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对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赛迪研究院分析发现:近年来,各地通过培育消费新业态、构建多元化投资生态、打造外贸增长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新潜能,助力经济持续平稳运行。赛迪研究院建议,积极培育新
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对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赛迪研究院分析发现:近年来,各地通过培育消费新业态、构建多元化投资生态、打造外贸增长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新潜能,助力经济持续平稳运行。赛迪研究院建议,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营造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打造更多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一、各地发展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做法
积极探索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扩大有效需求。一是积极培育数字消费。北京推动VR、AR、MR等沉浸式数字消费新模式加快落地。广东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等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高地。四川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打造无接触式智慧超市、智慧药房、智慧街区,满足“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需求。二是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浙江、重庆等地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推进绿色智能家电和家居以旧换新、下乡。湖南开展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征集,发布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评选认定绿色设计产品。云南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标签认证,打造一批绿色品牌。天津、甘肃、江苏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创新,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三是积极对接老年消费。河南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深度应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联合构建智慧养老看护平台。鼓励老年家庭安装视频照护系统,配置血氧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健康监测设备。云南结合传统节日以及“敬老月”等活动,以健康医药、生活照护产品、智能设备等为重点,满足老年群体消费升级需求。
重点谋划投资新增长点,持续扩大重点领域生产能力。一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湖南、黑龙江加速“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推进千兆光网、算力中心建设,全域、全链、全环节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广州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加大政府采购和应用力度,在土地、网络、电力、能耗指标及市政配套建设、人才引进、奖补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算力提升支持力度,对符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条件的算力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改造。重庆构建“咨询评估+实施优化+金融配套+后续评价”闭环工作推进体系,增强企业技术改造精准性和主动性,加快提升制造业骨干企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江西聚焦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各地细分产业链,每年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三是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广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江苏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发布600项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氢能、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未来网络通信等未来产业项目共77个。
全力打造外贸新增长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一是开发适应国外市场的新产品。上海对医药企业研发的创新药、现代中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申请通过美国、欧洲、日本以及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注册并在当地实现销售的,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广东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开拓国外市场,输出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优势。湖南鼓励企业开辟中非新能源合作新通道,支持企业抱团参与非洲“新能源+新型储能”项目。二是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会。广东对参加列入“列表”的境外展会,按单个展位的展位费不超过80%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陕西对自行参加展会的企业提供展位费和展品运输费的80%补贴,并对上年度进出口额在6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补贴。三是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江苏开展“产业带+跨境电商”系列活动,组织对接交流和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活动。广东、浙江、湖南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利用自主品牌开展业务,借助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数字化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品牌全球推广。
积极打造产业新增长极,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逐步打造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其中,北京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开辟了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上海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围绕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新增长点。二是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北京深入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标杆性“数字领航”企业。广东通过省财政新增1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出台“技改十条”,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山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新创建一批国家级智能工厂,打造一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二、启示与建议
加大力度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是通过融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业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推送个性化消费信息,鼓励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发展,满足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二是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加强跨境电商园区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传统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以电子商务为牵引的新型智能制造模式。三是鼓励企业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四是依托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创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颠覆性技术原创成果。
加强政策保障,强化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更多产品纳入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推动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新材料的首购首用。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新增长点发展,深化设施、设备、数据共享,推动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转化为新增长点。三是利用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满足资金需求。四是总结打造新增长点的好经验好做法,遴选一批在培育新增长点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地区,对其案例进行宣传。
加强涉企服务,营造新增长点健康发展环境。一是明确界定监管底线,营造宽松的监管环境,采取更加柔性的监管方式,给予新增长点自我调整和优化空间。二是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定期的、多层次的座谈会制度,搭建开放、透明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新增长点在运营、发展、创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三是针对新增长点特征,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措施,加强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持续拓展服务事项及范围,优化办事流程,加强助企服务。
来源:赛迪研究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