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蚊子,这些病原体更可怕!这些疾病喜欢更温暖的世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9:42 2

摘要:在地球上,蚊子堪称最致命的动物,它们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夺走无数生命。随着全球变暖,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蚊子的生存环境同样如此,这意味着它们能在更多地方生存并感染人类。

在地球上,蚊子堪称最致命的动物,它们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夺走无数生命。随着全球变暖,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蚊子的生存环境同样如此,这意味着它们能在更多地方生存并感染人类。

不过在美国,蚊子并非唯一可怕的威胁,还有数十种病原体在新的区域传播,一些新型、致命的感染正在北美蔓延。那么,哪些威胁真正值得担忧?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让我们先聚焦蚊子,其传播疾病的数据触目惊心。2021年,疟疾感染全球2.47亿人,导致61.9万人死亡,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登革热虽然致命性稍低,每年也会致使超2万人死亡,感染1亿 - 4亿人,全球约一半人口面临风险。

据估计,蚊媒疾病几乎导致了一半曾经生存过的人类死亡。如今,多数蚊媒疾病致死是因为患者无法获得有效治疗,而80年前的美国,疟疾同样是大问题。

1946年,美国成立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通过喷洒DDT灭蚊。但DDT不仅伤害昆虫,还威胁动物和人类,最终被禁用。不过,在1951年美国宣布根除疟疾前,它仍被使用。

如今谈论蚊媒疾病,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暖、降雨模式改变,这让蚊媒疾病更易流行,且许多蚊子已对DDT产生抗药性。在美国,西尼罗河病毒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威胁。

约80%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人没有症状,即便出现症状(如发烧、肌肉疼痛、发冷),多数也能自愈。

但对老年人、婴儿、儿童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它可能引发脑膜炎等致命的神经系统症状,且目前尚无预防和特定治疗方法。

携带该病毒的库蚊适应多种气候,已在美国本土48个州被检测到,中部和西部地区病例较多。随着冬季变暖、夏季变长,北部传统寒冷地区的病例可能增加 。

2016年里约奥运会,寨卡病毒引发全球关注。当年巴西有20万例病例,美国有5000例。寨卡病毒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导致先天性疾病,比如婴儿小头畸形,患病婴儿可能终身残疾。

它不仅通过蚊子传播,还能通过性传播。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正不断向北移动,气候越暖,其传播范围越广,且这类蚊子喜欢城市,常在废弃轮胎、水桶等小容器积水中繁殖。

然而,在美国还有一种昆虫威胁更大 —— 携带莱姆病的蜱虫。莱姆病可能发展成慢性疾病。尽管CDC报告每年约2万-3万例病例,但新的估计显示实际数字可能超40万,许多人即便接受抗生素治疗后仍有症状。

因为莱姆病很难检测,未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使人衰弱的疾病,影响大脑、心脏等器官,引发关节炎。

被蜱虫叮咬一到两周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关节疼痛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标志性的靶心皮疹。

靶心皮疹

若此时未治疗,后果严重。蜱虫喜欢温暖环境,春末夏初活跃,随着冬季变暖变短,蜱虫活跃期延长,活动范围也向北扩大,在新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甚至加拿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

气候变化让部分地区更湿热,利于蚊子和蜱虫生存;也让美国西南部变得更热更干燥,催生了其他可怕病原体,比如山谷热。

山谷热由土壤中的真菌孢子引发,土壤被扰动后,孢子随灰尘进入肺部。多数感染可自愈,但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严重感染,出现慢性肺炎,甚至扩散到大脑、皮肤等部位,难以治疗。

目前病例数和死亡率较低,但正迅速增多。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病例最多,且已向北传播到华盛顿州。模型预测,到2095年,人们接触这种真菌的地区将翻倍,几乎覆盖整个美国西部。

不过,大家无需因这些威胁而放弃户外活动。只要采取正确措施,就能有效避免感染。防蚊方面,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或柠檬桉叶油的驱虫剂,穿长袖衣物,黄昏和黎明蚊子活跃时尽量减少外出。

防蜱虫同样适用这些方法,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检查全身和宠物,若被叮咬,24小时内用消毒镊子靠近皮肤,持续用力向上移除蜱虫,不要用酒精、火柴等民间方法。

预防山谷热,在已知热点地区,沙尘暴或空气质量差时待在室内,挖掘前先弄湿地面,有风时关门窗,使用空气过滤器,外出佩戴N95口罩。

来源:健康课堂王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