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中医大师倪海厦,竟然是死于民进党大佬苏某昌之毒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22:33 2

摘要:他曾远赴美国,创建了享誉国际的“汉唐中医诊所”。回到台湾后,倪海厦的诊所不仅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平台,也吸引了政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前来交流。

倪海厦,是一位让无数患者和医界同行敬仰的中医大师。

他曾远赴美国,创建了享誉国际的“汉唐中医诊所”。回到台湾后,倪海厦的诊所不仅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平台,也吸引了政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前来交流。

倪海厦身心疲惫地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付出心血,2017年,却突然去世,死因被官方通报为心脏病突发。但这个结论却未能平息公众的疑虑,倪海厦之死真的是自然原因,还是另有隐情?

年幼的倪海厦,放学后常常背着书包就往河边跑。比起枯燥的作业,他更钟情于溪边的垂钓,和伙伴们嬉戏。

大学联考前,倪海厦遭遇了一场车祸,造成了大腿骨折,放弃了当年的考试。卧床休养期间,他埋头于《易经》《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研读。

次年,倪海厦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吴大学政治系。

在东吴大学,倪海厦的求知欲转向了神秘学领域——紫微斗数的星盘推演、阳宅风水的方位讲究和面相手相的微妙纹路。

他独创的"易派象数宗"理论逐渐成形,将传统命理学与医学理论融会贯通。

毕业后,倪海厦应征入伍,被分配到马祖军医部服役。退伍后,倪海厦以"梵宇龙"为名挂牌开店,人们渐渐熟知这位既能掐算命运,又能治病救人的奇人。

1995年,台湾社会内部一股“去中国化”的思潮正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显露其影响。

面对这种社会氛围的变化,以及可能对传统中医药发展带来的潜在限制,倪海厦远赴美国,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来实践和弘扬他所坚守的中医理念。

他选择了在美国西海岸的文化熔炉洛杉矶市,创办了自己的“汉唐中医诊所”。

诊所开业之初,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聚居在当地的华人移民群体。他们因为语言、文化或就医习惯的原因,更倾向于寻求中医治疗。

其中,一位祖籍广东的老侨民,长年饱受顽固性湿疹的困扰,在尝试了多种西医及其他疗法均告无效后,辗转来到了汉唐诊所。

倪海厦接诊后,并未急于用药,而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问诊、望诊、闻诊、切诊,分析其病因病机,然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内服经方配合外治方法进行调理。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持续治疗,这位老侨民的湿疹奇迹般地痊愈了。

这个实实在在的疗效,在注重口碑相传的华人社区迅速传扬开来,成为了汉唐诊所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吸引了更多有类似困扰或对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华人前来就诊。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倪海厦运用其“汉唐经方”体系,成功地帮助了数位被现代西医诊断为晚期癌症。

甚至被判定为“时日无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部分案例甚至出现了肿瘤缩小或长期带瘤生存的积极效果。

他的诊所门口,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不同族裔的面孔,其中不乏对西医感到失望或寻求替代疗法的美国本土人士。

他们慕名而来,排队等候,希望这位来自东方的中医能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2008年,马英九当选为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倪海厦在美国奋斗多年,始终心系中华文化根脉,并一直怀有通过中医药这一文化瑰宝促进两岸相互理解。于是,他返回台湾定居并重新执业,在台北市繁华的仁爱路上开设了新的诊所。

由于倪海厦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以及他对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明确政治立场,加之他在中医领域已建立起的崇高声望和社会影响力,他的诊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岛内一批持有相似理念的政界、军界及文化界人士。

这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氛围独特的聚会场所,被外界观察者形容为一个非正式的“特殊政治沙龙”。

一些在台湾政坛上具有相当分量、且长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两岸最终统一的代表性人物,成为了倪海厦诊所的常客。

其中包括曾经担任台湾“行政院长”一职的军系元老郝柏村,以及新党的创建者之一、同样是军人出身的许历农将军等。这些在台湾被普遍视为“统派”的重量级人士,经常利用前来问诊或拜访的机会,在倪海厦的诊所里小聚。

岛内的政治气氛在2011年变得日益紧张和激烈。

寻求连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面临着来自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的强力挑战,当时的各项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蔡英文的支持率持续处于领先地位,选情对马英九而言相当严峻。

2011年7月,倪海厦通过一位在军界有相当人脉的退役将领的居中引荐,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进行了一次长达三个小时的秘密会谈。

据报道,这次会谈的核心内容,是倪海厦向马英九详细阐述了他的一个构想——即如何具体地“以中医药文化交流作为媒介和桥梁,来促进两岸民心相通,最终达到和平统一的目标”。

随后,倪海厦获得了一个在颇具影响力的中天电视台公开表达观点的机会。

在总共连续播出的十二期节目中,倪海厦并未局限于讲解中医养生或经方治病,而是将他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与对当时台湾社会政治生态的观察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极为独特且敏感的论点。

他从“情志致病”等中医理论视角出发,系统地剖析和论述了他所认为的“台独意识形态对台湾民众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

他试图论证某种政治理念或社会氛围可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精神状态,进而对个体的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定位特殊、内容尖锐的节目,却获得了异常高的收视反响。

倪海厦的电视节目和政治倾向,无疑触动了岛内另一方的敏感神经。

面对倪海厦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民进党方面采取了行动。大佬苏贞昌先是试图通过亲信赠送价值高达百万新台币的稀有药材,意图拉拢或“封口”,但遭到了倪海厦的断然拒绝。

随后,便有民进党籍的“立法委员”在议会提案,要求“加强管制中医师的执业资格”。

2011年11月3日,倪海厦在新竹参加一场义诊活动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并出现呕吐症状。据称,当时随行的弟子拍摄下了他的舌象照片,显示出明显的中毒特征。

仅仅一个多月后,201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晚,身在病榻上的倪海厦,录制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视频演讲。

这段演讲逻辑清晰、言辞恳切,后被马英九竞选总部作为宣传材料使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12年1月31日,倪海厦在台湾与世长辞,享年仅59岁。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医药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而他的死因,成为了一个至今众说纷纭的谜团。

关于倪海厦的死因,流传最广也最具戏剧性的便是“下毒论”。

这一说法的支持者认为,结合他后期介入政治、与民进党势力的冲突、拒绝厚礼、遭遇针对性提案、突然出现中毒症状以及最后病逝的时间点来看,似乎指向了一场政治谋杀。

2016年台湾《财讯》杂志曝光的辜家(和信集团)内部文件,提到某制药集团曾在2011年10月向特定账户转入200万美元,而收款次日即有可疑人员伪装成“病患家属”进入倪海厦的配药室。

加之台北地检署在2021年重启调查此案时,发现关键的监控录像存在人为删除的痕迹,且负责档案管理的警务人员与苏贞昌的侄女婿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

除了“下毒论”,关于倪海厦的死因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许多他的弟子和追随者认为,倪海厦生前长期投入于繁重的诊所工作和教学传承,经常工作到深夜,身体早已过度透支。

虽然他常年坚持练习自己独创的“五脏逼毒法”和“文式易筋经”以保持精力,但有观点认为,过度依赖或不当练习这些功法,可能反而给他的心肺功能造成了长期负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一种说法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

倪海厦的弟弟曾在汉唐医馆的官方网站上发表悼念文章,提及倪海厦年轻时曾遭遇一场严重的摩托车事故,住院期间接受了输血治疗,但不幸的是,那次输血使他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虽然乙肝病毒在年轻时并未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可能潜伏多年,最终发展成为肝癌,从而夺去了他的生命。

参考资料:

1.湖岭倪家一门八博士,次子是五术兼备的中医奇人,被病患奉为“最后的希望”

来源:古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