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道开,本命关守龙,1982年生于辽宁铁岭,200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系统的学院派教育赋予其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与创新思维。早期深耕黄金珠宝设计领域,凭借卓越的设计才能,为中国印钞造币系统及多家银行提供专业设计服务,在商业设计领域创造近80亿销售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历程:从设计精英到玉雕大家的蜕变之路
关道开,本命关守龙,1982年生于辽宁铁岭,200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系统的学院派教育赋予其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与创新思维。早期深耕黄金珠宝设计领域,凭借卓越的设计才能,为中国印钞造币系统及多家银行提供专业设计服务,在商业设计领域创造近80亿销售额的斐然业绩。这段经历不仅磨砺出他对艺术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更培养了其严谨的设计逻辑与商业思维。
2008年,出于对中华玉文化的深刻热爱与精神追求,关道开毅然投身玉雕创作领域,成立北京守龙玉雕工作室,并担任首席玉雕师。此后,他不断探索传统玉雕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之道,创立北京玉佩文化有限公司并担任艺术总监,逐步成长为九翼学派创始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家。他先修儒学,而后入道,为龙虎山第六十五代天师嫡传弟子,赐名罗龙,艺名关道开。
二、艺术成就与创作特色:开创战国红俏雕新境界
(一)战国红玛瑙研究与理论体系构建
关道开耗时六年,系统研究战国红玛瑙的历史渊源、地质成因、材料特性及创作应用,以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战国红理论的学术空白。2015年,他担任执行主编,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学者共同编撰《中国战国红》一书,从地质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维度构建战国红玛瑙研究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权威理论指导,推动战国红玛瑙从民间璞玉跃升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二)屡获殊荣的艺术佳作
关道开的作品在国家级艺术赛事中屡获金奖,成为收藏界的焦点。《逍遥》以飘逸的线条与空灵意境荣获“百工奖”金奖;《重生》通过对玉石色彩的精妙运用,展现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摘得“陆子冈杯”金奖;《钟馗辟邪》则以精湛的雕刻技艺与威严的神态塑造,荣获“神工奖”金奖。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准,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艺术价值的飞跃,单幅作品市场价值从数万元攀升至数十万元。
(三)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1.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关守龙传承乾隆工宫廷玉雕的中正大气与严谨工艺逻辑,同时将儒家“仁礼”、道家“自然”、佛家“禅意”等哲学思想融入创作,使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意趣。
2. 逻辑俏雕的巅峰技艺:作为“战国红俏雕第一人”,他开创逻辑俏雕技法,通过对玉石色彩、纹理、质地的深度解析,构建创作逻辑框架。在《点化》《达摩》等作品中,他巧妙利用战国红玛瑙的天然色彩对比,塑造出层次分明的立体画面与叙事场景,赋予玉石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3. 九翼学派理论体系:关守龙提出“玉立方”六学理论,涵盖地质学、材料应用学、设计学、工艺美术学、文史学、道德学六大领域,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古典哲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九翼学派”,为玉雕艺术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支撑与创作方法论。
三、学术贡献与社会影响:推动玉雕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
关道开积极推动玉雕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联合高校学者开展战国红玛瑙专项研究,并在中国职业院校开设玉雕艺术课程,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2023年,他牵头成立“潘秉衡玉器艺术&潘德珠玉器理论教学研究小组”,系统梳理与传承潘派玉雕技艺与文化精髓,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
(二)行业引领与文化传播
作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非遗委员会秘书长、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工美院副秘书长、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专家,关道开在行业标准制定、文化交流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通过学术讲座、艺术展览,国际玉文化交流等积极传播玉雕文化,提升传统工艺的社会影响力。
四、传承使命与文化担当:德艺双修的匠人精神
(一)师徒传承体系构建
2024年3月,关道开在北京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秉持“德艺双修”的传承理念,将自身技艺与文化理念倾囊相授。仪式得到多位行业泰斗见证,彰显其在玉雕界的权威地位与传承使命。
(二)文化传播与精神引领
关道开以“玉道教育家”为目标,倡导“以玉载道”的创作理念,将玉雕艺术与修身、齐家等传统思想相结合,通过作品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他强调工匠精神应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将家国情怀与哲学思考融入创作,致力于让玉雕艺术成为大众感知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艺术初心与人生哲思:以玉为镜的精神蜕变
关道开的艺术道路深受母亲影响,母亲离世后,他对艺术本质进行深刻反思,从追求物质价值转向探索文化深度。他以“笨拙而专注”的态度践行工匠精神,坚持在玉雕创作中融入个人生命感悟与文化思考,将玉石作为承载东方美学与哲学智慧的精神媒介。这种对艺术纯粹性的追求,使其作品不仅具有精湛的工艺价值,更蕴含触动心灵的精神力量。
结语
关道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强烈的文化担当,成为当代玉雕领域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技艺精湛的玉雕大师,更是玉文化理论的构建者、传承者与创新者。通过“九翼学派”理论体系与逻辑俏雕技法,他为传统玉雕注入现代活力;以“玉道教育”为使命,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行业树立了德艺双馨的典范。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