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当96 岁的张奶奶(化名)来到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起搏器程控门诊复查时,整个人精神矍铄,步伐虽显缓慢却十分稳健,与9个月前入院时的危急状态判若两人。
在日照心脏病医院
每一次心跳的律动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 96 岁老人
经由左束支起搏让生命重启的故事
这份“新生答卷”背后
是医学的力量与医者的担当
01复查惊喜,生命重启后的蜕变
近日,当96 岁的张奶奶(化名)来到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起搏器程控门诊复查时,整个人精神矍铄,步伐虽显缓慢却十分稳健,与9个月前入院时的危急状态判若两人。
回想起当时,这位世纪老人曾因严重心衰命悬一线,家属忧心忡忡,而如今,复查数据显示:张奶奶的BNP从入院时20511pg/ml降至800pg/ml,心衰指标明显改善,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曾经脆弱的心脏,如今正有力地跳动着,为她的生命持续供能。
02深夜警报:96岁老人命悬一线
时间回拨至2024年8月,张奶奶夜间突发胸闷气促,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咳喘,根本无法平卧。家人见状,急忙将她送往附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更为棘手的是,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意味着张奶奶的心脏不仅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鉴于张奶奶极高的年龄和复杂病情,当地医院建议转院治疗。于是,家属紧急将张奶奶转入了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
03病情复杂,医疗团队迎难而上
入院后,心衰中心主任高婷雯博士第一时间详细了解了张奶奶的病情。患者急性起病,本身就患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此次又因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入院,情况极为危急。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进一步加重了心力衰竭的程度。对于这样一位高龄患者,任何治疗措施都需要慎之又慎。
医疗团队迅速制定了初步治疗方案,给予控制感染、抗凝、止咳平喘、改善心衰等药物对症治疗,张奶奶的病情暂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势在必行。
然而,为96岁的老人实施这样的手术,风险不言而喻。老人的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差,术中、术后都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老人基础存在心力衰竭,传统的起搏技术会进一步加重心衰程度,必须采用生理性的左束支起搏。这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复杂程度。
04生命重启:生理性起搏让九旬心脏重获节拍
经过多日的精心调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张奶奶病情相对稳定后,心内科第二主诊组医疗团队决定为她实施左束支起搏。手术当天,高婷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电生理标测选取电极位置,成功将起搏电极植入左室面下的左束支区域,测试各参数良好。这场持续110分钟的生命护航,仅在老人锁骨下留下3cm的微小印记,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张奶奶的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心衰指标逐渐改善,她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出院时,老人的孩子激动的说:“老母亲在如此高龄重获新生,多亏了医护人员的救治和细心护理,太感谢日照心脏病医院了!”
心尖上的守护:攀登高龄心衰救治新高地
据文献检索,为96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双腔起搏器植入,特别还是左束支起搏,在国内属极高难度病例。心衰中心通过术前脏器功能精准评估、术中生理性起搏技术应用、术后加速康复整合照护,已成功帮助多位高龄患者重获生机。
当96岁老人重新触摸到生命的脉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突破,更是有温度医疗的最好诠释。"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高婷雯强调,"我们正打造'全生命周期心衰管理平台',从早期预警到终末期救治,从规范化药物治疗到CRT-D、CCM、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术,例如TAVR、TEER、三尖瓣环缩等,让更多高龄患者突破‘年龄禁区’,守护每一颗心脏的正常跳动。”
来源:C妹综艺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