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京东“正面肉搏”,富豪们的外卖生意到底如何赚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9:36 2

摘要:4月,北京街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外卖骑手——京东创始人刘强东。《2024胡润百富榜》排名第72位的他,身穿红色骑手制服,亲自送出订单,一时刷爆全网。许多人以为这是一场“搏出位”的营销,但背后,这是京东在电商格局剧变中的一次战略投石问路。

刘强东送外卖,其根本意图并不在“外卖”。这场“富豪之战”,打的是2万亿即时零售的明天。

4月,北京街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外卖骑手——京东创始人刘强东。《2024胡润百富榜》排名第72位的他,身穿红色骑手制服,亲自送出订单,一时刷爆全网。许多人以为这是一场“搏出位”的营销,但背后,这是京东在电商格局剧变中的一次战略投石问路。

刘强东向来具备“接地气”的形象,1974年出生于江苏宿迁穷乡僻壤里的他,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激荡的年代,从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塑造了他的“草根”的商业基因,自然也拥有强烈的生存本能与底层同理心,擅长判断公众情绪,以个人流量撬动舆论战。

相比之下,荣膺《2024胡润百富榜》第34名的王兴拿到的更接近“精英”剧本。相较于刘强东的“草根出身”,1979年出生的王兴家境优渥,他一路保送清华、留学美国。创业美团后,王兴更擅长用算法和数据重构行业效率,面对刘强东的强势介入,王兴选择用美团闪购独立品牌、千亿补贴投入、算法效率升级等技术策略回应。在他看来,商业竞争的本质并非情绪调动,而是效率比拼。

当两大巨头以不同策略正面交锋时,外界更关心这场烧钱大战背后的商业本质——外卖平台究竟靠什么赚钱?又能否真正盈利?

利润真相:

外卖赚钱?靠的不是送餐

外卖从来不是一门轻松的生意。

美团的外卖营收主要分为配送服务、佣金和广告收入。美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其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其他服务及销售部分的营收分别达到980.7亿元、922.9亿元、488.4亿元、110.6亿元。

图片来源:WIND

但与外卖收入相对应的是其高企的配送成本。

据美团披露,美团外卖的配送服务收入,大部分用于覆盖配送成本,包括骑手薪资等。以美团2024年上半年财报为例,美团配送服务收入441亿元,而配送相关成本高达480亿元。综合来看,美团配送服务处于小幅亏损的状态。

实际上,美团外卖主要的盈利来源是佣金和广告收入。那么,美团的佣金费有多少?

美团官方表示,其外卖平台实际收取的商户技术服务费(即佣金)仅为6%-8%,且仅在商家选择美团配送服务时才会产生额外的履约服务费。但也有商家表示,美团外卖会抽成20%以上,有的表示加上配送费会达到30%。其中包括抽走的佣金、推广费、保险费等。

即便如此,美团也只能通过规模化运营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相比之下,京东此时强势入局,并不是为了复制一套烧钱换市场的逻辑,而是在借壳“送外卖”,实现电商业务的新破局。

2024年,京东营收1.1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京东零售业务全年收入突破万亿元,是整个美团全年收入的3倍。但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京东近15年整体营收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增速从2011年的96%下降至2024年的6.8%。

当电商业务发展遭遇瓶颈,京东将业务调整作为破局关键。在2024年财报中,京东首次把达达(配送)、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等计入“新业务”类目。据悉,达达配送作为京东即时零售的核心支撑,拥有百万名骑手,背靠京东物流3600多个仓库和云仓搭建而成的仓储网络。京东正在试图通过外卖业务,重新调用物流能力。

因此,在京东抢夺外卖市场背后,刘强东看中的并非是外卖业务的“蛋糕分成”,而是打开传统电商进入存量阶段的新思路。

图片来源:AI生成

战略本质:

这是一场关于“即时零售”的战争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在这个拥有广阔前景的新零售蓝海中,京东和美团均已早早布局即时零售业务。

京东真正想要拿下的一场仗,是“即时零售”之战。随着电商进入存量时代,京东试图通过外卖业务切入“30 分钟达”的即时消费场景,这才是其战略核心。

2015年,京东到家正式上线,推出了对于外卖以外的更多种类商品的即时配送业务,开启了即时零售之路。

2018年,美团闪购事业部成立,依托外卖积累的配送网络和用户基础,以独立品牌的形式将自身业务从送餐延伸至配送万物。例如,自2020年起,美团闪购实现了最快30分钟配送iPhone。

闪购是美团发力即时零售的新引擎。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23%,远高于外卖订单约9.5%的同比增速。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内部相关部门负责研究消费者最需要被及时满足的品类,并将其作为闪购的切入点,从最早的药品夜间急送,逐步延伸到鲜花、母婴用品等。

从美团探索多年的经验来看,外卖和即时零售相辅相成。一方面,外卖业务是高频流量的护城河,同时能给即时零售带来增量用户。另一方面,即时零售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配送网络,有助于拉高单笔订单交易金额,促进佣金收入增长。

未来看点:

流量反哺VS结构重构,谁能赢下半场?

8年前,刘强东和王兴在乌镇组织“东兴局”聚餐,他们的共同投资人马化腾坐在主位。彼时,京东和美团各有把守的阵地,前者专注于电商,后者更侧重本地生活。

而现在,京东、美团之间的攻防战已打破原有边界,各自出招,打向彼此的“七寸”。

京东的外卖业务正在加速拓展。4月22日,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覆盖166城,这个过程仅仅用了50天。相比之下,美团外卖在2023年披露的日均单量峰值超8000万。

京东外卖目前仍面临订单密度不足的问题。首先,京东外卖处于拓展初期,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其次,京东外卖对配送时间和单次接单数量的要求更为严格。

客观来看,外卖行业确实存在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餐饮行业的供给有限,餐饮商家受制于菜品原料供应、店员人手、门店经营时间等多种因素,很难像工业产品那样通过增加生产线快速扩产,因此其产能天然存在天花板。此外,“峰值即配”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这些投入需要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和时间,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突破。这也是百度、抖音、快手等流量巨头尝试进入外卖业务,却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京东进军外卖的行为被外界视为“围魏救赵”,本质上是希望通过外卖业务牵制美团,减缓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扩张速度。这个策略能否成功,尚且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一方面,开拓外卖业务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成本,京东能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快瓜分市场,还有待验证。另一方面,外卖流量能否反哺京东传统电商和即时零售业务,同样面临着不确定性。

虽胜负未定,但下半场的赛道已经逐渐清晰:即时零售,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来源:胡润百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