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听了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我得吃药”,而是“我要吃素”。她觉得,既然这细菌在胃里靠食物生存,那我不给它肉吃,它不就饿死了?
那年,上海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因为持续的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胃镜一查,医生告诉她: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她听了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我得吃药”,而是“我要吃素”。她觉得,既然这细菌在胃里靠食物生存,那我不给它肉吃,它不就饿死了?
你是不是也听说过类似的说法?在朋友圈、网上论坛,甚至有些“健康讲座”里,都有人说吃素可以自然清除幽门螺杆菌。
可问题是,这种方法到底靠不靠谱?她这么做了几年,结果如何?我们这就来慢慢拆解这个谜团。
先说说幽门螺杆菌,它可不是“吃素”就能打发的。它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能在你的胃黏膜里“安营扎寨”几十年,有的人一生都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有的人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根源,就在它。
关键是,它不靠你吃的肉活着,它靠的是你胃里的环境——那是它的“天堂”。
所以你用吃素来对付它,就像你以为关灯能让蟑螂饿死一样,方向错了。
我们再回到这位女士的故事。她在确诊后没有接受标准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也就是联合抗生素+抑酸药物),而是开始长期坚持吃素,拒绝肉类、海鲜、乳制品,仅靠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度日。
她的想法很简单:不给细菌“油水”,它总有一天会自己走。
头两年,她的胃确实没那么不舒服了。
她以为自己的方法见效了,还在社交平台发文分享经验,劝别人也“别吃药,吃素就好”。
但到了第四年,她开始频繁出现胃胀、反酸、嗳气、胃痛。有时候吃点凉的东西立刻胃抽筋,体重也慢慢下降。
再去医院一查,幽门螺杆菌依旧顽强地存在,她的胃黏膜也出现了轻度萎缩,医生说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再拖下去,风险就不只是胃炎了。
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四年坚持的“自然疗法”没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让胃的状况更糟。
这个病例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个例。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抗生素“伤身”“副作用大”,而吃素、喝中药、忌口、调理,才是“安全”的路。
可惜的是,幽门螺杆菌不是靠“养生”能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吃素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这得从它的“生存技能”说起。
这种细菌能在胃酸环境下活下来,是因为它有一种“生化武器”——产生一种叫“尿素酶”的物质。这种酶能把胃里的尿素分解成氨水,中和胃酸,给自己造一个“舒适区”。
它不需要靠你吃的鸡肉牛排活着,它只要有胃酸、有黏膜,就能生存。
更有意思的是,它不是“浮在表面”那么简单,而是钻进你的胃黏膜里面,跟你的胃细胞“同吃同住”。所以你靠饮食调节,是根本无法把它赶出去的。
你不给它吃,它也照样活得好好的。
那是不是说,只有吃药这一条路?也不尽然。
我们现在的确依赖药物治疗,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探索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药还复发?这就涉及到了耐药性问题。
幽门螺杆菌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它对很多抗生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一旦治疗方案选错或者药量不足,它就“装死”,等你一停药,它又“复活”。
所以现在更推荐的是“个体化治疗”。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套药,而是根据你的耐药结果来定。
做一个幽门螺杆菌的药敏检测,看看它对哪些抗生素不敏感,然后精准用药,就能大大提高清除率。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点:治疗前后的生活方式调整。
这里不是说你吃素就能治病,而是说你在治疗期间,有意识地减少刺激胃黏膜的行为,比如戒烟、减少烈酒、少吃辣、避免暴饮暴食,这些都能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幽门螺杆菌是可以“传染”的。
它不是空气传播,而是靠口口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你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其他人一起吃饭、共用餐具、亲密接触,都有可能被传染。
所以现在很多医生建议,一家人最好一起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一旦有人感染,应该全家一起治疗,避免“你刚好,他又传给你”。
那我们是不是就只能靠吃药?有没有别的辅助方法?有。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益生菌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比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这些益生菌虽然不能“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它们能改善胃肠道环境,减少细菌数量,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但注意了,这些益生菌不是保健品公司吹出来的“万能药”,它们只是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抗生素。
再来说说吃素这事本身。
吃素并不是坏事,很多人选择吃素是出于健康、宗教、环保等原因。但如果你是为了“杀菌”而吃素,那方向就错了。
而且长期吃素,如果营养搭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维生素B12缺乏、铁缺乏性贫血等问题,反而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细菌”欺负。
如果你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最靠谱的做法还是去医院做呼气检测、胃镜检查、药敏测试,然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果你没感染,那就做好预防:吃饭用公筷、别共用牙刷、孩子不要嘴对嘴喂饭、注意饮食卫生,这些才是预防的关键。
总结一下:吃素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幽门螺杆菌的“天敌”;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根除方式;治疗前后注意生活细节,能让治疗更有效、复发更少;治疗方案最好个体化,别盲目用药,也别盲目拒药。
最重要的是,不要轻信所谓的“自然疗法”“偏方”“吃素就能治百病”的说法。
科学的方法,才是你身体真正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2022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1): 6-19.
[2]崔永红, 刘志东, 张凯.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3): 215-219.
[3]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指南(2023年版)[S]. 2023.
来源:江亭晚色静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