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为核电站穿上“金钟罩”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7:11 2

摘要:在太平岭核电项目,工程师们刚刚完成了一项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工程——为2号核电机组扣上最后一块“安全头盔”。

在太平岭核电项目,工程师们刚刚完成了一项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工程——为2号核电机组扣上最后一块“安全头盔”。

这个被称为外穹顶封顶的关键节点,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又迈出关键一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保护着核反应堆的“金钟罩”。

核电站的“盔甲”结构

核电站的安全壳犹如洋葱般层层防护,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它的内层安全壳是直径47米、高72米的圆柱体,由1.2米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成。

而外层穹顶,也就是本次封顶的半球形结构,内侧直径72米,外侧直径75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

这种双层设计可抵御飞机撞击、9级地震等极端情况,实现辐射物质的双重密封。

穹顶封顶的“外科手术”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平稳有序,施工现场需要先将1500吨钢筋编织成精密网架,相当于搭建巨型鸟巢;

接下来就是混凝土浇筑,太平岭核电采用的是分层连续浇筑工艺,需完成超4000立方米混凝土浇注,约600辆混凝土罐车装载量。

在这其中,我们埋设了150余个温度监测点,实时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确保混泥土质量符合标准,浇筑一次成功。

华龙一号的工程密码

这个金钟罩,主要采用了两大施工技术。

一是自支撑技术:内壳穹顶无需使用支撑架,采用钢衬里穹顶作为支撑。二是模块化施工:钢衬里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预制完成后整体吊装,大大节约了施工效率

未来,它将与内层安全壳共同构成核安全的终极防线。当核电站穿上这身“盔甲”,即使面对最极端事故,也能将危险牢牢遏制在“金钟罩”内,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这样的工程奇迹背后,是近300名建设者历时136天精密协作的成果。

从钢筋捆扎的毫米级精度,到混凝土养护的智能温控,每个细节都在诠释着中国核电“严慎细实”的工匠精神,也正是他们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才能有这座用科技经纬与生命温度浇筑的国之重器。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