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直播时,有泉友拿了两枚入国外威权盒子的名誉品铜元。第一枚初看之下,我个人并不偏向真。泉友问:何时能解套?
昨晚直播时,有泉友拿了两枚入国外威权盒子的名誉品铜元。第一枚初看之下,我个人并不偏向真。泉友问:何时能解套?
只要东西不是“老精稀”的真正稀缺品,只有“投机”才能“解套”。因为“不真”的东西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今天20枚,明天可能就是40枚,铜元收藏的池子本来就小,供大于求,就会影响价格下行——这是经济学规律决定的。唯一一次的“投机”机会就是十年一个周期的高峰期,成为割下波韭菜的镰刀。因此,我们必须记住:经济学是建立在“稀缺”的基础上的。
据我所知,存疑的名誉品铜元入国外威权盒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割从银元入铜元的新手,由于他们对盒子深信不疑,于是一割一个准,恐怕上述的这位泉友也是如此入套的吧。
从客观事实来说,22年铜元高峰期的价格,在MS与名誉品上,整体不如12年的价格。MS是由于大量化学溶液洗币的冲击,而名誉品则受近十年以来不断入盒的存疑铜元的影响。
而据我们所知,有的铜元图谱为何肆无忌惮大量存疑铜元上图谱,归根到底是这些铜元都能入国外的权威盒子。
以上是题外话。今天我们来聊一枚广东肥绪。
我藏
周谱
《中国机制铜元目录》2018年版,作者:周沁园。(以下部分图片源于此图谱。简称:周谱)
版式及同模
这版铜元称为广东“肥绪”,“绪”字较粗、肥,实际上是“光绪元宝”四字皆粗壮。(并非普通广东十文飞龙)
广东肥绪,在“文”字上方有同模“凸块”,为固定特征。
铜元里固定凸块形成的原因,一是早期产生工艺瑕疵,二是军阀币,三是晚期粗制滥造的产物。显然吻合广东肥绪特征的只有第三条,晚期粗制滥造的产物。(因为三全的一圆飞龙,几乎很少出现凸块)
整体风格
首先,我们看文字风格,周谱品的文字比一般的广东十文飞龙的字略粗,但远不如我藏品的文字风格粗犷。
其次,再看打制及币模的完整度。
一枚铜元呈现出的龙鳞完整度,当然是打制与币模完整程度的综合作用。从广东肥绪看,周谱品打制深竣、币模完整,而我藏品打制偏浅,龙背币模也像是“旧模”,偏向于本身币模的龙鳞就已经不完整了。
从币模掉渣,结合文字风格、打制特征、币模完整度,综合来看,我藏品可以得出晚期制造的结论,但周谱品的信息混乱,没有统一性。
因此,从制造工艺的统一性,以及文字的风格来看,周谱品是存疑的。
文字比对
笔法
从用笔的细节来看,周谱品的笔法不到位,很多动作的缺失造成了笔画上的锋芒棱角的缺失。而横画的收笔比之我藏又过于锋利。
章法
从章法看,显然周谱品的文字整体都要比我藏品细一个层次,但以“钱十文”三字来说,我始终觉得周谱品“十”字细的程度与“钱”“文”,不协调。尤其是“十”字长横。从章法看,周谱品的“十”字需整体加粗,尤其长横。
来源:悟空聊钱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