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体育产业赋能下的机遇与挑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7:09 2

摘要:5月5日,第十九届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在引擎轰鸣与泥石飞扬中落下帷幕。作为全国唯一以泥石流地形为特色的国家级精品体育赛事,这场“速度与泥水的狂欢”不仅延续了东川19届赛事以来的传奇,更在云南省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昆明市聚焦“六个春城”建设,打造“赛事

5月5日,第十九届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在引擎轰鸣与泥石飞扬中落下帷幕。作为全国唯一以泥石流地形为特色的国家级精品体育赛事,这场“速度与泥水的狂欢”不仅延续了东川19届赛事以来的传奇,更在云南省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昆明市聚焦“六个春城”建设,打造“赛事+旅游”城市名片的战略框架下,成为观察中国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鲜活样本。

从地方品牌到国家标杆

自2004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东川泥石流越野赛以“世界唯一的泥石流赛道”“永不重复的天然赛道”为核心竞争力,逐步从区域性赛事升级为国际级体育IP。从整体来看,本届赛事充分响应国家提出的“跟着赛事去旅行”倡议,在文旅与经济维度均实现突破。

“体育+旅游”融合方面,本届赛事期前,《趣玩东川全域旅游地图2.0版》与“红土地—泥石流”主题线路同步发布,游客可通过“线上观赛+线下体验”模式,领取2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参与互动。彝族鼓舞表演、非遗市集与泥石流科普展的联动,让“观赛即旅行”成为现实。

在拉动经济消费方面,据昆明市文旅局统计,赛事期间东川区酒店入住率达95%,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2%,小江流域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游客停留时间从往届的1.5天延长至3天,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增长30%。李艺鍹是东川云上酒店的业主方,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初酒店正式上线了携程等OTA平台后,泥石流越野赛期间的住房很快便售罄。而目前她已经寻找了合适的场地,打算在东川再开一家国际品牌的连锁高端酒店,填补东川区这一领域的空白。

据云南省体育局数据,2024年云南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速超30%,而东川赛事作为“体育赛事进景区”标杆项目,直接拉动本地餐饮、住宿、农产品展销等消费,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发展瓶颈折射的深层矛盾

尽管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取得的成绩斐然,但从今年来看,赛事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资源协调与可持续性困境。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目前赛事的赛道开发长期受土地权属限制,协调成本高昂。据相关数据显示,东川每年需承担大量赛道协调费用,制约了赛道品质提升。

在本届比赛中收获了全场冠军的陕西云翔俱乐部车手刘彦贵就表示今年的赛段重复性太高,无论是从竞技性还是外界观赏性的角度来说,都让比赛的魅力大打折扣。近几届比赛,虽然赛段的名称涉及到了包括红土地、妖精塘、牯牛山等东川范围内的文旅网红打卡地,但赛段的路线并没有经过这些区域。

其次,该赛事赛事运营长期依赖政府补贴,近年来每届赛事从政府拨款的预算仅100万元,远低于实际需求。本届虽引入“哈啰”等企业冠名,但赞助体系仍以传统品牌为主,缺乏多元化商业开发(如衍生品、数字版权)。 以今年为例子,赛事的新闻发布会和赛事报名工作始于4月初,距离比赛开赛时间不到一个月,筹备工作时间和招商时间严重不足。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市场表现低迷,也制约了其市场活动的预算。从2008年赞助红河拉力车队征战东川泥石流越野赛,北京嘉禾兴产润滑油作为汽车后市场品牌的代表之一,以不同的身份已经与东川赛事携手走过了十余载,更是在2024年的比赛中与组委会签约成为了赛事赞助商和唯一机油合作品牌。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抢占市场,机油已经成为了鸡肋,也制约了企业在赛事营销上的投入。北京嘉禾兴产润滑油车队的车手李鹏程代表该品牌在2017年、2023年和2024年三度夺冠,在众多人以为他有望在今届赛事实现三连冠时,一连串的机械故障缠身让他在第二个比赛日便提前退出了冠军争夺战,而背后的内因不言而喻,来自赞助商的金额多年维持不变,但赛车的开发、人员等都在增加成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机械化实力高于运动员本身能力的赛车运动而言,资金的投入与成绩是成正比的。

第三是,东川在十年前已把“国际化”纳入赛事名称之中,但目前参赛车队仍以国内为主,国际顶尖车队占比不足。对比国内目前商业化和参与度更高的环塔拉力赛,东川在品牌传播、技术标准对接等方面存在差距。组委会需要提前至少半年,与国际汽联洲际赛事体系对接,争取纳入国际汽联亚洲越野锦标赛分站,充分利用好磨憨口岸的枢纽作用,吸引东南亚车队参赛,设立“澜湄越野联盟”合作机制。而受制于规模,赛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冠军奖金一直都保持在十万元人民币,用不少车手的话来说,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赛车更新换代的当下,只有赛事奖金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这也导致了在同一时期若有其他奖金较高赛事“撞车”时,车手们不得不割舍东川。

第二十届赛事展望与建议

2026年,第二十届赛事将迎来里程碑节点。结合云南省“十四五”体育产业行动目标及昆明市“赛事经济”规划,结合参赛车队和车手,媒体等方面提出的意见。笔者认为赛事需在以下方向实现突破。

第一是赛事创新,包括赛事路线,积极联动滇中城市群,联合昆明、曲靖等地举办配套赛事(如环滇自行车赛),共享客流与基础设施,放大区域协同效应。其次是第20届比赛作为一个重要的赛事里程碑,建议参考达喀尔拉力赛,设置经典车组,邀请多年来在东川赛事取得过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俱乐部(例如华南虎、雄风、永达、江铃、龙一天碌、声雨竹、熊猫等)携带其当年经典涂装的老车前往参赛,而该组别的拟邀车手包括卢宁军、徐伟瑜、江惠坚、江耀桓、袁咏功、戚永华、张洛维、麻俊昆、袁啟泰等过去征战过东川赛事的老将。

第二个方面是低碳化赛事运营,积极响应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区建设和中汽摩联越野技术规则,推广电动越野车组别,联动比亚迪、蔚来、小米等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配套光伏充电站,打造“零碳赛道”示范项目。

第三是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可依托VR/AR技术推出虚拟赛道体验,与直播平台合作打造付费观赛专区,探索NFT赛事纪念品。“赛事+”消费矩阵方面可以联动周边景区推出“赛车手认证旅游路线”,开发泥石流主题研学课程,形成“参赛-观赛-旅游-教育”闭环。

东川泥石流越野赛的19年历程,是中国体育产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缩影。第二十届赛事若能在生态保护、科技赋能与国际化三大维度实现突破,将不仅为云南“高原户外运动天堂”品牌注入新内涵,更可为全球特色赛事提供“低成本、高特色、强融合”的中国经验。

从“越野赛道”到“旅居地标”,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的19年蜕变,印证了云南“以体促旅、以旅兴城”的前瞻性。当赛车轰鸣声与旅居游客的笑声在小江流域交织,这片曾被地质灾害困扰的土地,正以独有的方式书写着中国体育旅游的“云南方案”。2026,第二十届赛事将至,期待更多人来到东川,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泥石流赛道上,找到速度与诗意共生的旅居新答案。

来源:东川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