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7日,由韩国美容外科医学会(Korean Society of Aesthetic Surgery, KSAS)与首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44届大韩美容外科学会春季学术大会暨新时代医学大会」,于首尔COEX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本次盛会汇聚来自美国
【首尔讯】 2025年4月27日,由韩国美容外科医学会(Korean Society of Aesthetic Surgery, KSAS)与首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44届大韩美容外科学会春季学术大会暨新时代医学大会」,于首尔COEX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本次盛会汇聚来自美国、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沙乌地阿拉伯与哈萨克等国的顶尖整形美容医学专家,聚焦全球医美趋势与临床技术探讨。
其中,来自中国台湾的整形外科专家颜士钧医师受邀担任微整形分会场的座长与演讲嘉宾,发表专题演讲《透过注射与微创手段,打造东亚系自然轮廓》(Asian Profiloplasty via Injectable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针对东亚族群独有的骨骼结构与审美趋势,提出其多年临床实践中所发展的注射与微创轮廓优化策略。
颜医师指出,过去亚洲地区常因过度追求面部饱满与圆润感,导致「馒化脸(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肿胀感」等不自然的美学后果。随着新一代审美观强调自然感与立体结构,他认为当代东亚轮廓治疗的核心应回归「结构为本,动态平衡」的治疗逻辑。
他于现场分享三大核心治疗策略:
1.建立正确颅颜比例,优化面部结构支撑
透过填补额颞部与收紧侧面部韧带,优先加强侧面部结构与稳固面部支持韧带,可有效减少面部中央区域所需的填充修饰剂量,并提升眶下与颧弓部的支撑感。此策略不仅创造出「头包脸」的视觉平衡,也可透过「拉伸效应(stretching effect)」促进面部提拉与紧致。
2. 优化T区三维前投射
额头、鼻梁与下巴作为面部轮廓的核心三点,需协调处理其前投射突度(anterior projection),让中央结构自然向前支撑,强化立体感与轮廓张力,可有效减缓亚洲群体普遍具有较大的颞骨间宽度、颧骨间宽度以及下颌角间宽度所造成的脸部宽感。
3. 注射材质与微创能量双技术结合,提升胶原重建与组织支撑
运用Facetite、AccuTite与Morpheus8等微创光电设备,搭配PLLA、CaHA、PDLLA、PCL等胶原蛋白增生剂,达成「收紧软组织腔隙+深层支撑+表层修饰」的协同效应,实现持久、自然、不浮肿的轮廓调整效果。
颜医师强调:「新式亚洲审美应避免盲目追求西方立体感,也不该一味填充纹路皱褶,应回到个体结构与动态表现的精准治疗。透过解剖学逻辑与能量设备(Energy Based Devices)辅助,才能真正实现结构平衡、自然紧致的理想面容。」
他也进一步提出「Top-to-Bottom」的整合式微创治疗逻辑,从颅面比例、额颞及侧面部支撑、T区突度一路至下颔线与颈部轮廓优化,打造贴骨、轻盈、轮廓清晰的「自然高级感」,广获现场与会专家高度关注与共鸣。
本届KSAS美容医学会亦同步展示多项全球先进的医美技术、材料与仪器设备,强调「低恢复期、自然感与个性化」将持续引领亚洲微整趋势。颜士钧医师此次以大中华地区代表身分,充分展现东亚美容外科医师在结构性轮廓优化与注射艺术领域的专业实力,也进一步彰显中国台湾在亚洲医美临床实践上的指标地位。
来源:说语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