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级科学期刊《Nature》刊出的最强大“算命”大模型Life2vec说起:当硅基归纳遭遇五行演绎,谁更能洞悉人生百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06:56 3

摘要:从我个人视角看(搞命理的应该不会去扒论文,看论文的少有学命理的),

人类对命运的探寻,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西方科学以其严谨的实证精神,

试图从海量数据中“归纳”出生命的规律;

而东方智慧,特别是中国传统命理学,

则以其独特的“五行生克”为基石,

层层“演绎”出人世间的万千气象。

顶级科学期刊《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上一篇利用AI预测人生命运的论文,

让我陷入思索,

从我个人视角看(搞命理的应该不会去扒论文,看论文的少有学命理的),

再次将这两种迥异的认知范式,即“归纳”与“演绎”,

推向了碰撞与对话的前沿。

这不仅是科技的突破,

更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一次深刻对视。

01

当前顶尖科学工作:Life2vec模型的归纳能力

这篇论文的标题是《Using sequences of life-events to predict human lives》,

意为“用人生事件的序列来预测人类生活”。

可以想象一下,丹麦的科学家们像一群辛勤的织工,

他们收集了近600万国民数十年的生命丝线——教育背景、职业轨迹、健康记录、收入变动、婚丧嫁娶……每一条丝线都记录着真实的人生片段。

然后,他们运用名为“life2vec”的AI模型

(一种Transformer算法,也是当前诸多大模型,如GPT的底层算法),

将这些丝线巧妙地编织起来。

AI的“织造”过程,是典型的归纳思维的极致体现。

它并不预设任何先验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观察”数百万份真实的人生样本,

从庞杂无序的数据中自动寻找模式和关联。

比如,AI可能会发现:

A:早期教育水平高+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保持良好健康习惯→晚年生活质量较高的概率显著提升。

B:童年经历特定负面事件+青年时期职业不稳定+ 缺乏稳定社交支持 →中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

AI通过学习海量的“如果……那么……”(if-then)的经验性关联,

构建起一个复杂的概率网络。

它可以告诉你,具备某些特征的人群,

其未来走向某种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种力量,在于其“眼见为实”的经验积累,

数据量越大,学习越充分,

其归纳出的模式就可能越接近现实的某种侧面。

正如论文所示,life2vec在预测早逝风险、甚至性格特质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能力。

具体来说,它可以做下面几件事。

第一个功能,预测“大事件”的可能性:

研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

模型在预测早逝风险(比如未来四年内是否可能去世)方面,

表现居然相当不错,

准确率超过了以往很多传统模型。

当然,这只是概率预测,不是定数!

第二个功能,洞察性格特质:

模型能根据你过去的人生轨迹,

预测一些性格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你在回答性格问卷时,

对某个具体问题(比如“我是否合群”)的认同程度。

第三个功能,理解人生的“近义词”:

AI通过学习,能理解不同人生事件之间的关联。

比如,它知道收入是连续变化的,

第79百分位的收入,和第78、80百分位的收入最接近。

它也知道,“旅行顾问”这个工作和“航空业”这个行业概念是相关的。

甚至,一些在标准分类里不挨着的疾病代码,

如果经常伴随出现,AI也能发现它们之间的隐藏联系。

说实话,翻译成命理语言,

这不就是预测人生的几件大事:

寿夭、性情、富贵,

看看,顶尖科学已经来到了玄学领域了。

02


传统命理的“五行棋局”:从抽象原理到万象演绎

与AI的“自下而上”的归纳不同,

中国传统命理学(如八字、紫微斗数)则展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演绎思维。

其基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哲学抽象——阴阳五行学说。

宇宙模型的建立(公理设定):

命理学首先设定了一个高度凝练的宇宙模型。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五行),

(为什么是五行,不是四行、六行,请参考我公众号最初的几篇文章,

如:“为什么要用五行学说做预测”,

粗略来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

从更高的四维世界才可以窥探我们的命运轨迹,

而只有五点,才能决定一个复杂的四维空间中的立体)

五行不仅仅是具体的物质,

更是五种能量状态、五种运行趋势、五种抽象性质的代表。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与“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的动态平衡关系。

模拟人世关系(逻辑推演):

在此基础上,

命理学将这套抽象的生克模型“投射”到人世间的种种关系上。

日主为核心:

以出生日的“天干”代表个体自身(日主/我)。

六亲与十神的定位:其他与“我”产生五行生克关系的天干地支,

便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心理象征意义。

例如:

生我者为“印绶”(如母亲、学识、庇护)。

我生者为“食伤”(如子女、才华、表达)。

克我者为“官杀”(如上司、丈夫(对女命)、压力、约束)。

我克者为“妻财”(如妻子(对男命)、财富、掌控)。

同我者为“比劫”(如兄弟姐妹、朋友、竞争)。

这些“六亲”和“十神”的定位,

完全是基于五行生克这一根本法则演绎出来的。

推演人生百态(具体应用):

有了这套基本框架,

命理师便可以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特定时空信息(生辰八字),

分析其命局中五行的旺衰、十神的力量与配置、大运流年的介入等,

进而演绎出其性格特征、运势起伏、事业财运、婚恋家庭等方面的种种可能性。

这种演绎思维的特点在于,

它从少数几个核心公理(阴阳五行生克)出发,

通过严密的(在其体系内的)逻辑推理,

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解释和预测万千现象的完整体系。

其力量在于其理论的自洽性和解释的普适性(在其文化语境内)。

03


归纳与演绎的碰撞:AI与命理的“对话”

AI的“数据织锦”与命理的“五行棋局”在此相遇,

自然有所碰撞和对话。

AI 是归纳思维,

更擅长回答“是什么”和“有多大可能”。

它通过数据告诉你,

某些现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的强度。

但它往往难以解释这种关联背后的深层因果机制,

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命理是演绎思维,

则试图回答“为什么”。

它试图从其核心的宇宙观和生克法则出发,

为人生现象提供一个符合其理论框架的解释。

尽管其解释的科学性在当代科学角度看来有待商榷,

但它提供了一种“意义”的赋予和理解的框架。

毕竟,科学的发展还是要有点时间的,

命理的源流在前面已经讲过,

是鬼谷子,李虚中,陈抟,徐子平,白玉蟾等众多仙人,

站在高维视角直接给出答案的学问。

AI的能力受限于所拥有数据的质量和广度。

如果数据存在偏见,或者某些关键变量未被纳入,

其归纳出的结论就可能失之偏颇甚至错误。

AI难以处理“数据之外”或“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

命理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边界,

则受限于其核心理论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如果五行生克模型本身与现实世界的复杂运作机制存在较大偏差,

那么基于此的演绎就可能与事实相去甚远。

当然,目前看,这一核心理论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作为研究命理的人来说,

我非常欢迎Life2vec这样的研究,

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命运”这一古老命题:

比如,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能极大的提升识别命运的效率,

今后或许也能构像阿尔法狗一样,

为下棋者(算命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或验证工具。

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

来检验某些命理学论断在统计学上的有效性?

反过来,传统命理学中蕴含的对人性、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以及其系统性的思维框架,

也能够为AI模型的构建和解释提供一些启发。

AI模型欠缺的就是可解释性,

如果给它赋予阴阳五行框架,

恐怕会极大的提升预测精度和可解释性。

04


结语

总体来说,AI的“赛博算命”以其强大的归纳能力,

为我们揭示了人生轨迹中隐藏的统计学密码;

而传统命理则以其独特的演绎智慧,

提供了一套理解宇宙与人生的象征符号系统。

它们如同两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命运长河的复杂地貌。

对于个人的认知来说,

真正的智慧或许不在于偏执于某一种“真理”,

而在于理解不同认知范式的优势与局限,

在冰冷的数据与温情的人文之间,

在严谨的归纳与圆融的演绎之间,

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毕竟,无论算法如何精进,命盘如何昭示,

那支书写人生脚本的笔,

最终还是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来源:渊海探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