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睡觉前,必须给手机充电;出门必须携带充电宝;每天频繁查看手机剩余电量……
睡觉前,必须给手机充电;出门必须携带充电宝;每天频繁查看手机剩余电量……
当手机电量显示少于20%时你是内心毫无波澜?还是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对于手机电量的焦虑,似乎频繁出现于现代人身上。
你知道吗?这其实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为何你会为低电量感到焦虑?
如何与电量焦虑共处?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对手机电量的焦虑,其实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当我们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时,信息、游戏、视频等的刺激会激活奖赏系统,使得大脑释放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和满足感。
手机满电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处于较高水平,快乐似神仙;电量快要耗尽,大脑则会拉响焦虑的警报。
学者耶尔德勒姆等人在2015年提出,这种焦虑源于沟通、和他人产生联结、获取信息、享受方便快捷服务等四大生存需求被切断。
那个不断缩小的电量百分比,本质上是我们对“被他人和世界遗忘”的深层恐惧。
如何与电量焦虑共处呢?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希望在用得着它的时候,它能电量满满。这里有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手机省电小窍门,希望能帮到你。
合理调整屏幕亮度。
启用自动亮度调节,既可以保护眼睛,又可以节省电量。
关闭不必要的功能。
不用手机时,你可关闭GPS、蓝牙、NFC、Wi-Fi等,也可关闭非紧急应用的推送通知和应用自启动,还可关闭APP不必要的同步。
开启省电模式或飞行模式。
安卓和iOS均提供省电模式,开启后会限制性能与后台活动,但不影响基本功能的使用。夜间或无需网络时可开启飞行模式。
当然,最重要的是减少手机依赖。
你可以有意识地和手机断联,比如用餐、睡前的1小时远离手机,这样可以慢慢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
你还可以用替代品,如看几本纸质书、听听收音机,或者培养其他爱好,重建“断电安全感”。跟这些替代品待一会儿,慢慢就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了。
参考文案来源:
蝌蚪五线谱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