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笑话的 AI 四小龙,值得所有 AI 公司警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7:13 2

摘要:“AI 四小龙”中的云从科技,刚发布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财报,我看完以后简直大开眼界。

“AI 四小龙”中的云从科技,刚发布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财报,我看完以后简直大开眼界。

数据来源:云从科技 2025 年 Q1 财报

首先,云从科技一季度的营收仅为 3700 万,同比下滑了 31%,和 2022 年相比,更是同比下滑了 83%。

数据来源:云从科技财报

更夸张的是,收入不到 4000 万,但净亏损却达到了 1.2 亿,是收入的 3 倍还多。

数据来源:云从科技 2025 年 Q1 财报

你可能会说,是不是前期研发投入太大,后面都可以赚回来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更令人绝望的财报数据:毛利率。

对于一家软件公司来说,毛利率就像生命一样重要,直接决定了软件公司的盈利能力。

这是因为,软件公司的研发费用普遍偏高,很多面向大客户的软件公司,营销费用也居高不下,这些费用都需要通过“毛利”去填平。即:

1)毛利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2)营业利润 = 毛利 - (研发费用 + 营销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税金及其他(略)

以 Salesforce 为例,其 2024 年上半年仅“研发费用 + 营销费用”就占去了收入的 50%,但是由于其毛利率高达 75%,因此才得以实现盈利。

虽然云从科技还没有公布2025 年的毛利率,但是 2024 年的毛利率是多少呢?

35.8%。

这是什么概念?

金蝶软件 2024 年仍处于亏损状况,毛利率也达到了 65%。

也就是说,作为一家 AI 公司,云从科技的毛利率只有传统软件公司的一半左右。

这也意味着,云从科技要实现盈利,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那云从科技是不是个例呢?还真不是。

AI 四小龙的老大:商汤科技,曾经市值超过 3200 亿港币,如今只有 500 多亿,跌去了超过 80%。

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

而商汤 2024 年的财报,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营收 37 亿,但是净亏损却达到了 43 亿,亏的比赚的还多,毛利率只有 42.9%,和 2023 年相比还略有下滑。

可以说,盈利也是遥遥无期。

那为什么曾经风光无限的 AI 四小龙,如今会活成一个笑话呢?

最核心的一点,还是他们过于依赖 B 端业务,而且过于依赖定制化项目。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商汤科技担任高级 AI 产品经理,去年他所在的整个产品线都被裁员。

我曾经问过他,商汤的 AI 产品效果这么好,为什么还一直亏损?他的原话如下:

“不做标准化”,这当然不是因为商汤主动的选择,而是因为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特点:接受标准产品的企业往往没钱,而有钱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央企,他们普遍要求定制化,而且特别喜欢通过招投标来打压价格,结果软件公司基本上都是做一单赔一单。

那这个问题是不是无解呢?也不是。

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的接项目:即主动放弃那些毛利太低的项目。

说白了,在中国做 B 端业务,最关键的指标其实不是营收,而是毛利率,哪怕你是 AI 公司也一样。

而 AI 四小龙为了把营收做得更漂亮,选择牺牲毛利率,接了大量定制项目,结果把自己推向了一个不归路。

你可能会说,AI 四小龙都是老一代 AI 技术,当然会遭遇瓶颈。

但实际上,以大模型技术见长的 AI 六小龙,大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除了 MinMax 在 C 端有可观的收入,其余几家都还没有跑通 C 端的商业模式,大概率还是要靠 B 端业务赚钱。

以正在冲刺 IPO 的智谱为例,其2024年的 3 亿收入中,主要都来自于央国企及政府。

而据《财经杂志》爆料,智谱 2024 年亏损额高达 20 亿,这个亏损率甚至比商汤科技还要夸张。

那 AI 六小龙最终会不会走 AI 四小龙的老路呢?

就看他们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如果他们为了快速做大营收,而选择牺牲毛利率,大量接定制项目,那 AI 四小龙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来源:正正杂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