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五一、端午至升学季都是宴席消费高峰,都是白酒行业最激烈的战场。在消费理性化、场景碎片化的当下,这场混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价格竞争,演变为一场覆盖品牌、服务、渠道的全面战役。
白酒五一促销内卷背后的行业变局。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每年五一、端午至升学季都是宴席消费高峰,都是白酒行业最激烈的战场。在消费理性化、场景碎片化的当下,这场混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价格竞争,演变为一场覆盖品牌、服务、渠道的全面战役。
今年五一期间,从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到各个区域酒企,无一不在宴席市场押注重兵——但是,这场看似热闹的争夺背后,隐藏的不仅是行业增长焦虑,更是白酒消费逻辑的深层重构。
大家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白酒品牌的宴席促销手段已从单纯的降价、赠酒,进化到“送黄金”“包蜜月旅拍”甚至“庄园游”的定制化服务。“婚宴促销”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茅台1935赠送三亚蜜月之旅,4月26日至30日,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天涯海角·盟誓山河”茅台1935三亚蜜月之旅在海棠湾茅台度假村盛大启航,以山海为盟、以爱情为誓,共同开启一段沉浸式、仪式感满满的浪漫旅程。
五粮液推出价值近5万元的婚典礼包,开瓶扫码第八代五粮液,就有机会获得第27届中国国际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名额,赢取价值49999元每人的“百年好合”豪华礼遇……
上述看似“跨界”的促销策略,实则暗含两个行业信号:一是白酒消费的“面子属性”正在从产品向服务延伸;二是品牌试图通过情感附加值争夺年轻消费群体。
传统白酒宴席用酒的核心逻辑是“品牌即面子”,但新一代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下降,更追求仪式感与体验感。酒企通过绑定婚庆服务,将白酒从单纯的宴饮道具升级为“幸福场景”的一部分,本质上是将品牌植入消费者人生重要时刻的记忆中,以此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
宴席场景对白酒行业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但值得大家深思的一点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赛道更像是“存量市场的灯塔”——它固然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销量,却也折射出行业的增长困境。
一方面,宴席场景的社交传播效应使其成为品牌曝光的关键渠道。一场婚宴可能覆盖数百人,开瓶扫码、定制包装、现场抽奖等设计,本质上是将宴席转化为品鉴会与广告位。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宴席市场也暴露了白酒消费场景单一的短板。当商务宴请、礼品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收缩时,酒企不得不扎堆争夺婚宴、升学宴等有限场景,导致促销内卷加剧。
此外,所谓的“双春年”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婚宴爆发。这反映出传统习俗对消费的驱动力减弱,消费者更看重实际需求与性价比。在山东、成都等地的调研显示,婚宴用酒的主流价格带持续下沉,二三线城市100-200元价格段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此背景下,高端酒企不得不放下身段争夺中端市场,而区域品牌则凭借性价比优势构筑护城河。
在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看来,白酒品牌的宴席争夺战,本质上是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当前竞争已呈现出三大趋势……
场景精准化:宴席市场正从“大而全”转向“细而精”。除了婚宴,升学宴、寿宴、满月宴等细分场景逐渐崛起。未来,能否针对不同场景设计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将成为酒企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生态化:头部酒企开始构建“白酒+婚庆”生态,本质上是通过延伸服务链条提高用户粘性。这种模式若能打通资源壁垒,或许能开辟新的增长极,但对中小酒企而言,跨界整合的成本与风险极高。
区域对抗全国化:在300以下价格带,区域品牌与全国性品牌的对抗愈发激烈。以今世缘为代表的知名区域酒企,正凭借地缘优势、渠道深耕和灵活定价,在挤压全国性品牌的份额。这场“地头蛇vs强龙”的较量,考验的是品牌对区域消费文化的理解深度。
白酒行业的宴席促销大战,表面是流量与销量的争夺,实则是人性洞察的较量。消费者既希望用名酒撑起“面子”,又渴望用性价比守住“里子”;既追求传统习俗的仪式感,又拥抱现代服务的便捷性。
这场战役中,胜出的不会是促销力度最大的品牌,而是最能平衡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最懂区域市场细微脉动的企业。
当行业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白酒品牌或许该重新思考:宴席市场的终极目标不应仅是卖酒,而是通过一场场宴席,让白酒重新成为中国人情感表达的文化符号。唯有如此,促销内卷才能真正升维为价值创造。
来源:酒哥杨承平