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是耸耸肩,接受生活的到来|《昼短夜长》新书上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9:46 2

摘要: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新书《昼短夜长》近日上市。故事以生活在科达达德楼的普通职员古斯塔德的生活为中心辐射,不同人物线索的交错推进铺开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众生百态。某天,一封好友的来信和一笔巨款打破了古斯塔德的平静生活,小人物的世界宛如多棱水晶,在转

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新书《昼短夜长》近日上市。故事以生活在科达达德楼的普通职员古斯塔德的生活为中心辐射,不同人物线索的交错推进铺开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众生百态。某天,一封好友的来信和一笔巨款打破了古斯塔德的平静生活,小人物的世界宛如多棱水晶,在转动间折射印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万状。国家的政治反思,宗教终极关怀,人类命运寓言随之展开。在昼夜交替的人间,无数人都像古斯塔德在马瑟兰所看见的飞蛾,扑向水中之光,不知结局;也有人即使身如芥子,命若蜉蝣,亦可趋光而行,不问死生。

本书为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罗因顿·米斯特里多次入围布克奖,他的作品描绘了印度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印度帕西人的生活、习俗和信仰,充满了对印度的怀念之情。

当信仰与神明远去,日复一日的生活才是恒久的本相,这部书带我们走进70年代印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

以下是《昼短夜长》节选。

古斯塔德·诺布尔面朝东方向阿胡拉·马兹达祷告时,黎明的第一缕光才勉强映亮天际。快六点了,院子里唯一的一棵树上,麻雀开始叫唤。每天清晨,古斯塔德一边听着它们的啁啾声,一边念诵他的圣带经。这让他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每次都是麻雀先叫,然后才传来乌鸦的呱呱声。

几户人家开外,金属锅碗瓢盆的当啷声开始小口啮食寂静的边缘。卖牛奶的老兄蹲在高高的铝罐旁,将牛奶分装到主妇们的容器里。带钩的长柄小量筒伸进奶罐里,又提出来,伸进去,提出来,动作迅速,几乎一滴不洒。为每位主顾盛好奶之后,他将量筒往奶罐上一挂,等对方给钱的时候顺便整整腰布,再搓搓裸露的膝盖。干枯的死皮从他手指上片片飘落,女人们嫌恶地退缩,但清晨的氛围并没有被打破,依然是一派宁静平和。

古斯塔德·诺布尔微微调整了一下他的祈祷帽,将它从自己爬满皱纹的宽阔前额移开,让它服帖地扣在他灰白的头发上。黑天鹅绒的帽子和他灰色的鬓角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精心打理的浓密髭须依然乌黑,如天鹅绒一般。古斯塔德身量高大、肩膀宽厚,每次谈及健康或疾病时,他都是亲戚朋友羡慕和嫉妒的对象。他们说,对一个历经了五十载人生浮沉的人来说,他看上去依然健硕。尤其是他几年前还刚经历了一场严重事故,但那场事故仅仅是让他稍微有点跛脚。他妻子很讨厌这样的谈话。摸木头,迪尔娜瓦兹在心里默念,然后环顾四周寻找合适的桌子或椅子,以便悄悄地摸一下。然而,古斯塔德并不介意谈起那次事故,那一天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们家老大。

在牛奶罐发出的一阵热闹的哐当声中,他听到一个尖厉的声音:“好你个老滑头!我们真应该把你交到警察手里!等他们打断你的手,看你还怎么加水!”是卡匹希亚小姐的声音。拂晓时的平和终于不情不愿地让位于新的狂乱的一天。

卡匹希亚小姐的威胁缺乏实际的说服力。她从未买过这位仁兄的牛奶,但她坚定地认为不时的斥责可以让他守规矩,对其他人有好处。总得有人让这些奸商知道住在这里、在科达达德大楼里的人不是傻子。她是个七十岁的干瘪老妇,近来很少出门了,用她的话说,因为她的骨骼一天比一天僵硬了。

但在这座大楼里,并没有多少人听她谈论她的骨骼,或是任何别的话题,因为多年来她已经得了个刻薄、古怪、爱骂人的名声。在孩子们眼里,卡匹希亚小姐就是他们的童话故事里无处不在的巫婆。他们飞快地从她门口跑过,嘴里大喊:“快跑,妖怪来了!快跑,妖怪来了!”他们一方面怕她,一方面又想故意引得她抱怨、咒骂,挥舞拳头。无论骨骼是否僵硬,当她想要行动时,她的敏捷程度令人咋舌。每当外界有风吹草动、她想一探究竟时,她会迅速从窗户旁冲到阳台上,再冲到楼梯边。

卖牛奶的老兄已经习惯听到那不露脸的声音了。但为了照顾主顾们的情绪,他还是咕哝道:“好像这奶是我产的似的。奶是奶牛产的。老板说去,拿去卖,我不过是按吩咐做事。骚扰一个像我这样的可怜人有什么意思呢?”

暗昧的晨光中,女人们木然而疲惫的脸上倏忽换上了温柔持重的神色。她们想着赶紧买了这恶心的、掺了水的白色液体,回去做家务。迪尔娜瓦兹也在那里等着,一手拿着铝锅,一手攥着钱。她是个瘦小的女人,一头深棕色的短发,那是八年前为他们的女儿罗珊第一个生日聚会剪的发式,一直到现在也没变过。她不确定那发式现在是否适合她,虽然古斯塔德总说当然适合,但她从来不相信他的眼光。超短裙流行的时候,她曾经撩起裙角在房间里跳舞,逗得罗珊哈哈大笑。她是闹着玩的,但他却认为她真的可以那么穿——想象一下,一个四十四岁的女人,穿超短裙。“时尚是属于年轻人的。”她说,心里乱糟糟的。然后他就用低沉的嗓音唱起了耐特·金·科尔的那首歌:

你永远不会老去,

只要心中怀有情爱,

岁月会将你的深棕色秀发染白,

当你躺在旧摇椅里做梦……

古斯塔德很贴心地将歌词中的“金色秀发”改了,让她很喜欢,每次他唱到第三句的时候,她总是不由得莞尔一笑。

她拿着的锅里还残留着昨日牛奶的印迹。最后的些许刚才被她和古斯塔德倒进茶里了。她也没时间洗锅。本来是有的,她觉得,若她没有坐那么久,听古斯塔德给她读报纸的话。在那之前,他们还谈到了他们家老大,说他很快就能上印度理工学院了。“索拉博会有出息的,你就等着瞧吧。”古斯塔德带着一个父亲应有的骄傲说。“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也说不清,今天早上是什么影响了她,让她坐在那里聊天,任由时间流逝。然而,话说回来,这样关于他们儿子的好消息并非每日都有。

有些主妇离开了,迪尔娜瓦兹一点点向前移动,就快轮到她了。与其他人一样,诺布尔一家总也等不到政府的牛奶配给券,只能一再光顾卖牛奶的小摊。那位老兄头顶剃得溜光,只在中央留了一小绺短而细的小辫子,那小辫子总让她觉得很好笑。她知道那是印度教某个种姓的习俗,她记不太清了,只是忍不住觉得它很像小灰鼠的尾巴。清晨他给头皮抹油时,那小辫子也被蹭得油亮亮的。

她买了牛奶,想起从前配给券只是给穷人或用人的时候,也想起了从前她和古斯塔德还买得起帕西奶牛场那富含脂肪的优质奶制品的时候(卡匹希亚小姐现在还买得起),可是之后它们的价格就一直涨涨涨,再没有下来过。她希望卡匹希亚小姐不要再斥责那位老兄了。那没什么好处,不过是让他更恨他们。天知道他会怎么弄那些牛奶——事实上,有时候这些住在孟买和周边的贫民窟和棚户区里的穷人看你的眼神就像恨不得将你从你家里轰出去,然后带着自己的家人住进去一样。

她知道卡匹希亚小姐是好意,尽管多年来大楼里流传着关于这位老妇的各种古怪传闻。古斯塔德不想与卡匹希亚小姐有任何瓜葛。他说她那些胡言乱语足以让一个清醒的脑子也变得混沌不清。迪尔娜瓦兹或许是卡匹希亚小姐唯一的朋友。她从小就被教导要尊敬长辈,所以能够宽容地接受卡匹希亚小姐的古怪个性。她没觉得有什么叫人讨厌或生气的——是的,有时候有趣,有时候无聊,但冒犯却从未有过。毕竟,多数时候,卡匹希亚小姐只是想帮忙,在一些自然法则无法解释的事情上出出主意。她声称了解各种诅咒(会施咒也会解咒),懂魔法(无论是黑魔法还是白魔法),会解读预兆,也会解析梦境。最重要的是,据卡匹希亚小姐自己说,她能洞察寻常事件和偶然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她那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候还挺有意思的。

迪尔娜瓦兹很注意不给她过多的鼓励。但她知道,到了卡匹希亚小姐这个年纪,耐心的倾听比什么都重要。况且,难道世上真的有人从来不觉得完全不信那些超自然的东西很难吗?

苦楝树下,古斯塔德·诺布尔轻声地念诵着祷文,他一身素白的身形沐浴在晨光中,卖牛奶的老兄周围的哐当声听起来有些遥远。他念了几段合适的祷文,从腰间解开圣带。将那神圣的、手工编织的九英寸长的细带子完全解开后,他用力一挥,像甩鞭子一样: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恶神阿里曼就被赶走了——这样专业娴熟的挥甩技巧,唯有那些经常重系圣带的人才能掌握。

这是整个祷告中古斯塔德最喜欢的环节,自小如此。那时候他总幻想自己是个了不起的猎人,毫不畏惧地深入无人探索的丛林、未知的土地,赤手空拳,唯一的倚仗便是那条神武的圣带。挥动那神圣的圣带,他可以砍下巨兽的脑袋、剖开剑齿虎的脏腑,让凶残的食人族军队溃不成军。某日,在他父亲的书店里探索时,他发现了英国那个备受喜爱的关于屠龙勇士的故事。从那时起,每次祷告,古斯塔德就成了帕西人的圣乔治,到处寻找恶龙——饭桌下、橱柜里、床底下,甚至晾衣架下面,他用他忠诚的伙伴圣带大战恶龙,所向披靡。那些喷火怪物的脑袋被砍下,血淋淋地滚落各处。

门开了,又砰地关上,硬币叮当作响,一个声音招呼着卖牛奶的下次再来。有人和他开玩笑道:“哎,老兄,干吗不将牛奶和水分开卖呢?那样对顾客也好,你也更轻松——不用将它们混在一起了。”紧接着就听到卖牛奶的老兄惯常的慷慨激昂的否认。

政府掌控的全印广播电台播报早间新闻的声音从一扇开着的窗户那里传来,温柔、持重。清晰而流畅的印地语音穿透了清晨的空气,很快便与从另一个公寓贸然插入的、充满了短波的噼啪声和咝咝声的BBC国际频道形成对唱之势。

古斯塔德的祷告没有受到那些玩笑话和广播的影响。今天的新闻不能诱惑他有不敬之举,因为他已经看过《印度时报》了。他今天睡不着,起得比往常早。打开水龙头准备漱口刷牙时,水噗噗地喷了出来,把他吓得往后一跳,手也猛然一缩。是管子里的空气跑出来了,他告诉自己,市政府昨天早上七点停止每日的配给供水后,水管里就空了。他觉得自己有点傻,竟然会被水龙头的声音吓到。他关掉水龙头,然后慢慢地拧开一点点。水龙头依然发出噗噗的声音,像是威胁。

对迪尔娜瓦兹来说,那熟悉的咝咝声和噗噗声就是起床的召唤。她感到身边的位置是空的,不由得笑了,因为她已经预感到今天古斯塔德会先起来了。她睡眼惺忪地看着时钟,看清上面的时间后便转过身趴在床上,闭上眼睛接着睡了。

【相关图书】

书名:《昼短夜长》

作者:[加]罗因顿·米斯特里

译者:熊裕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4月1日

一九七一年,印度孟买。一道黑色石墙矗立街边,凭一己之力分割出两个世界。墙的一边,是被唤为科达达德的低矮居民楼,光线阴暗,院中唯有一棵孤零零的楝树;墙的另一边,则是熙熙攘攘的印度街头,嘈杂的声音与混乱的气味在热浪中翻滚涌动。

生活在科达达德楼的古斯塔德本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循规蹈矩地过着平凡的生活,与家人苦中作乐。然而,一封来自旧友的信件,却在转瞬之间打乱了他为生活安排好的一切,迫使他踏上一条漫长的旅程。

深埋的秘密和背叛日夜噬咬着他,奇迹与不幸的轮番降临像是命运残酷的玩笑……这趟漫长的旅程值得吗?又或者,所有漫长的旅程值得吗?面对人生的黑夜,有些人破碎了,而有些人只是耸耸肩,接受生活的到来。

【作者简介】

罗因顿·米斯特里(Rohinton Mistry),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1952年生于印度孟买,1974年毕业于圣泽维尔大学数学与经济学专业,1975年移民至加拿大,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乌兹沃斯学院英语与哲学专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昼短夜长》《微妙的平衡》《家事》,短篇小说集《费罗莎·巴格故事集》等。他的作品描绘了印度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印度帕西人的生活、习俗和信仰,充满了对印度的怀念之情。

编辑:王若凡

王嘉新

二审:樊金凤

三审:胡晓舟

来源:十月文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