大赢家。
这场交锋中,双方都付出了代价。胖东来虽自证清白,但官网关闭影响了品牌形象,柴怼怼虽暂时熄火,却借争议涨粉数万。而最受伤的或许是普通消费者,玉石行业的定价本就玄妙,一场口水战后,更多人开始怀疑到底该信网红还是信监管报告?
胖东来事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本质在于揭开了玉石行业的三大痼疾,玉石没有统一估价标准,同一块料在不同渠道价差可达十倍。商家常以“产地稀缺”“大师雕刻”等话术抬高价格,消费者只能凭感觉买单。
尽管胖东来提供了权威机构证书,但行业内存量贴牌鉴定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在直播带货也是越来越多,部分主播利用“源头直供”“工厂价”等噱头,将廉价玉石包装成高端货。
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玉石类直播投诉量同比激增230%,主要问题为货不对板和虚假宣传。此次事件中,胖东来试图用透明数据打破行业潜规则,但阻力重重。
胖东来与柴怼怼的较量,早已超越简单的商业纠纷,演变为一场关于信任、流量与行业规则的博弈。网红凭借情绪化指控收割关注,企业用数据反击却难敌“阴谋论”猜测,监管部门的事实核查在信息洪流中显得势单力薄。
胖东来与柴怼怼的纠纷,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商业信誉的攻防战。网红凭借流量优势质疑企业,企业则用数据和法律武器反击,监管部门的调查成为关键砝码。
事件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玉石行业信息不透明,给了谣言滋生的空间,二是网络言论的边界,批评与诋毁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对于消费者而言,比站队更重要的是理性判断。胖东来的毛利率报告和监管调查提供了事实依据,而柴怼怼的指控却缺乏实证。
这场风波或许会推动行业变革,如果更多企业敢像胖东来一样公开数据,如果监管常态化突击检查,如果平台对不实信息更快响应,暴利疑云自然无处藏身。毕竟,阳光才是最好的消毒剂。
来源:小菲有点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