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它睡不了觉,年轻人誓死守护“阿贝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7:35 2

摘要:如果有人问你,这个卷边起球、发白褪色、看起来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布条是什么。你的答案会是——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卷边起球、发白褪色、看起来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布条是什么。你的答案会是——

虽然有些难以想象,但它确实是一个枕头套。

@兔子Jenny

只不过是一个已经有十几年工龄的枕头套。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它可能不仅承担过作为枕头套的基本职能,还会被它的主人放在手里反复把玩。

尽管已经历经无数次水洗、开线,遍布岁月蹉跎的痕迹,依然被留在身边。一摸即可享深度睡眠,并保持长期情绪稳定,堪称顶级褪黑素和绝佳静定剂。

这类几乎和主人一样大,外人眼里破破烂烂、甚至奇奇怪怪,但在主人那里享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东西,近年来被统称为:阿贝贝。

“阿贝贝”这种叫法火起来,最初是因为一名叫“西贡A猫”的网红,把自家小孩晒到了网上。视频里,小孩给自己的安抚巾起名阿贝贝。

@西贡A猫

其实更早的时候,阿贝贝在心理学上还有另外一种叫法,也就是“过渡性客体”,主要用于帮助儿童从分离焦虑过渡到安全稳定的状态。

理论上讲,对过渡性客体的依赖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但是,理论只是理论。现如今,很多成年网友也争相po出自己的“破烂”毛巾、枕套、玩偶:救命啊,我都28了还没戒掉阿贝贝!

是的,毛巾、枕套和玩偶是最常见的阿贝贝类型。然而,“作为日用品的毛巾、枕套、玩偶都是相似的,作为阿贝贝的毛巾、枕套、玩偶各有各的奇特。”

这类阿贝贝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旧。但它们可以旧得千奇百怪。

比如有网友就晒出了她已有30岁高龄的小熊。

从幼儿园一见钟情,软磨硬泡让妈妈买下来,到后期几十年如一日的磨搓,表面的毛绒绒已经被薅得面目全非,不得不再度依靠妈妈高超的修补“植发”技术,才能勉强维持形象。

@磨洋工1号技师

但如果不是这名网友主动说,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会意识到——

第一张图里这只白色毛绒玩具熊,和后面几张图里穿着棕色“野人风”衣服的、cosplay黑白花大熊猫的、充满摇粒绒质感但缺少一只鼻子的玩偶,竟然是同一只。

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两模两样。

@磨洋工1号技师

不过评论区倒是有很多网友共鸣。有人晒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猴子:哇,你也没鼻子。

但没鼻子自然有没鼻子的道理,帖主回复:没鼻子是因为这样方便我的鼻子拱它。

当然,上面这个阿贝贝和后面这些比,已经堪称是保存完好的程度。

就像这只“兔子”,因为破损太过严重,帖主发帖时候都要特别注明一句“真的不是故意吓唬大家”

@Xxxxxiao_77ch

据帖主所说,这只阿贝贝之所以这样,不仅是因为布料老化再也禁不住修补,更是因为它分得自己宠爱太多,已然成为家养小狗(不是玩偶)的“争宠对象”,才被咬得破破烂烂。

虽然帖主还有一只长相差不多的兔子,在图片里这只就好像兔界“纯元”,其他兔子长得再像也不过是“莞莞类卿”,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阿贝贝在她心里的地位。

比起玩偶,毛巾、枕套一类的东西更是“战损”重灾区。缩水打结的缩水打结,四分五裂的四分五裂。

就像这条原本是1.8*2米的棉絮,随着帖主长大,中学时先缩水成寄宿床大小,结婚后又缩水成枕头套大小。

在家随时随地不离手,棉絮上被掏出来的每一个洞都是帖主心理的舒适区

@pilipala

还有网友的阿贝贝历经多次迭代:初代五岁时候被妈妈扔了;二代六年级时候被妈妈扔了;三代自二代被扔之后开始工作,如今已是千疮百孔的模样。

甚至被主人自嘲“原来这是抹布啊我还以为是枕头套呢”

由于变成这样的三代阿贝贝实在过于脆弱,网友不得不在大学时启用第四代。

但因为三代还是舍不得扔,被网友偷偷藏在四代枕套里,露出一个角来时不时摸一下。角被摸断了还要自己重新补起来。

@石里初生

当然,也有一部分阿贝贝,其之所以显得“别具一格”,和旧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因为阿贝贝本身不走寻常路

比如有网友的弟弟小时候迷恋仙剑一,出去旅游路过一家卖各种剑的纪念品店,家长斥巨资为其购入一把,自此开始了白天踩着剑练御剑飞行,晚上搂着剑睡觉的生活。

这名网友则是如果看了恐怖片害怕到睡不着觉,就向弟弟借来放在床上防身,已经持续十几年。

还有网友的阿贝贝是一块手表,从小学戴到大学一直没坏。直到大学军训的时候临时摘下来几天,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没错,鉴于阿贝贝对自己的重要性,网友们普遍患有阿贝贝分离焦虑。

而且不止广大网友们,连尚雯婕都分享过类似体验。

她的阿贝贝是一条毛巾毯,大一去法国交流的时候,没有行李箱,只背一个背包,里面主要放的就是这条毯子。

只有摸着并且盖着特定质地、绒长绒短的阿贝贝,晚上才能睡得着觉。

参加《乘风》的时候,有一次在休息时间,手机支架砸下来打翻了牛奶,泼湿了阿贝贝,只能第二天送去干洗店。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在干洗店关门前把阿贝贝拿出来。

搞得尚雯婕濒临崩溃,从排练厅里跑出来,直接化身可云,就差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吓得郭碧婷在旁边直劝:我陪你一起去干洗店把他的门给敲开,无论如何帮你把阿贝贝“抢”出来。

除了上述“意外”导致的被迫分离,另一种情况就是出门在外。

于是为了避免阿贝贝分离焦虑、提高自身生活幸福感,网友们还成立了隐形的“阿贝贝互助联盟”:众多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想带去教室,可以先在朋友圈超绝不经意露出,再在课间见缝插针地给同学们分享阿贝贝的有趣照片。

潜移默化、步步为营,直到所有人都适应它的存在。连自己的人生规划都不如这个计划清晰;

@Nyeong_54(见过王嘉尔版)

如果要出远门,哪怕别的什么都不装,也要给阿贝贝腾出半面行李箱。

再不济,可以准备一个大容量纸袋或者托特包,给阿贝贝当专属舱位。自己舟车劳顿、磕磕碰碰没关系,阿贝贝一定不能受委屈;

@喻子安 @兔兔能吃一整天

退一万步讲,大号阿贝贝实在带不走,可以找一个小版替身。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揣进兜里,一起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ARIS

除此之外,阿贝贝还有一种属性——神圣不可侵犯性。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也包括男女朋友)有一个阿贝贝,最好不要对它轻举妄动或者妄加评论。

一名抖音网友就不小心洗了自己女朋友的阿贝贝——一条粉色运动裤,从而陷入被赶出家门的危机。

视频里,女生正气势汹汹地收拾着行李,听到博主“不就条破裤子吗”的说法后,“砰”地一脚踢上行李箱,转头就去厨房拿了平底锅冲出来找博主算账。

@啊哈包崽饭

评论区的网友一针见血:“你这句‘不就一条破裤子吗’相当于你女朋友把你游戏账号注销了还给你说‘不就一个破游戏’一个效果。”

虽然该博主也在视频里注明了“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真实情况是女朋友的阿贝贝是一个体积比较大的、上面有小毛球的物件,女朋友没事总爱盘它,于是博主准备给她修成个小点的,但里面反映的心态依然非常具有代表性——

想动阿贝贝,先过我这关。

和上面的视频类似,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帖,趁对象加班洗了他的阿贝贝。

为什么一定要在对象加班的时候洗?问就是平时不肯,说洗了就没那个味儿了。

照片中,原本的一条黄色被子,现在只剩下了发灰发白的丝状纤维。也无怪乎网友洗完之后半开玩笑地吐槽:洗的时候真想偷偷扔了,允许它在床上是我忍耐的极限。

@奶茶茶没有逻辑

但是,吐槽归吐槽,该网友也在评论区补充道,自己充分尊重对象有一个阿贝贝的事情,希望其他人也理性发言,切勿言语攻击。

而这种理解不仅存在于亲密关系当中,同样存在于陌生人之间。

萧山万象汇的广场上,有人遗落了一只jellycat的灰色长耳小兔。别人乍一看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有过阿贝贝的网友一眼就认出:这一绺一绺的蒜瓣毛,这专门别上的蓝色发夹,一看就是另外一只阿贝贝!

为避免小兔遭到风吹、日晒、雨淋,或者被其他人直接捡走,路过的网友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阿贝贝先带回自己家,又在网上发帖寻找失主。

帖子里,网友说,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有一只阿贝贝,自己也曾做过孩子,所以完全能想象到没有阿贝贝的难受。在评论区得到一片响应。

有人专门留下自己阿贝贝的照片,增加帖子热度,让帖子更有可能被失主看到;还有人帮忙提供线索,助力阿贝贝早日“回家”。

值得庆幸的是,时隔七天,这条“失物招领”终于被阿贝贝原来的主人看到,事件迎来happy ending。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成人阿贝贝的存在,针对这些大龄、脆弱的安抚物,还衍生出一个极为特殊的职业——玩偶修复师。

画面中,一位玩偶修复师正在把一只兔子小心翼翼地缝合起来。这只兔子已经陪伴了主人25年,但在一次清洗的过程中被不慎撕裂。

玩偶修复师要做的,不仅是挑选出颜色适配的缝合线,编织出细细密密的针脚,更是捡拾起玩偶所有者难以割舍的回忆,让它不要被遗落在生活的琐屑中。

@上海立新玩偶修复

还有网友不放心自己一身伤病的阿贝贝“出远门”,希望在当地找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最好在修复过程中还能接受“家属陪护”。

同一条帖子底下聚集了将近50个有同样需求的人。

但上述种种或有趣、或温暖的事件背后,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否定或哀伤。

有网友分享,自己曾经在小学的时候捡到一个史努比,一直陪伴到她中考前,甚至中考时都把它从家里带到了考场附近的酒店。不小心遗失之后,伤心了很久。也正是因为史努比的失踪,她也不再需要一个玩偶来倾听自己的心事。

而相比自己的遗失,不被理解则更令人难过。不少网友都提到自己的阿贝贝被父母丢弃的经历。亦或是自己因为有一个阿贝贝,与周围人不同,而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但事实上,阿贝贝的存在只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作为发生在私人领域的事情,只要不严重到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外部干预或强行戒断。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以及阿贝贝这个名词的广泛传播,才使此类对于安抚物的需求,有了一个更为直接且正当的出口。无论你身处何时、身居何地,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发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实际上,泛泛地讲,任何对我们的情绪能起到调节作用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作阿贝贝。它可以是一件旧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支音乐,甚至一阵风。

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到处都充满着焦虑和不安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爱与怀旧的个体。我们通过爱制造洪流中的锚,通过追忆往昔时光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那你呢,你曾经有过或依然有着阿贝贝吗?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