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滕州人,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近年师从扬之水研究中国古代名物,著有《荷叶浮萍:〈红楼〉万象随笔》《杂花写影》。
来自草木,隐入草木
——《杂花写影》新书分享
嘉宾:
廉萍
笔名“故园风雨前”。70后。生于成都,老家上海。曾在央视担任纪录片编导、制片人,从业二十余年。著有《幸得诸君慰平生》《巷里林泉》《团圆记》。
主持:
生活书店总编辑
2025年5月8日(周四)19:00
地点:
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二层活动区
开放式活动,无需预约
《杂花写影》(节选)文丨廉萍为什么要写“杂花生树”?四十多年前的旧事,流光碎影,不成章节的零落片段,一个孩子的颠倒自语。又没人要看。
因为一念。
姥姥、姥爷,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重于父母。人生有记忆之初,就是他们给了我无条件的爱和呵护。我父母自然还记得他们,我也记得。可我妹妹就模糊。我弟弟没见过他们。一个人走了,并不是真正地走,至少还活在别人的记忆里。可当记得他们的人也都走了,他们是不是就彻底消失,毫无痕迹?那个洒满阳光、花荫匝地的小院,那些温言笑语,那些慈爱与咿呀,是不是也都就此湮灭?
以此一念,拉拉杂杂,断断续续,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写了好几年。其间因事,有过几次大停顿。我会努力把它写完。虽然不知怎么才算“写完”。
姥爷刘宝林,鲁南人,年轻时闯荡天津和东北,去过奉天。姥姥张桂珍,皇姑屯人。我今年到沈阳,看到了“皇姑屯”几个字。很想找一点遗迹,但心知毫无可能。张作霖火车被炸的那个年代,姥姥家整村被夷平,全家不知下落。解放后几次托人寻找,都无消息。姥爷的外调材料,据说有一麻袋,现在也不知是否还在。关于他们,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剩下的,就是和他们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
前年妹妹从老家回来,带给我一方姥爷的印章。爸爸让她带给我,说这个东西以后就交给我保管了。众人面前,忽然泪涌。妹妹诧异,说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这枚印章,从此随身携带。姥爷去世后,舅舅就把房子卖了。旧物流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对家产没有任何发言权。虽然那些东西,和我息息相关。如今,我终于有了一件。
临蓐前夕,卧床休养。半梦之间,房间里忽然进来两个陌生女人,刚赶走她们,姥爷进来了,笑吟吟递给我一个小包。蓦然惊醒。我已有二十年不曾梦到他们。两天后,乐乐出生。
有天逗弄孩子,忽然意识到,爱我的人,我爱的人,都不曾离开。后知后觉,石破天惊。此念犹如电光石火,让人生刹那间历历分明。
跟老人太过亲密的孩子,十来岁时,往往会受到重创。不过还好,一旦走过来,那段尘封旧事,就会炼成人生之丹,成为强大的内力来源,余生源源不断。生命之初,你们的爱,让我与众不同。即便中途转身离去,你们留给我的,亦足以支撑,不致凋零。
我今生做过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曾在两位老人跟前,做过五六岁的孩子,用一团无知无识混沌未开,慰藉了他们苍凉荒袤的晚年。以及如今,用无条件的爱,去养一个孩子。
本文选自《杂花写影》廉萍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杂花写影》
廉萍 著
ISBN:978-7-80768-490-9 定价:5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这是一部回顾自己鲁南农村童年生活与见闻的随笔集。
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有很多树,树上有很多鸟,虫子,果子,叶子,花……树的上面是云和天。太阳是亮的。每个白天都是在这些树下吃,玩,跑来跑去。家里的人,狗,猫,客人,也都在这些树下走来走去。
为了有出息,她按照别人说的,离开了自己的院子和大树……
四十多年后,当她回望来时路,才惊觉这段尘封旧事是她的人生之丹、内力来源,使她的生命不致凋零。
来源:生活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