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城多次迁移:唐朝初期都城在长安,唐高宗时因吐蕃入侵迁至洛阳,武则天称帝后再次定都洛阳,唐中宗时才迁回长安。
1、皇室血统多元: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鲜卑族人,唐朝皇室通过与少数民族通婚,形成多元血统。
2、都城多次迁移:唐朝初期都城在长安,唐高宗时因吐蕃入侵迁至洛阳,武则天称帝后再次定都洛阳,唐中宗时才迁回长安。
3、不良人真实存在:不良人是唐代官方秘密治安机构,负责侦缉逮捕,成员多为戴罪之徒或舍人家奴,首领称“不良帅”。
4、女性参政特例:武则天是中国唯一女皇帝,其统治期间推动科举改革,女性可参与政治但无法直接参加科举。
5、绢帛作为货币:因铜钱不足,唐朝以绢帛(如绢、布)作为主要货币,尤其在安史之乱后,绢帛广泛用于交易和赋税。
6、夜市的雏形:唐朝中期出现“鬼市”,多在坊内或海滨夜间交易,后期逐渐合法化,南方城市尤为繁荣。
7、冰商与避暑:唐代出现“冰商”,冬季藏冰夏季售卖,宫廷使用“凉殿”降温,民间流行冷饮如“冰雪冷元子”。
8、胡饼风靡长安:胡饼由西域传入,皇室赏赐胡饼成为风尚,民间有素胡饼和肉胡饼,甚至发展出蟹黄毕罗等变种。
9、女性妆容独特:唐代女性流行“斜红”(面颊月牙形妆饰)、“面靥”(酒窝处点缀)、“花钿”(眉间装饰)等妆容,起源于三国传说。
10、马球盛行:马球是唐朝皇室和贵族的流行运动,女性也可参与,甚至作为军队训练项目。
11、音乐舞蹈融合:宫廷音乐吸收波斯、阿拉伯元素,《霓裳羽衣》舞为代表,民间舞蹈如“胡旋舞”风靡一时。
12、火药初步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如火药箭,但主要用于民间烟火,未大规模普及。
13、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包含医德、各科病症和养生方法,被尊为“药王”。
14、印刷术萌芽:唐代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推动了文化传播。
15、信鸽传书:唐代开始用信鸽传递信息,但主要用于军事或特殊场合,尚未普及。
16、借贷契约严格:唐代借贷需书面契约,明确金额、利率、担保,保人需代偿债务,法律对违约有严格处罚。
17、皇帝的爱好:唐玄宗精通音律,曾亲自教授乐工;唐僖宗热衷马球,称“若考马球进士,必为状元”。
18、杨贵妃的体重:杨贵妃以丰腴著称,但史书记载其身高约1.64米,体重约69公斤,符合唐代审美。
19、长安的国际化:长安居住着大量外国人,包括波斯商人、日本留学生、西域使节,设有专门的“蕃坊”。
20、唐太宗的书法:李世民擅长书法,尤爱王羲之,曾派萧翼从辩才和尚处骗取《兰亭序》真迹。
21、武则天的新字:武则天自创17个新字,如“曌”(日月当空)作为自己的名字,体现其政治野心。
22、唐代的离婚:唐代允许夫妻协议离婚,称为“和离”,女方可保留嫁妆,再嫁不受歧视。
23、茶文化兴起:陆羽著《茶经》,推动茶文化发展,唐代茶税成为重要财政收入。
24、唐代的外卖:长安有“逐便卖之”的流动食摊,提供“立办”(快餐),甚至可送外卖。
25、唐代的化妆品:女性使用“口脂”(口红)、“铅粉”(粉底),配方中含香料和动物油脂。
26、唐代的冷饮:除冰商外,长安街头有“饮子”摊,出售薄荷水、绿豆汤等解暑饮品。
27、唐代的围棋:围棋在唐代成为文人雅好,唐玄宗设“棋待诏”,王积薪著《围棋十诀》。
28、唐代的杂技:宫廷和民间有“走索”“顶竿”“吞火”等杂技表演,称为“百戏”。
29、唐代的服饰:男性流行“幞头”(头巾)和圆领袍,女性穿“襦裙”,外罩“帔帛”,胡服一度风靡。
30、唐代的驿站:驿站系统发达,全国约1600个驿站,传递公文和物资,快马日行300里。
31、唐代的天文: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制成《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32、唐代的建筑: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大明宫含元殿规模宏大。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
来源:人文历史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