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科生填志愿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选学校!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透国内文科界的"扛把子"们,手把手教你避开选择困难症。
文科生填志愿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选学校!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透国内文科界的"扛把子"们,手把手教你避开选择困难症。
你肯定听过北大复旦的名字,但知道人家牛在哪吗?北大中文系上课能摸到甲骨文真迹,历史系学生动不动就去故宫库房看奏折原件。
复旦更绝,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大三就能进央视实习,专业的学生去年集体被APEC峰会挖去当志愿者。
这俩学校的食堂阿姨都能跟你聊两句庄子,教学楼随便撞个人可能就是个非遗传承人。
别以为武大只有樱花!他们法学院的学生大二就开始模拟法庭,去年有个团队直接杀进海牙拿了最佳辩手。
南大更神,搞了个"星空人文计划",天文系教授带着文科院学生用古代星图破解《山海经》里的地理密码。
这些学校虽然分数比清北友好点,但图书馆抢座可比春运还刺激。
师范院校可不是只会培养老师!北师大心理系的学生正在用AI测唐诗三百首的情绪曲线,华东师大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TikTok上教老外唱《青花瓷》直接火出圈。
上次去华中师大听公开课,历史系教授拿着VR设备带学生"穿越"到赤壁战场,东北师大的马院学生去年搞了场"00后话马克思"直播,弹幕刷得服务器都崩了。
学法学的注意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大二就组团给最高法写司法解释建议稿,去年有个提案真被采纳了。
西南政法的侦查学专业学生玩密室逃脱都是闭着眼通关的,他们上课用的案例全是真实卷宗改编的。
这两所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律所抢人都是带着年薪合同直接堵教室门的。
语言类院校的玩法更炫酷。
上外日语系学生参加漫展都不用请翻译,直接给日本声优当随身翻译。
北外那个传说中的小语种天团,去年给外交部输送了20个稀有语种人才。
他们的选修课清单里居然有"二次元文化翻译"和"游戏本地化实战",上课不是在同传箱里练手速,就是在给热门剧集配字幕。
新兴势力也不可小觑!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在城中村搞田野调查,去年帮政府改进了三个社区的改造方案。
厦大台湾研究院的学生玩转两岸青年论坛,有个大四生整理的民调数据被国台办点名表扬。
苏州大学设计系的学生承包了苏州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掌管着华南地区半数网红孵化机构。
选学校千万别被排名忽悠瘸了!去年有个姑娘660分死活要报北大考古,结果现在天天在三星堆挖土乐得不行。
还有个男生放弃985去了中国传媒大学,现在已经是百万粉丝的纪录片导演。
记住这三个黄金公式:书呆子去综合大学,孩子王冲师范院校,职业狂人就盯特色院校。
北京上海的实习机会是多,但合租地下室每月3000起。
成都、武汉这些新一线城市现在也有大把互联网公司扎堆,租房吃饭能省下一半开销。
文科生就业早不是"毕业即失业"的老黄历了!知道现在最抢手的新职业吗?游戏剧情策划、文化遗产数字修复师、元宇宙内容架构师——这些岗位文科生比理工科吃香。
我认识个武大哲学系的女生,现在在某大厂专门设计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年薪比程序员还高。
关键是要在大二就开始攒实习经历,别等到毕业才慌。
填志愿这事就跟谈恋爱似的,别光看家世背景,还得处得来。
去年有考生全家吵翻天,最后孩子自己拍板去了云南大学读民族学,现在跟着导师做东南亚边境贸易研究,天天朋友圈晒酸角糕和田野笔记。
记住,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看完这篇还拿不定主意的,赶紧去心仪学校官网扒拉扒拉课程表,说不定某门奇葩选修课就是你的命中注定。
说句掏心窝的话,当年我填报志愿要是有这么份指南,估计现在的人生副本能少走俩弯路。
别让分数框死了可能性,文科生的星辰大海,从来不在排行榜的数字游戏里。
最后友情提示:收藏这篇文章,明年这时候你会回来谢我的!
来源:唔去咯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