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农民做股东,群众嵌入产业链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8:07 2

摘要:自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祥云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在刘厂镇,泰兴公司通过探索实行基地经理合伙人模式,让农民做股东,深度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获得更多收益。

自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祥云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在刘厂镇,泰兴公司通过探索实行基地经理合伙人模式,让农民做股东,深度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获得更多收益。

在泰兴公司基地大棚内,付连慧正在查看蔬菜生长情况。十年前,她还是深陷贫困的建档立卡户。2014年,付连慧到泰兴公司上班,经过学习积累,她成长为“拈土知湿度、看色察病害”的“大棚专家”,并从一名普通工人一路晋升为小组长、业主、合伙人乃至基地经理。目前她负责公司150多亩蔬菜基地的生产管理,收入也较过去增加10几倍。她说:“现在我们土地流转到公司也有一部分收入,在公司上班,每个月也给我们结算工资,然后按照公司24%的分红给我们,收入很可观。”

泰兴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刘厂镇有5000亩左右的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目前种植30多个特色蔬菜品种,年产蔬菜5万多吨,其中一半供应滇西8州市,一半销往昆明及省外市场。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联农带农合作机制,从小组长模式、业主负责制、合伙人模式,到去年实行基地经理合伙人模式。据了解,以往的运营模式中,公司全额负担农资、种苗等成本,基地业主只管田间事务,利润分配占比不足10%。在新模式下,参与者出资一半,利润占比升至24%,公司负责农资供应、农技投入与统一销售。按照这个模式,公司从之前合作的业主中发展了14名基地经理合伙人。现在,他们从基础工人、小组长成为业主、合伙人、基地经理,由传统的农民转变为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技能型新农人。

泰兴公司通过内部培训和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引进新品种和种植技术。这一模式既能激发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还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所需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能人才。

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徐玲星说:“通过基地经理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还为我们蔬菜产量质量提质增效。通过我们这些基地经理的培养,把普通工人变为熟练工人,又变为专业工人,我们现在有固定工人352人。”

刘厂镇是祥云县一个全坝区镇,土地流转率接近90%,目前有种养殖业规模生产主体120户,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3家。2024年,全镇种植蔬菜6.01万亩,产值3.3亿元。镇政府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牵头建设大棚,委托合作社租给泰兴公司,每年按不低于政府投资额5%的比例支付租金,同时每年固定的土地租金也有600多万元,使基地周边4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得到充实。泰兴公司带动约650户农户就近到基地务工,每年支付工人工资1600多万元。

刘厂镇镇长邵丞说:“创新联农带农机制,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利益共享模式深化,引导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村庄变平台。2024年全镇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3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95元。”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

来源:祥云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