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8日,欧洲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大规模停电事件,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部分地区瞬间陷入黑暗,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瘫痪,数千万人的生活和出行受到影响。
导语:嫩芽破土,能否绽放?
作者 | 贝壳XY
编辑 | 小白
2025年4月28日,欧洲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大规模停电事件,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部分地区瞬间陷入黑暗,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瘫痪,数千万人的生活和出行受到影响。
这场突如其来的停电,不仅暴露了欧洲电网在面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极端天气时的脆弱性,更凸显了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在欧洲电网承压的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电力供应的稳定器和缓冲带,重要性被再度放大。
海博思创,作为全球储能领域的一颗新星,凭借在储能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全球市场布局上的卓越表现,正在为全球能源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根据标普全球最新统计,海博思创已跻身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
这家刚刚于2025年初登陆科创板的储能企业,背后到底藏着多大的魅力?
海博思创自诞生起便星光熠熠,云集清华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名校的技术人才。
实控人张剑辉,清华电机系本硕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入职美国国家半导体、西门子并担任重要职位。
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钱昊、舒鹏,都是张剑辉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同事,分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
2011年,三位创始人发现了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回国创立海博思创,致力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
随着新能源的持续渗透以及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转型,储能这一新兴赛道逐渐受到瞩目,在“十三五”期间还被明确为国家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
瞄准这一时机,海博思创开始逐步探索储能业务,不断加大对电化学储能技术及产品研发的投入,并在2012-2013年相继完成了国家电网微网储能项目、南方电网分布式模块化储能项目等示范项目。
从2021年开始,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海博思创大力发展了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方面的业务。
与风储、光储等电源侧储能不同,电网侧独立储能设施并不依赖于与其它能源存储方式的结合,这使得电站运营更为简化且更易于控制。此外,这种模式在商业上更具可行性,有助于更快地打通盈利途径。
方向既定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能源革命”一词大家一定不陌生,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热词,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脱碳”趋势下,新型储能产业逐渐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 130%。效用上,新型储能的保供与促消纳价值在多个省级电网集中调用试验中得到验证。
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国内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前期。
根据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2025-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20.2%;理想场景下将达24.5%。随着市场开始放量增长,相应产业链都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从应用场景来看,自2014年以来,中国表前储能(电源侧+电网侧)装机占比一直处于持续升高态势。预计未来5年,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仍将是中国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表前储能装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叠加专业背景及市场前景双重BUFF,海博思创自赛道转型起就广受资本市场的关注,2012年8月完成了增资,投资方包括腾业创投、启迪之星创投和清控银杏。
2016-2021年,海博思创又进行了数轮增资,增资方包括启明创投、清控华科、清控银杏、蔚来资本、清控银杏、华能投资、丝路基金、云和方圆资本等明星机构。
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海博思创之所以得到资本的青睐,凭得更是自身硬实力。
过去十余年里,海博思创深耕储能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5年翻7倍。如今,公司已逐步构建起从电芯建模到储能系统集成、从储能整站系统最优控制到储能场站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相关的储能系统全链条技术体系。
在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上,海博思创实现了全栈自主研发,涵盖储能三大核心零部件BMS、EMS、PCS以及热管理、消防等辅助系统,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完整储能系统软硬件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在产品设计上,海博思创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数万次的迭代计算,打破“电芯-模块-系统”的传统产品界限,开展电、热、力等多属性的最优平衡设计,实现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设计的高精度配合,使得整体系统效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海博思创积极响应储能市场的AI化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储能系统紧密结合。公司建立了海博AI智能运维平台,旨在构建一个集硬件、软件和AI大模型于一体的“储能3.0”新生态。
凭借产品与技术的多年积淀,海博思创现已在业内拥有不俗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知名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于2024年11月发布的《2024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海博思创跻身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
海博思创也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光环闪耀。
数据更是强有力的证明。
2020-2024年,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从3.7亿飙涨至82.7亿,短短五年翻了超22倍。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规模延续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4.86%至15.5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样呈指数级增长,2024年达到6.5亿元,相较2021年暴涨超57倍。
自2021年以来,海博思创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高位水平。
为此,在2025年初的IPO募资时,海博思创也表示将拿出近3个亿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项目投产后,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业绩的天花板。
当然,产能扩建离不开订单的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海博思创手握大量订单,其合同负债为6.43亿元,相较2024年末增长了近1亿,为后续业绩的持续增长做好铺垫。
此外,海博思创的另一潜在增长点是:出海。
近两年,欧美市场受到设备成本下降以及良好的项目经济性等因素影响,储能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中东、东南亚、拉美、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装机需求也增长迅速。
对于当下的国内储能厂商而言,溢价更高、空间广阔的海外市场,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海博思创也不例外,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项目经验及成本优势等多维度因素,快速进行全球化布局。
目前,海博思创已与Fluence、法国独角兽企业NW、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等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范畴涵盖了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项目的全面开发、资本投资与运营管理,以及专业的工程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这些合作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性成就。
2024年,海博思创海外地区贡献收入5.39亿元,全球化布局成效斐然。
如果说储能是片肥沃的土壤,那海博思创就像是一个刚破土的嫩芽,正在不断汲取营养、向上生长。
成长过程必然要面临不少的阻碍与挑战,比如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日益高精尖的技术比拼、日益复杂化的客户群体,这时考验的就是管理层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公司产品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市场团队的客户拓展能力等全方面综合实力。
海博思创能否经受住重重考验,一路披荆斩棘,在储能这方土壤中绽放出最靓的色彩,风云君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来源:市值风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