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柔性热电器件既能发电又能制冷,还能自愈、可组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09:13 1

摘要:大家好!今天一起来了解一种具有集成冷却和加热功能的自愈柔性热电器件。它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个人热管理领域有着巨大潜力,能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转换。不过目前这类器件面临诸多挑战,像功能模块扩展困难、组装不便等。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科研人员是如何突破这些难题的。

大家好!今天一起来了解一种具有集成冷却和加热功能的自愈柔性热电器件。它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个人热管理领域有着巨大潜力,能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转换。不过目前这类器件面临诸多挑战,像功能模块扩展困难、组装不便等。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科研人员是如何突破这些难题的。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CD-TED的设计与制备

这种热电器件叫CD-TED,以往的热电器件用焊接金属电极连接热电腿,存在机械灵活性差和电阻高的问题。而CD-TED把热电腿嵌入二硫键交联聚氨酯(DSPU),用液态金属电极连接,形成电串联、热并联的结构,电阻仅3.18Ω。

科研人员还采用了选择性封装策略,用碳纳米管掺杂的DSPU(CD)封装液态金属电极,减少了电极处DSPU的局部热阻,使热电腿两端的温差提高了185%,热电性能提升了171%。同时,他们还优化了封装层厚度,综合考虑性能和实际应用,选择了1mm的厚度,并且确定填充因子为26%时输出功率最佳。

在制备过程中,先倒入纯DSPU制作绝缘中心层,交替嵌入p/n热电腿并用液态金属电极连接,再用高导热的碳纳米管掺杂DSPU封装液态金属电极,其余部分用普通DSPU封装。虽然这次是手动组装验证技术效果,但未来可以用自动化设备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CD-TED自愈能力出色,受损后,DSPU和液态金属的特性让断裂面能迅速重新结合,恢复机械和电气功能。它还非常灵活,能随意扭转、弯曲,贴合各种不规则表面,比如人的手臂。

二、CD-TED在不同条件下的热电性能

为测试CD-TED给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的能力,科研人员用50对p/n热电腿的器件进行实验,在5-30K的温差下测试其电压输出和发电性能。结果显示,它的开路电压最高可达258mV,输出功率最大为5.55mW,足以给助听器、健康监测器等供电。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普通DSPU热导率低,会阻碍传热,而CD能有效减少热耗散,使热电腿两端温差达到15.21K,是未选择性封装器件的1.85倍。这使得CD-TED的热电性能大幅提升,开路电压比未封装的高64%,功率密度高171%。和其他先进的柔性热电器件相比,CD-TED的归一化功率密度达到3.14μW⋅cm−2⋅K−2,表现十分优异。

而且,CD-TED在低温和潮湿环境下性能也很稳定。在冷冻环境中,即使温度降到-50°C,开路电压仍能保持在14mV左右;测试环境湿度在45%-95%变化时,开路电压几乎不变,这得益于DSPU封装层良好的疏水性。

三、CD-TED的机械稳定性和热可靠性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机械稳定性和热可靠性非常重要。科研人员对CD-TED进行了循环弯曲测试,在x和y方向弯曲半径为1.5cm的情况下,经过2000次弯曲循环,其电压和功率与初始值的比值保持稳定,电阻变化率也在5%以下。

CD-TED的弯曲刚度和拉伸性也很出色,能以很小的力弯曲,弯曲半径可达3.8mm,不同弯曲半径下电阻几乎不变。它的拉伸性也不错,最大应变25%时仍能保持稳定和功能,在10%应变下拉伸2000次性能也没有明显下降。

在热可靠性测试中,160分钟内输出功率和内阻都很稳定。把它戴在人手臂上测试发现,佩戴者坐着和工作时,CD-TED能分别产生7.5mV和13.5mV的开路电压,说明它能利用人体热量为低功耗可穿戴设备供电。不过,自然对流下热电腿两端的平衡温差只有约1K,可以通过增加热电腿高度或改变填充材料来提高温差,进而提升输出性能。

四、CD-TED的自愈性能

CD-TED的液态金属电极流动性和DSPU网络内化学键的重组,赋予了它出色的自愈特性。DSPU材料的自愈机制是其内部的共价键(二硫键)和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氢键在室温下短时间内自愈效率高,之后主要靠基于IP的链段插入芳香族二硫键复分解产生的内聚力实现进一步自愈。实验显示,DSPU材料切割后重新组合,2小时后性能曲线就和原始材料基本重合,而且存储两周后自愈效率也没有明显下降。

在实际测试中,CD-TED给集成升压电压转换器和发光二极管(LED)的电路板供电,当器件被切断时LED熄灭,重新组装并在室温下放置一小时后,CD-TED自愈,LED再次亮起。自愈后的器件灵活性和原器件相当,经过2000次弯曲循环电阻也没有明显变化,输出电压也和自愈前一致。

五、CD-TED的模块组装

CD-TED不仅能自愈,还具备模块组装潜力。把九个单独的CD-TED模块组装成新器件,只需切断设备终端露出液态金属电极,让它们接触就能完成组装。新组装的器件功能完好,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很好。而且,随着组装模块增多,开路电压线性增加,说明这种组装方式可行,还能保持性能完整。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通过串联或并联模块,定制器件的形状、结构、输出电压和功率。

利用珀尔帖效应,CD-TED还能用于冷却。搭建塔状结构可以增强冷却能力,两层热电层的CD-TED冷却效果较好,虽然比单层的灵活性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三层及以上会影响灵活性,不适合可穿戴应用。通入直流电后,电流越大,器件冷端和周围环境的温差越大,两层塔状结构的器件在电流达到0.8A时,最大温差可达6.2K。并且,模块组装和塔状结构相结合,能让热电设备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满足不同的弯曲需求。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开发的CD-TED是一种创新的热电设备,它灵活、能自愈,还可以模块化组装,性能十分出色。用碳纳米管掺杂的自愈材料选择性封装液态金属电极,提高了热电腿的传热效率,同时保持了自愈性能,使功率输出比未封装的器件大幅提高171%。有限元分析也验证了这种材料对传热能力和热电性能的提升作用。

CD-TED的这些特性拓宽了柔性热电器件的应用范围,在可穿戴能量收集和温度调节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科研人员会继续优化设计,在保持自愈能力和灵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输出性能,让这类器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七、一起来做做题吧

1、关于 CD-TED 设计与制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焊接金属电极互连 TE 腿

B. 选择性封装策略降低了 TE 腿两端温差

C. 最终选择 1mm 厚的封装层

D. 填充因子对输出功率无影响

2、CD-TED 的热电性能表现为

A. 最大开路电压为 156.5mV

B. 功率密度比 D-TED 低

C. 在低温和潮湿环境下性能不稳定

D. 选择性封装提高了热电性能

3、在机械稳定性和热可靠性方面,CD-TED

A. 弯曲 2000 次后性能显著下降

B. 弯曲刚度大,不易弯曲

C. 拉伸应变超过 25% 时性能稳定

D. 热可靠性测试中输出功率稳定

4、关于 CD-TED 的自愈合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 仅由液态金属电极决定

B. 自愈合后性能大幅下降

C. 室温下 2h 内主要靠氢键实现自愈合

D. 自愈合后无法再弯曲

5、CD-TED 的模块化组装特点包括

A. 组装后性能下降

B. 只能进行单层组装

C. 可根据需求个性化组装

D. 无法用于冷却应用

参考文献:

Sun, X., et al. Modular assembly of self-healing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devices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and heating capabilities. Nat Commun 16, 4220 (2025).

来源:知识泥土六二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