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小食心虫很让人头疼。它成虫昼伏夜出,雌虫产卵量还不少,40 - 200粒呢,多数卵产在楂果萼洼处。幼虫早晨4点左右孵化,然后就开始蛀果。幼虫出土后24小时内就做“夏茧”化蛹,出土到化蛹大概14天。
桃小食心虫很让人头疼。它成虫昼伏夜出,雌虫产卵量还不少,40 - 200粒呢,多数卵产在楂果萼洼处。幼虫早晨4点左右孵化,然后就开始蛀果。幼虫出土后24小时内就做“夏茧”化蛹,出土到化蛹大概14天。
它越冬场所超复杂,果园土壤、堆放果实处、收购站、加工厂、市场都可能。像在大棚冬枣园,它长年危害,幼虫在果核周围蛀果,造成“豆沙馅”果。防治的话,可以像陕西大荔县那样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成虫动态,掌握规律来防控,这是比较绿色有效的办法。
除此之外,果园的日常管理对于防治桃小食心虫也至关重要。果农们需要保持果园的清洁,及时清理落果、枯枝落叶等,因为这些地方可能成为幼虫的藏身之所。在冬季,进行果园深翻,能有效地破坏桃小食心虫的越冬场所,让它们难以安全过冬。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可以引入桃小食心虫的天敌,像赤眼蜂就是它的天敌之一。赤眼蜂可以将自己的卵产在桃小食心虫的卵内,从而破坏其繁殖过程,达到减少虫口密度的效果。
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作用。不过在使用化学药剂时,果农们要谨慎选择,尽量挑选高效低毒的药剂,避免对果实品质和果园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而且要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施,注意喷施的时间和剂量。例如在幼虫孵化期进行重点喷施,能够更精准地消灭桃小食心虫。
同时,不同地区的果园可以互相借鉴经验。除了陕西大荔县的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办法,其他地区如果有成功的防治案例,也应该积极分享传播。只有这样,果农们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手段,减少这种害虫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果园的丰收。
来源:大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