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嘉兴市8名优秀劳动者代表赴京受奖。他们为嘉兴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各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嘉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庞卫华位列其中,是海盐县首位获此殊荣的非遗传承人。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嘉兴市8名优秀劳动者代表赴京受奖。他们为嘉兴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各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嘉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庞卫华位列其中,是海盐县首位获此殊荣的非遗传承人。
从学徒到工匠:
传统技艺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庞卫华,19岁时便以实习生身份进入沈荡酿造,从基层岗位干起,师从干颂声、姚惠强等传承人,历经质检员、生产管理等岗位,逐步掌握沈荡黄酒、沈荡酱油的传统酿造工艺,并在传承实践中不断改良技艺,解决了瓶底沉淀等各类复杂问题。
他坚持记录工作日志20多年,不仅记录制曲、浸米、开耙发酵等全流程生产过程,更详细分析天气、温度对酿造的影响,带领团队实现产品质量连续20多年100%合格率,助力“沈荡”品牌获评中华老字号、沈荡酿造获评省级非遗工坊。
如今,庞卫华建立的“师徒制”已培养出多名传统工艺技术能手,工作室获评“嘉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传承到创新:
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这些年来,传承人庞卫华几乎全年无休,全心全意致力于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并广泛开展各类非遗传播推广活动,显著提升了沈荡酿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将酿造技艺和科学原理融入趣味讲解,开设“酿文化”非遗进校园课程,为中小学生讲授传统工艺与工匠精神,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深入推动非遗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主导开发白酱油牛乳风味雪糕、酱油曲奇等爆款非遗衍生产品,结合沈荡酿造百年老墙元素设计特色印章、沈荡Townwalk攻略图,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掀起传播热潮,每年主持非遗体验、非遗研学等活动150余场,接待参观团队超8万人次。
从工坊到街区:
实现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在庞卫华主导下,“沈荡酿造”省级非遗工坊在传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创设众多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和文旅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4年,沈荡酿造立冬开酿仪式更是历史性地首次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三千余名游客前来共襄盛举,让非遗真正见人、见物、见生活,其普惠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庞卫华等传承人的接续努力下,非遗工坊的文旅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即将建成的沈荡酿造文旅街区,把特色非遗工坊串联进“书里文城·醉美沈荡”主题游路线路,将进一步打通沈荡古镇全域旅游地图,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接下来,海盐县将打造一个集研学展览、黄酒体验、产品营销、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构建沈荡酿造产销研新业态,为当地百姓拓展广阔的就业创业新空间,让沈荡酿造成为海盐一张亮丽的非遗名片,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来自:嘉兴非遗保护中心】
来源:嘉兴正春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