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亮的路灯下,一个清廋而矫健的身影在训练场上奔跑,一圈接着一圈,直到跑满10公里。这是他雷打不动的锻炼日常,奋楫前行的每一步都会留下与众不同的痕迹,以及生命与真相的意义。
明亮的路灯下,一个清廋而矫健的身影在训练场上奔跑,一圈接着一圈,直到跑满10公里。这是他雷打不动的锻炼日常,奋楫前行的每一步都会留下与众不同的痕迹,以及生命与真相的意义。
他就是黔西南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科长、警务一级技术主管、拥有痕迹检验副高级任职资格的慕容红焰。从警18年来充分发挥攻坚克难、打击犯罪的主力军作用,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优秀公务员5次,被公安部聘为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入选全国青年技术人才库、全省刑事技术专家库、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库。2025年4月30日,贵州省召开表彰大会,慕容红焰被表彰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这些“硬核”的荣誉背后,是慕容红焰的初心使然,更是秉承细致精致极致的担当实干。1986年出生于贵州兴仁的慕容红焰,从小爱管闲事,正义感满满,唯一的梦想就是长大之后当警察。填报高考志愿时,全都填了公安院校,最后顺利进入贵州警察学院学习刑事侦查专业。
2007年11月,慕容红焰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办案民警。由于队里痕迹检验人才青黄不接,入职不久的他又被选送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习痕迹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此走上痕迹检验不归路。
图丨慕容红焰与同事在现场提取脚印
在兴义市的一个命案现场,办案民警除了找到死者李某的尸体及表面比较干净的美工刀、锤子、扳手外,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民警调看周边街面摄像头后,发现男子张某与李某一同进入室内,两人系好友。然而,虽然研判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却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
正当案件侦办坠入僵局之际,慕容红焰在案发现场进出口大门的内侧门把手上发现一枚较浅的带血指纹。他在同事协助下,将门把手拆卸下,来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检验,从那枚带血指纹里确定了李某的血迹和张某的指纹。这样的铁证让张某再也无法辩驳,悔不当初。
抽丝剥茧,主动作为,慕容红焰全力以赴的不只是侦破各类案件,还要让那些并非案件的谜团真相大白。他坚定执着,一次次通过科学、精准、细微的痕迹检验,让人民群众信服,让自己得到心安。
图丨慕容红焰与同事在勘察现场
2019年,群众在兴义市一座大桥下发现拦腰断为两段的女尸,家属报警声称疑为他人加害所致。接警后,办案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勘查发现尸体处于桥下河床边沿,周边的水中沙泥、沙滩均无足迹,也无多余血迹和零星人体组织散落地表,河床距离桥面近百米。民警初步判断,现场符合个人轻生跳桥高坠或他人加害后抛尸桥下的特征。
慕容红焰赶到后,进一步做了现场勘验和初步尸检,根据尸体腰部不规则且较为粗糙的断面,提出了独到的判断:“尸体极有可能是在快速坠落的过程中碰到了比较坚硬且锋利的阻拦。”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启用无人机,从桥面上空对焦尸体落点,逆向溯源,看到右侧桥面下方五六十米处的崖壁上,有一处向外凸出的锥状岩石,且有小灌木朝大岩石下方倾倒。
随后,慕容红焰在桥面护栏发现了女子遗留的多处指纹。“其分布形态符合常人翻越护栏特征。在将该位置与崖壁上凸出的岩石和尸体作比对后,发现总体呈垂直线,与后续使用激光笔所作的三点试验结果相吻合。”尽管如此,慕容红焰还是觉得验证不足,他再次勘查河边灌木,在树叶上发现细微的肌肉组织,与上方凸出的岩石、倾倒的灌木也呈直线。这与民警调查到的死者生前失恋有轻生意向相吻合,死者家属方才认可。
近年来,慕容红焰埋头苦干,默默耕耘,积极参与重大、疑难案事件现场勘查,提取重要痕迹物证,带领团队运用手印比中支撑破案265起,运用足迹比中支撑破案136起,运用声纹比中支撑破案148起,运用新技术检验比中支撑破案458起,成功找回21名被拐儿童。
苦心孤诣,硕果累累。在刑事侦查和痕迹检验的征途上,慕容红焰还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在全国公安机关基层革新大赛、“双十创新”大赛中,他都取得优异成绩,其主持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多个科研课题,在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竞争脱颖而出。特别是他主研发的新型生物物证熏显装置、便携式生物物证熏显装置等4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填补了黔西南州刑事科学技术科学发明创造领域空白,助力黔西南公安刑事侦查部门对案件中的微量检材检出率提高24%,指纹发现率提高19%,在降低案件侦办成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END-
作者:殷选择
编辑:陈 姗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