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山县自2016年至今,持续10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弘扬好家风、促进好民风、涵养好社风、形成好县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编
者
按
好的家风不仅影响后世子女,也影响一个地域的社会风气;家训家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山县自2016年至今,持续10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弘扬好家风、促进好民风、涵养好社风、形成好县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2025年,盐山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广泛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征集在励志为学、孝道积善、勤俭修业、宽容养心、戒私守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风好故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播部分优秀家风故事,以典范的力量,带动营造德润万家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盐山广大普通家庭在传承中升华,赋予新时期百姓家风更多的内涵,进而转化为支撑家庭前进、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医道仁风传四代 德厚流光耀常庄
常庄乡 刘金星家庭
在常庄,刘金星一家“四代从医”的故事如同一首传奇史诗,被乡亲们口口相传,闪耀着熠熠光辉。这份荣耀绝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他们家族那如汩汩清泉般源远流长、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在岁月的流转中,润泽着每一位家庭成员,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底色。
回溯至刘金星的老爷爷一辈,在那个缺医少药、乡村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这八个字,便如同一颗珍贵的种子,深深扎根于这个家庭的灵魂深处。彼时,乡间小路时常能看到老爷爷背着药箱匆匆赶路的身影,不管是烈日高悬、酷热难耐,还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只要有患者的呼唤,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奔赴。面对家境贫寒的患者,老爷爷不仅分文不取,还常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置药品,那份纯粹的医者大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乡亲们灰暗的日子,也为家族的家风定下了温暖而高尚的基调。
刘金星的父亲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长大,将祖辈的教诲铭记于心。他深知,医术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而医德则是行医的根本。在他的行医生涯中,始终践行着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准则。他时常教导晚辈:“医者,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要将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去减轻他们的病痛。” 他的言传身教,让家族的医道仁风得以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刘金星自幼便在这样浓厚的家风氛围中耳濡目染,父亲忙碌于诊所的身影,耐心为患者诊治的画面,以及那些不计回报帮助患者的善举,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在这份家风的滋养下,他早早便明晰了作为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本科毕业后,刘金星毅然选择回到村里,继承父业。他说:“踩在熟悉的土地上,用所学服务乡亲,心里更踏实。”
回到中闫村卫生室后,刘金星将家族的优良家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免费为村民做健康检查,是他们一家多年的坚持。每年,他都会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全面体检,仔细为大家检查身体,耐心解答健康疑问。面对困难患者,诊所里的赊账记录众多,可他从未主动追讨过一分钱。在他心中,患者的健康远比金钱重要。多年来,他和父亲骑坏了5 辆摩托车、6 辆电动自行车,用坏了 6 个血压计、10 余个听诊器,只为了能及时为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
刘金星深知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群众看病的艰难,他决心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他发现村里重体力劳动者颈肩腰腿疼痛的多,便四处拜师学习针灸技术,足迹遍布保定、邯郸、邢台、郑州、广东等地;看到村里有不少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因没有条件去大医院做康复治疗,而基层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他积极申请国家组织的免费学习机会,前往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学成归来后,他凭借着过硬的技能,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卫生室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病患前来就诊。
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刘金星还热心投身公益事业。高考期间,他为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免费的应急药品、饮用水和文具;涿州遭遇洪灾时,他积极携带消杀药品前往救援;他多次为中闫小学学生购置服装、学习用品,帮助贫困学子圆梦新年愿望;中秋节前夕,他心系常庄环卫工人,送去药品与慰问品。他用自己的行动,将家族的大爱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刘金星一家祖孙四代,用坚守和奉献铺就了乡亲们的健康之路,他们的故事,是家风传承的生动注脚。那代代相传的医道仁风,不仅守护着常庄乡亲们的健康,更成为全乡人民心中的模范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领域传承美德、播撒爱心,让温暖与善意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延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