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初夏的绰河源草原草甸初萌,一群身着藏蓝制服、迷彩工装与红色袖标的身影穿梭在牧区村屯间。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绰源分局、内蒙古森工集团绰源森工公司、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绰河源镇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禁牧休牧政策宣讲小组,通过“流动课堂”“入
5月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初夏的绰河源草原草甸初萌,一群身着藏蓝制服、迷彩工装与红色袖标的身影穿梭在牧区村屯间。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绰源分局、内蒙古森工集团绰源森工公司、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绰河源镇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禁牧休牧政策宣讲小组,通过“流动课堂”“入户普法” 等形式,向牧民群众解读生态保护政策,推动禁牧休牧制度落地生根。近期,为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绰源分局联合属地政企部门成立专项宣讲小组,创新采用 “三位一体” 工作模式:绰河源镇人民政府发挥基层治理优势,组织乡镇干部、网格员逐村屯动员部署,建立 “镇—村—户”三级联络机制;绰源森工公司生态专家结合本地沙化治理案例,现场讲解禁牧休牧对遏制水土流失、促进牧草返青的科学原理,直观展示 2024 年休牧区域植被覆盖率提升 12% 的监测数据;绰源分局民警则通过 “以案释法”,重点解读《草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违规放牧的处罚条款,现场发放印有典型案例的警示手册。
5月6日,禁牧休牧政策宣讲小组在村屯向群众普及政策和法规。
在牧民李大爷家中,民警包文轩手持草原生态对比图耐心讲解:“您看这片草场,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沙化,牛羊的‘口粮地’反而越来越少。现在实施休牧轮作,就是让草原‘休养生息’,长远来看更利于咱们发展绿色牧业。”
宣讲小组针对牧区居住分散特点,采取 “流动宣传车+固定宣讲点”相结合方式,在乡镇集市设置政策咨询台,利用扩音设备循环播放蒙汉双语政策解读;深入牧场开展“一对一”入户宣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120余户牧民家庭。牧民王大娘在参与宣讲后表示:“以前总觉得多养几只羊没啥,现在知道过度放牧不仅破坏生态,违法了还要被处罚,以后一定支持政府的好政策。”
5月6日,禁牧休牧政策宣讲联合小组在辖区村屯张贴宣传横幅。
活动现场,绰源森工公司技术员还为牧民提供牧草种植、牲畜舍饲技术指导,将政策宣讲与生产服务相结合,从“被动禁牧”转向“主动护绿”。据统计,当日收到牧民主动登记休牧草场面积申请23份,形成 “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宣讲不是‘一次性’工作,关键要形成‘宣传 — 监管 — 服务’闭环。”绰源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三方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运用无人机巡检与地面网格排查相结合,重点监控生态脆弱区域,对违规放牧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同时推动建立牧民互助小组,引导成立草原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众参与”的生态治理共同体。
此次联合宣讲是绰源林区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随着禁牧休牧政策的深入实施,这片总面积达120万亩的草原将逐步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态图景,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基层治理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玉荣
新闻编辑:杨洁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